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行知學校:行知合一 培植人才成長沃土
江蘇省新沂市行知學校是由新沂市政府部門于2015年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設計、高品質打造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著力在管理模式、育人模式、課程體系、教學質量、校園文化等方面成為新沂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
營造環境
塑造文化內核
學校精神是一所學校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學校群體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淀起來的共同理念、價值體系,它構成了學校文化的內核,決定著學校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決定著學校的校風、學風和教風,是學校的一種“教育場”,學校的“精、氣、神”。它賦予學校特有的個性魅力,是學校群體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的核心驅動力。
學校精神初生于理念、發展于實踐、升華于思考、檢驗于成果、固化于共識,在不斷發展的教學實踐中把符合辦學規律、符合歷史發展、符合社會需求的思想凝練成學校的精神內核。在此基礎上,學校進一步升華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分析思考辦學理念,提煉學校精神,并通過教育教學成果檢驗予以固化,成為學校師生的共識。行知學校確立了自己的辦學愿景和目標,經歷了不斷的探索和實踐,現已形成了4種精神,即: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擔當精神(靈魂),腳踏實地、行勝于言的務實精神(基礎),時不我待、不進則退的憂患精神(保證),研究規律、探求真理的創新精神(路徑)。
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和諧的校園里幸福工作,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校園里快樂學習、幸福成長,是行知學校的不懈追求,也是行知學校辦學的核心思想。秉承“讓教師幸福,讓學生快樂”的辦學宗旨,行知學校制定了具有行知特色的“明德、新民、至善”的校訓、“務本以生道”的校風、“終日乾乾,與時偕行”的教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學風。
高層次的育人方式應該是以文化人,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形象化的載體。為了讓全體師生體驗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校積極實施扮靚校園工程,凈化校園、美化校園、靚化校園。學校遵循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行知精神與學校文化相融,精心打造行知銘、愛滿亭、洗硯池、恒念聯等校園景觀,師生流連于此直接感受陶行知先生愛生、愛教、愛國情懷,學習墨梅潔身自好、傲然獨立品質,繼承崇尚節儉、熱愛勞動光榮傳統。學校教學樓命名為嘉行樓、懿行樓、躬行樓及親知樓、聞知樓、說知樓,滲透行知文化元素,讓師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遍種10余種果樹,春華秋實,賞花悅目,品果愉情,以陶行知先生“人人是創造之人”思想命名的創造園收集古老農具,讓學生感受傳統農耕文明,記憶家鄉風土人情。
在此基礎上,學校精心打造了“文濬印象”文化廊,展示陶行知先生教育故事,師生坐在利用廢舊輪胎改造的閱讀凳上徜徉書海,學習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學校將開元樓風雨連廊改建為“騷客”休閑書吧,環境幽雅舒適,教師可品茶、賞花、讀書,給心靈充電。學校編寫了《雅文悅讀》校本閱讀教材,學生品賞書香,感受文學魅力。行知學校蓬勃向上的風貌與環境怡情養性相互映襯,辦學理念與自然環境高度和諧,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思想發育、人格增長、學業提升的和諧愉悅、充滿活力的樂園。
創新“學講”
推動教學提質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立身之本,緊抓教學質量是學校可持續發展之源。為實現高層次的文化辦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新沂市教育系統積極開展的“新教育”活動中,行知學校利用自身新學校優勢,全力推行“學講計劃”,構筑“學講”理論指導下的“理想課堂”。
“理想課堂”強調以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科學安排“學講”課堂學習小組,組織學生自學、互學、賽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信心,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核心,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能力的鍛煉,使學生做到想學真學、好學樂學。同時,學校組織編寫了落實“學講教學”工作章程,制定工作計劃,指導教師轉變思想,改變教學方法,上好每一節課,學校領導堅持每周參加各教研組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創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提升教育教學成績。
行知學校結合辦學實際,積極打造“書香校園”,全面踐行新教育實驗。學校為每個班級定制了書架,補充了圖書,安排了專職教師負責閱讀課,規定學生在早晨進校、上午兩節課后和下午課外活動3個時間段內啟動“晨誦、午讀、暮省”模式。學生每天固定時間、規定內容進行讀書寫作,讓書聲充盈校園,使讀書成為習慣,以習慣成就素養,用素養奠基人生。
以人為本
助力和諧發展
學校肩負著樹人育才的神圣使命,輸送給學生的,不僅有扎實的知識和技能,更是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為成功未來鋪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品德建設的突破口,遵循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行知學校圍繞以人為本、關注生命、全面發展教育的主旨,開發了“學生一日歌訣”等校本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衛生、行為習慣,健全學生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人格;開展豐富多彩的藝體活動,陶冶行知人的高尚情操,塑造行知人的美好心靈,助力師生身心和諧發展,真正達到育人的效果。此外,學校以“學會掃地”“學會整理”“學會勞動”為主題,開展“每月一事”活動。為了讓每月的主題更便于操作,學校還精心準備了“校本德育系列劇”視頻,校領導全程參與,親自指導,拍攝校園微劇,在班會課上播放讓學生學習,最終學會必要的基本技能,教給學生受益終身的習慣。
行知學校堅持“全面育人、育全面人”的教育理念,把“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孩子”當作學生教育教學活動準則和行動指南,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特長發展個性的舞臺,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在提高教學工作質量的基礎上,開展了藝術、人文、體育、創客四大類社團活動,琴聲悠悠、古韻箏箏、太陽花聲樂、向日葵美術、艾舞健美操、跆拳道搏擊、思維創新等24個社團鶯歌燕舞、百花齊放,學生通過參加社團活動,培養耐力和自信,提高個人修養與文化素質。以重大的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通過開展“歌詠節”“體育節”“讀書節”“藝術節”等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真正達到育人的效果。
教學相長
拓寬成長之路
“每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天賦是不一樣的,作為教師,就是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學習之路。”秉承這一理念,行知學校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特別是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強調教師要在學生中起到表率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只有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才能帶領著學生暢游知識的海洋。對此,行知學校鼓勵教師多讀書,努力創造讀書、學習的機會,修建了“教師閱讀書吧”,為教師報銷購買教學書籍的費用,同時引導教師勤于反思,鼓勵教師平時多做教育教學隨筆,積累教育教學案例等,有利于教師的成長。
優秀的教師團隊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行知學校信任尊重教師,努力創建優質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讓教師每天以愉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全力投入工作。學校提供優越條件打造發展平臺,發展學科帶頭人,鼓勵和引導教師自覺學習,敢于爭先。針對年輕教師眾多、教師年齡結構偏年輕化的特點,學校關注他們的工作成長,積極實施“青藍工程”,組織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幫扶,讓他們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完成向一名合格教師的轉變;關心他們的生活,為青年教師安排食宿,組織青年教師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他們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
學校重視培養教師職業精神,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組織教師學陶師陶,傳承行知精神,弘揚行知文化,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形成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樂育英才的師德風范。通過構筑“新教育”引領下的“學講理想課堂”,全校教師以新穎的教學觀念、淵博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教學技能、熱情洋溢的精神風貌、嚴謹求實的教學風格、親切自然的教學儀態以及極高的教學素養,引領學子遨游知識的海洋,取得了驕人的教學成績……
近年來,行知學校致力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樹立鮮明形象,堅定不移地走“質量立教、文化強校、整體提升、特色發展”之路,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推進了學校的整體建設,全校師生在各類活動競賽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實現了知識、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鳴,進一步推動了學校特色校園、幸福人生的內涵式發展,為每一名學生擁抱夢想、成就夢想增添了力量。
(王九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