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紅色基因薪火傳 立德樹人譜新篇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史學習教育紀略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07  閱讀:次   |
42.9K

  作為一所中國共產黨創辦于1948年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牢記初心使命,在建黨百年之際,堅持引導全體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推動學校各項工作高質量開展。

  突出學史明理

  創新載體增強“滲透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通過深化專題學習、加強政治引領、創新宣講培訓,進一步引導全校師生學史明理,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一是專題學習突出“深”字重領悟。制定專題學習方案,精心統籌安排全校理論學習,通過校領導帶頭學、師生及時跟進學,掀起學習熱潮。校黨委中心組通過聽報告、讀原文、寫心得、看展覽、實踐研學、專題讀書班等多種形式,開展了21次中心組學習。9名校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均走上講臺,講授專題黨課,引導黨員干部學好用好百年黨史這座“精神富礦”。通過二級黨委中心組學習、主題黨日、主題團日、黨史學習教育黨外人士宣講會、統一戰線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等,進一步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7月1日當天,學校組織了“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師生聯學會和專家座談會,引導師生及時跟進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后,校領導帶頭學習全會精神,師生熱烈響應,相關熱議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報道。

  二是政治引領突出“活”字抓特色。以“劇、會、展、課”創新政治引領載體。編排《曙色》等兩部原創紅色舞臺劇,開展了師生紅歌會、老同志風采展、國慶迎新晚會、國旗故事匯、湖畔音樂會5場大型文藝活動,開設了紅色圖書展、百年金融展、黨史專家手稿展、教職工書畫展4個展覽,攝制了15期“我是黨史領學人”微黨課和12期“師說”學術微視頻,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火”起來。將黨史元素融入畢業典禮、開學第一課、新生軍訓、國慶慶典、秋季運動會等,進一步強化典禮育人實效。通過“全體校領導共上一門思政課”和“讀懂中國”系列通識課,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舉辦“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會,增強師生及離退休教職工的歸屬感、榮譽感、獲得感。為全校師生編印、購買黨史學習教育理論讀本1.4萬余冊,不斷豐富黨史學習教育資源庫。自主研發推出了以“新時代·新思想·新經典”為主題的學“四史”在線閱讀平臺——“讀懂中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書香在線”,成為師生隨時、隨地、隨身學習“四史”的“終身書房”和資源寶庫。

  三是宣講培訓突出“新”字強效果。學校成立了規模大、層次豐、陣容強的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包括142名成員,共開展黨史宣講500余場,覆蓋35萬余人次。通過領導干部帶頭講、專家學者全面講、老同志鮮活講、青年師生情理結合講等形式,把黨史講清、講準、講透。校領導及各二級單位負責人面向全體師生開展專題黨課、專題講座、微黨課等特色化宣講110余場,形成“一級講給一級聽,一級帶著一級干”的良好氛圍。推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宣講課單,組織15位專家學者和5名博士生,選定20個宣講專題,為校內外提供點單式宣講,主動貼近師生和群眾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宣講團成員先后前往湖北、河南、重慶、江蘇等6個省市進行宣講,還通過網絡把黨史知識送到新疆,讓黨的故事在基層“深下去、沉下去”。90歲高齡的毛磊教授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講授黨課,受到時任湖北省政府部門領導的高度肯定;學生陳雨彤入選“紅色文物青年說”微課程講述人;以學生邱垂育為代表的志愿講解隊前往武漢革命博物館,為游客提供免費講解服務500余小時,推動黨史知識“聲”入人心。開展“悟思想·銘初心”專題培訓,以“理論+實踐”“線上+線下”“專題+日常”等形式,舉辦干部研討班、黨建培訓班、專家人才班等10類項目,培訓師生4萬余人。組建100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師生黨員赴井岡山、延安、洪湖革命老區、河南寶豐等地開展實踐研學,在追尋紅色足跡中傳承革命精神。

  突出學史增信

  研究闡釋增強擔當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充分發揮經法管學科優勢,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科建設緊密結合,鼓勵師生結合專業特長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歷史進行深入研究,充分展現高校的使命擔當,為增強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一是深化研究闡釋,筑牢理論陣地。學校組織專家學者撰寫理論文章、召開專題研討會,為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貢獻智慧。校領導在《中國高等教育》《管理世界》等刊物上發表理論文章32篇。開設“讀懂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讀懂中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闡釋”等4個學習專欄,組織專家學者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等主題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的研究闡釋,刊發專家學者、黨員干部理論文章100余篇,掀起研究闡釋的熱潮。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師生聯學會,舉辦“百年大黨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專題研討會和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會,積極組織申報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為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律性認識作出了貢獻。

  二是發揮學科優勢,推動黨史研究。學校發揮經法管學科特色優勢,研制建設方案,立項支持黨史學科“三駕馬車”學術著作匯編,召開黨史學科座談會和校級領導調研會,推動黨史學科發展。通過召開高水平會議、推出高水平成果,努力打造突出“黨史+專業”特色的研究高地。舉辦“中國共產黨創辦新型高等教育100年高峰論壇”,為黨史研究貢獻中南力量和中南智慧。組織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共產黨百年經濟思想史、經濟史、法治史等開展專項史研究,全校共有5個相關項目獲批立項,共發表學術論文、著作20余篇。校長楊燦明教授主編《中國財政學》的團隊和常明明教授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1978年)》的團隊成功入選首批中國經濟學教材編寫團隊;副校長鄒進文教授任總主編的2021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中國共產黨經濟思想史(1921—2021)》四卷本出版,用理論研究成果進一步傳承了學校“建校為黨、發展為國、成長為人民”的初心使命。

