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一傳二融三全”育人實踐工程探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實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實踐工程”,整合地域紅色文化資源,創新育人機制,以全過程教育實現育人成果。
勾勒藍圖
設計一體兩翼育人模式
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是工科學院,學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德教育定位于“轉識成智”,凸顯“由智化境”,彰顯立言、立身、立德的特質,實現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智慧與境界的統一,為大學生勾勒人生藍圖,實現豐富多元的人生理想。
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設計一體兩翼育人模式,實施“一傳二融三全”育人實踐工程,推進漸進式培養模式,重構育人培養方案,在育人隊伍、時間管理、德育課程體系、雙管教學管理模式、誠信檔案建立、創新平臺與團隊、實踐教育等方面建立了有效保障,并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給予不同方向的引導,循序漸進。將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將教育方法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將教育方向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將教育根本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相結合,培育新時代有為青年。
通過制度創新,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設置學生誠信學分、德育學分各1學分,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使“一傳二融三全”育人實踐得到制度保障。學院注重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通過課程思政改革,健全課程育人管理、運行機制,將德育課程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編寫育人教材提高全體學生人文素養、認知能力,形成了一系列工科學院課程思政的新成果。
精耕細作
推進“百項”活動培育“六有”大學生
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三全育人”實踐使立德樹人工作有抓手、有依托、有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德育工作,圍繞文化主題通過班級選報,形成了全年在校時間“十月德育百項選修課”,全院師生參與“三全育人”過程,實現了教育全覆蓋。全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鐵人精神育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師生1500余人參加到百項育人活動中,形成200余冊百項活動成果集、15000多份百項活動心得體會、一套優秀畢業生成果集。
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注重養成教育、細節教育、人文教育,精耕育人責任田,守望育人育才成果,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六有”大學生。學子們在各個領域都有較高造詣并踐行鐵人精神,例如,2006屆畢業生李賢文參與天通一號01星的設計工作,填補了國家軍民用自主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空白;2007屆畢業生孫春春主持中航集團國家項目,填補了國內大展弦比發射箱技術的空白;2008屆畢業生劉魁華,現任中國駐非洲贊比亞下凱富峽施工部門機電部經理、工程師,并在印度、法國順利移交水處理工程項目,解決了當地用水用電問題。
篳路藍縷
拓展新時代紅色文化教育平臺
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創辦微信公眾號“機電氣象”,打造指尖上的紅色文化宣傳平臺。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中,開設“建黨百年獻禮”“黨史百年天天學”“黨史百年永傳頌”“四史永流傳,理想置心間”等欄目,由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每天錄制一段黨史故事短視頻在微信公眾號欄目中推送100余期。“機電氣象”微信公眾號深受師生喜愛,成為學院新媒體思想教育網絡陣地。
學院倡導鐵人作風,堅持鐵人精神育人,用地域紅色文化資源挖掘教育深度。邀請老會戰“當代徐霞客”張朝仁老先生,為學院學生講述他70余年的讀書人生,開展“鐵人式十大學習標兵”表彰大會暨新老生交流會、學生黨員擔任新生“小班主任”,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家為學生黨員進行鐵人精神主題講座,把鐵人精神“講起來”“傳開來”“演出來”。
堅持黨史學習教育與鐵人精神育人理念相結合的基本育人原則,時刻關注大學生黨員思想溫度。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開展并組織的“初心照亮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主題黨課等主題活動分別被黑龍江省政府部門官網、大慶電視臺、大慶網、大學生網、高校聯盟等10余家媒體報道。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成功獲得“黑龍江省高校百優黨支部”榮譽稱號。大慶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全體師生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實踐創新,為培育更多應用型人才努力拼搏,為高校轉型發展貢獻了力量。(鄧雨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