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元宇宙”,掀起你的蓋頭來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08  閱讀:次   |
42.9K

  近期,一股強勁的“元宇宙”風潮席卷股市、業界和網絡圈,引得眾聲喧嘩,莫衷一是。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它較之其他數字藝術有何獨特魅力?對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存在怎樣的風險和隱患?

  揭開“元宇宙”的神秘面紗

  為了更容易理解“元宇宙”,還是讓我們走近當下與“元宇宙”概念最近、最相關的虛擬人“柳夜熙”,一邊親身體驗和觀察,一邊思考和判斷。

  拿出手機,打開抖音,搜出賬號“柳夜熙”。此時展現在你眼前的情景是:一位長發飄飄、著裝略帶國風氣質的女主角背對著觀眾化妝,旁邊一群人一邊圍觀,一邊拿著手機拍照;其中有個小男孩走近女主角,萌萌地、怯怯地問道:“你在這里化這么丑的妝,是在嚇人嗎?”女主角平靜地應道:“這是美妝。你不覺得很美嗎?”小男孩進一步追問:“你是人嗎?”“當然是呀,不信的話摸摸看。”摸過女主角的手背后,小男孩一陣驚訝,但很確定地說:“你肯定不是人!”接下去是最神奇的一幕:小男孩接受挑戰,閉著眼睛讓女主角為他化妝,可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進入了一個奇幻般的世界,在這里既有熟悉的現實中人,更有一些他完全陌生的魔幻主體。

  這段短視頻以簡潔、形象的方式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或許是最微觀的“元宇宙”世界:在這里,現實人以虛擬身份與各類虛擬主體或現實主體進行互動,而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打通的神秘武器就是女主角賦予小男孩的那副眼罩。它隱喻著一個現實人,借助于一件智能VR設備,可以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自由穿梭和生活,而后者就是人們熱議的所謂“元宇宙”世界。

  其實,比這則短視頻更復雜、更宏觀的“元宇宙”,早在2018年,就被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栩栩如生地在其電影《頭號玩家》中展現了出來,在電影中,這個“元宇宙”被稱為“綠洲”,它象征著一個較之現實世界更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異托邦”社會。我們看到,盡管電影中的“綠洲”十分奇異恢弘,但其建構邏輯和參與機制跟抖音上的“柳夜熙”所呈現的“元宇宙”毫無二致。事實上,凡是戴著智能VR裝備看過VR電影、玩過VR手游或體驗過其他VR藝術的讀者,都會對筆者所描述的這一切感同身受。這就是“元宇宙”這個概念所指向的表象世界。

  那么,這個令無數人流連忘返、樂不思蜀的“元宇宙”又是如何被構建出來的呢?

  “元宇宙”(Metaverse),最早是由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在1992年創作的小說《雪崩》中所首創,意指一個與現實世界相平行的虛擬世界。他在小說的致謝部分寫道:“‘avatar’和‘Metaverse’是我的發明,我認為現有詞語(如‘虛擬現實’)太拙劣,不能完美地表達我的意思。”

  但作為一個文化產品或文化產業的“元宇宙”則完全是數字技術發展的最新產物。在今天的語境中,一種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元宇宙”就是繼PC網絡和移動網絡之后的第三代互聯網。對此觀點人們還存在不少爭議。在筆者看來,準確理解“元宇宙”的核心內涵,需要同時把握好三個維度:

  從產品維度看,“元宇宙”所指的是諸如VR電影、VR網絡游戲、VR短視頻、VR網絡直播、VR會議、VR會展和VR在線藝術館、博物館、景點等用戶參與型虛擬現實產品或APP。

  從研發和生產維度看,“元宇宙”所指的是一整套當今最先進、最復雜的數字技術系統,構成這一系統的核心裝備包括AI技術(人工智能技術)、VR/AV/MR技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技術)、基于計算機的動作捕捉與3D建模技術、數字孿生技術、5G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數字影視編導與非線性編輯技術等。

  從用戶接受維度看,“元宇宙”所指的是一系列智能穿戴設備,如智能頭盔、智能眼鏡、智能耳機、智能手套、智能鞋套、智能服裝等。它們無疑也高度依賴于數字技術的進展,但功能是作為連接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世界的窗口,讓用戶通過它在兩個平行世界之間自由穿梭。

  開拓人類審美新體驗

  不難看出,“元宇宙”既是一個三位一體的新概念,也是一個三位一體的新產業。作為一個新產業,它有著廣闊的外延,線上零售、樓宇會展、虛擬會議、采礦模擬等商業或生產行業早就有了“元宇宙”的身影,但這些畢竟都是服務性、輔助性、小眾化的領域,業界寄予厚望的乃是新一代“元宇宙”藝術產品的開發。較之基于PC網絡的1.0版的網絡文學和基于移動網絡的2.0版的長、短視頻藝術(如手機游戲、網絡直播、網絡短視頻、網劇、網絡綜藝等),當下方興未艾的“元宇宙”藝術,堪稱第三代數字藝術,它有可能在兩個方面獨領風騷:

  一是開創虛擬美學新境界。前兩代數字藝術所開創的數字美學主要體現在受眾圍繞藝術作品展開的互動體驗上,像網民以接龍方式從事網絡文學創作,基于在線實時觀看某一網劇或網絡綜藝節目而進行的彈幕互動,以及眾多網絡游戲玩家之間的實時互動等,就是這種互動美學的生動寫照。同樣是對戰網游,一旦玩家武裝上智能VR設備,則會瞬間進入到一個高度逼真的虛擬世界之中,并開始以虛擬主體的身份在這個世界自由馳騁,由此獲得的虛擬參與體驗和沉浸式美學效應,大大超越了互動美學,因為后者獲得的不確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遠低于前者的。互動中的不確定性越大,對玩家或受眾的誘惑力就越強,而虛擬參與性又進一步強化了受眾與虛擬世界的融入感、共存感及其探險欲望,這恰恰是“元宇宙”藝術的獨特魅力。

  二是開啟虛擬社交新領域。某種意義上說,人們借助于QQ、微信、臉書、微博、抖音、網絡視頻彈幕等所進行的互動也是一種虛擬社交,但這種社交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破解現實社交困境為主要訴求的,且隨著各社交媒體近年紛紛實施實名制注冊,這些網絡社交媒體對用戶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元宇宙”藝術的出現則意味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虛擬社交模式正在成為現實。正如《頭號玩家》為我們所展現的那樣,在“元宇宙”世界中,人們不僅可以談情說愛,不僅可以游山玩水,不僅可以探索浩瀚星空,同樣可以創業、農耕、炒股,只不過所有這些虛擬活動較之現實社會中的同類活動具有了更大的自由性、民主性和平等性,而這正是“元宇宙”藝術所開辟的另一道獨特風景。

  謹防“元宇宙”陷阱

  的確,作為一種新型數字藝術,“元宇宙”顯現出較之前兩代數字藝術更令人震撼的沉浸美學,這既是它的獨特魅力,又恰恰是一個重大的隱患。眾所周知,一切具有互動性的數字藝術都具有致癮性,互動性越強,其致癮性就越強,因此,一般來說,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短視頻的致癮性大于網絡文學、網劇和網絡綜藝節目,就是因為前者具有更強的互動性。

  當然,并非一切互動性都致癮,比如現實生活中熟人之間的談話或電話或微信互動,就完全沒有致癮性,原因在于這些互動中,雙方的信息幾乎都是透明的、確定的。相反,如果是兩個陌生人之間通過社交媒體QQ或微信或微博互動,則因為雙方信息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而相應提升了QQ或微信的致癮性,由此可以看出,構成網絡社交媒體或數字藝術致癮性的充要條件乃是互動中的信息不確定性,而不僅僅是互動性本身。一切互動型數字藝術之所以都具有致癮性,也正是因為數字藝術情景中的互動信息較之現實生活,天然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這具體體現在兩個維度:一是作為數字藝術欣賞主體的受眾之間,幾乎完全是以匿名或陌生的身份進行互動的,如看網劇時的彈幕互動或玩游戲中的角色扮演互動;二是作為互動載體的藝術作品本身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對受眾充滿不確定性的虛擬故事框架。這也是互動型數字藝術致癮性遠遠大于一般的社交媒體的根本原因。

  根據上述致癮性機理,“元宇宙”藝術較之前兩代數字藝術顯然具有更大的致癮性風險,因為前者身臨其境般的虛擬空間對受眾的蠱惑性和獵奇性更強大,尤其是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更容易沉迷其中,難以自拔。所以,“元宇宙”藝術的研發,從一開始就必須汲取網絡游戲、網絡短視頻產業發展中的教訓,設置嚴格的青少年準入模式,切實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

  同樣值得我們警惕的還有與“元宇宙”的虛擬參與性相伴而行的虛擬空間的倫理和法理秩序構建問題。穿戴VR設備一旦進入“元宇宙”這個花花世界,可以想象,不少人會借著虛擬身份自由探索,嘗試各種新奇體驗,或者談情說愛,或者遨游天下,或者競爭對戰,或者創業牟利,但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一定之規。這就要求“元宇宙”藝術開發者們,必須比照人類現實社會,在虛擬空間建構同樣性質的倫理秩序和法理秩序,決不能給參與者留出任何實施違法犯罪的可能領域。同等重要的是,作為新一代數字藝術受眾,從一開始就應精準理解“元宇宙”世界的建構機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所進入的是一個可以為所欲為的烏托邦世界。人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切不可為“元宇宙”藝術的新奇形式所蠱惑,而相關的開發者們也應著力破解數字藝術固有的形式主義流弊,高度重視中國特色思想內容的表達與融入,特別要優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元宇宙”世界的主導思想主題,力爭“元宇宙”藝術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馬立新系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趙琨系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師。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數字藝術非義行為及對抗機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號為:20BC043)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