  三是深挖紅色校史,賡續精神血脈。學校注重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設立“不忘創校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弘揚學科精神”后期資助項目,共資助8項課題,深入挖掘校史中蘊含的紅色基因。召開離退休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座談會,邀請離退休干部共同回憶、研討、挖掘紅色校史。充分利用全媒體平臺,講好講活紅色校史故事。全媒體平臺推出校史故事專欄,挖掘老校長潘梓年等20余個校史中的紅色人物和紅色故事,進一步賡續紅色血脈。拍攝《中原大學為黨而生》《初心》校史專題片,舉辦“學四史·憶校史·守初心”講解大賽和“與你共讀簡明校史”等活動,講述校史中的黨史故事,其中《中原大學為黨而生》登陸中國教育電視臺展播。

  突出學史崇德

  示范帶動增強影響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及時總結各階段經驗,深入挖掘黨史學習教育中涌現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積極匯集凝練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多次被主流媒體報道,用優秀人物、精彩案例示范帶動,突出學史崇德,進一步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影響力。

  一是全面展示學習教育豐碩成果。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工作情況獲主流媒體報道320余次,并被新華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湖北省黨史學習教育簡報》等專篇報道。

  二是著重挖掘身邊模范典型。深入挖掘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及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涌現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如90歲高齡癡心講黨史的毛磊教授、首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意大利語版的黃美玲教授、銀齡教師徐雙敏教授、入選“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的尼加提·艾買提、獲評“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的蘇正民等。其中蘇正民的作品《走出大山,回到大山》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網文類一等獎。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相關推文獲10萬多次點擊量。

  三是充分利用全媒體平臺。在專題網站、學校主頁、新聞網、微博、微信公眾號、校報、廣播臺等媒體平臺開設專題板塊,發表各類新聞報道2400余篇。推出圖文宣傳“百年輝煌”38期、“黨史日志”300余期,全方位展示師生學習動態,為黨史學習教育營造濃厚氛圍。

  突出學史力行

  辦好實事增強凝聚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扎實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制定《“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方案》,推動校黨委、二級黨委、黨支部、黨員四級聯動辦實事的工作機制。建立校黨委“學黨史、助發展、開新局”辦實事工作臺賬,圍繞黨史學科建設和教師、學生、科研評價改革等11個方面,辦好系列實事、大事、好事。

  一是解決“急難愁盼”,為師生辦實事。聚焦師生關心關切的“食住行醫教”問題,持續發力,讓師生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在改善用餐環境方面,已完成濱湖園、環湖園、臨湖園、望湖園等4個食堂的提檔升級,得到師生好評。在改善住宿環境方面,望湖片區建成741間現代化宿舍和面積5200平方米的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心;學生宿舍加裝門禁系統已完成項目設計和投資評審;投入1600萬元,實施南湖水環境提升工程,打造面積4.4萬平方米的南湖綠道;竹苑小區老年活動中心已完成建設并正式交付使用,校園住宿條件和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在完善出行條件方面,南湖校區停車規劃項目和校園周邊停車整治行動成效明顯,交通擁堵現象大為緩解;新體育場地下停車場項目已完成,教職工“停車難”問題將得到解決。在便民醫療方面,修訂了《教職工大病醫療互助金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資助比例;深入推進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已開展13批次大規模接種,接種總針劑數5.1萬劑;完成師生核酸檢測5.3萬人次,長期上門為老同志檢測核酸、送醫送藥。在擴充教育資源方面,大力推進與政府部門共建中小學和幼兒園改擴建項目,校務會已審議通過中小學意向地塊方案,積極協調解決骨干教師子女入學問題;幼兒園改擴建正在穩步推進,預計將于2022年投入使用。

  二是破解“硬骨頭”難題,為學校謀大事。深入推進教師、學生、科研評價改革。推進人文社會科學教師評價改革;改革學生綜合評價制度,修訂完善學生獎助學金、科研獎勵評選辦法、第二課堂制度和體育評價制度;推進科研評價改革,制定優秀科研成果評選辦法和學術評價指南。大力推進新文科建設,制定《新文科本科人才培養行動方案》,構建新文科課程評價工作體系。深度推進“理職明責”,厘清10余項職責不明、交叉、錯位等事項,開列部門職責清單。做好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方案編制工作,推動學科建設躍上新臺階。

  三是發揮學校優勢,為社會辦好事。制定發布學校《定點幫扶與對口支援工作方案》和2021年工作計劃,支持受援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完善工作體制機制,修訂完善干部選派、資金使用和生活保障等相關制度。積極推動“援疆”“援滇”工作,選派13名銀齡教師赴新疆、云南支教。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以來,支持云南省鹽津縣和湖北省通城縣、建始縣、興山縣等地幫扶資金621萬元、捐贈幫扶物資945萬元,開展消費幫扶662萬元,培訓基層干部1520人次,培訓技術人員2871人次。

  (明媛 杜玥 白高輝)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