目標引領 個性定制 共生發展 ——江蘇省丹陽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發展紀略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隊伍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首要資源,是支撐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2010年,江蘇省丹陽市完成了對縣域內10所中職校的整合工作。面對快速發展的職業教育及對高素質教師的迫切需求,找到一條穩定、長效、立足學校實際的教師專業發展之路,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學校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為契機,對基于校本的教師專業成長開展了系統研究和實踐;2016年,在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上,學校經過充分論證,制定了《江蘇省丹陽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0年)》,構建并實踐了“目標導引·個性定制·共生發展——基于大數據的中職教師持續發展模式”。該模式以“一師一案”和正向激勵為引導,實現了教師向主動發展的轉變;以團隊賦能和專家引領,實現了教師向能動發展的轉變;以教師發展平臺的數據驅動和政企家校的網格化支持,實現了教師向聯動發展的轉變。
確立了以持續成長為目標的教師發展理念
一是基于團隊的共生發展理念。構建合作共贏的教師團隊,通過榜樣引領、名師示范,帶動教師共同成長;基于目標導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遵循教師成長規律,進行科學設計和系統規劃,以目標激勵和制度保障促進各類教師的發展。二是基于平臺的數字化發展理念。數字技術應用已滲透到了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以大數據賦能教師發展,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模式轉變。三是基于分層分類的個性化發展理念。在教師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教師,以因人而異的策略滿足教師的個性化發展需要。
定制了服務教師個性化發展的“一師一案”
精準設計實施“一師一案”。經過充分調研和專家論證,針對本校教師隊伍現狀,精準需求,滾動制定學校教師整體發展規劃;精準施策,制定《江蘇省丹陽中等專業學校“1+X”一師一案實施辦法》,按照新任教師、骨干教師、卓越教師等不同層次實行“1+X”導師制;教師根據學校要求、自我發展定位和專業特長,明確自身專業發展階段性目標。
健全正向激勵制度體系。完善教師自我發展、潛心教書育人的激勵機制,出臺了《江蘇省丹陽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專業持續發展實施方案》。重視過程化考評,增加平時教學督導中評價量化考核權重;優化專項激勵措施,制定并實施了《突出貢獻獎勵方案》《教科研獎勵方案》《優秀教學團隊評選辦法》等;設立“馬相伯職業教育發展基金”,激勵教師參與社會服務。對激勵制度實施成效進行3年一次的評估,發現問題及時修正,使制度持續激勵教師發展。
構建了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數據平臺
融合教學、實訓、學工等管理平臺,實現數據互通。構建教師發展數據中心,為教師建立動態電子檔案。通過實時采集教師在榮譽表彰、課堂教學、課題論文、技能實訓等方面的教學過程性數據,比對師德修養、教育教學、教研科研、社會實踐4個維度的指標,實時生成教師發展狀況;比對學校、專業、系部相關指標項均值,以數據驅動教師不斷修正自身發展。
完善內外聯合支持系統。成立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和學術委員會,負責教師專業發展;與東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江蘇理工學院等高校簽訂師資培養協議,實現專家引領發展;與海爾集團、匯鼎光學等知名企業建立產教聯盟,強化“雙師”隊伍;發揮職教聯席會議、教育評議的作用,引導社會輿情;打造“一家親”校園文化,建立家庭關懷機制。依托數據平臺,形成教師成長的政企家校網格化支持系統。
創新教師共生發展機制。以教師分類培育為著力點、以各類名師為核心,構建教師專業成長共同體,組建教學、科研、“雙創”、德育、技能5類教師團隊,制定團隊發展規劃。通過名師引領和榜樣示范,激勵教師參加比賽、課程建設等各項活動,在活動中提升能力。同時為每個團隊配備校內外專家作為顧問,在開展集體研修項目活動中通過點評、講座等形式,引導教師對自身專業化水平進行反思評估,促進其在課堂教學、技能實踐、班級管理、教學科研、技術服務等方面不斷改進。教師在團隊中得到賦能提升、共生發展。
拓展了師生發展維度,提高了師生發展能力
育人效果突出,為學生發展增值賦能。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整體提升,學生發展優異。近5年,在各類技能大賽獲19項省級以上一等獎,創新創業大賽獲14項省一等獎,文明風采活動獲36項省優秀作品獎;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對口就業率保持在92%以上;畢業生本地就業率在90%以上,社會滿意度高,用人單位評價優,學生起薪點高,一批優秀畢業生成長為企業骨干。
專業能力提升,為教師發展提質培優。通過系統化的教師專業能力培養,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整體顯著提高。一是教師競賽成績突出,2010年以來,在省級技能比賽、信息化比賽、教學能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二等獎232項,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優秀教師隊伍揚優成勢,學校有省名師工作室3個、省“333”高層次人才2人、省職業教育領軍人才5人、鎮江市拔尖人才19人、鎮江市學科中心組組長7人。三是教師屢獲榮譽,1人獲國家表彰,17人次獲省級表彰,52人次獲鎮江市級表彰。四是優秀教育成果突出,獲批國家發明專利18項,主持鎮江市級以上課題107項。五是教育評價滿意度高,學生評教滿意度從87%增加到99%,社會評教滿意度逐年遞增至98%以上。
充分引領示范,為共同發展提供經驗。一是向省內學校輸出經驗。江蘇理工學院以學校教師發展平臺為基礎,共同研發教師職稱評審系統。省內20所學校來校學習教師發展經驗;舉辦省智慧校園教師管理平臺專題學術研討會、省教學大賽、省技能大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二是為省外學校提供經驗。云南普洱、陜西富平、遼寧朝陽等地的職業學校派教師專程到校跟崗,學習相關經驗與做法,服務西部學校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三是供領導專家決策參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領導來校視察后肯定了學校教師發展探索出的新路,省教育部門兩次來校視導,專項調研教師能力發展。學校受邀在省教育部門舉辦的會議上推介經驗做法,獲得了一致好評。
(賈偉 楊淑芳 占少志)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