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成都體育學院:抓準著力點 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新體系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11  閱讀:次   |
42.9K

  成都體育學院秉承“植家國情懷、爭競技榮光、守理想信念、育卓越技能、擔復興重任”的育人理念,立足學校特色、抓準學生特點、發揮專業特性,在提升“言值”“顏值”和“研值”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構建形成育人共同體,實現課程思政全過程開展、全課程覆蓋、全教師參與、全學生受益的新格局。

  提升課程“言值”

  構建課程育人新體系

  學校注重提升課程“言值”,鋪設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之間的“傳送帶”,形成“梯隊”課程網絡,扎實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暢通思政課程主渠道,搭建“時政10分鐘”特色育人平臺。學校黨委全方位謀劃,積極創新、狠抓落實,成立意識形態與時事政策教研中心,建立全校意識形態宣講制度,充分發揮思政課在落實高校立德樹人中的關鍵課程作用。堅持守正創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準確定位、優化建設5門思政主干課程,依托省級示范課程項目,高質量建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積極對標、開設“四史教育”“醫學倫理”等選修課。堅持問題導向,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搭建思政課堂師生互動平臺,形成“緊跟國家大事、關注社會萬象、直面學生困惑”的熱點主題輪換機制,設置黨和國家的系列重要會議系列、抗疫系列等專題,通過聽、說、讀、寫、唱、拍等多種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課堂10分鐘展示,積極推進師生、生生的多層多樣互動課堂,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在全校范圍內形成“時政10分鐘”的思政課堂全覆蓋、本科學生全參與的良好局面。

  健全協同育人機制,構建課程思政課程體系。加強機制建設。立足學校實際,建立由學校黨委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處聯合主導,宣傳部、學工部等職能部門和各院系協同配合、共同參與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機制。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共建團隊,形成課程思政專門化結對制度和常態化運行機制。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做專業課程思政共建人,指導和幫助專業課教師深挖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交流研討、主題實踐等活動深入日常。加快推進課程思政長周期評價體系建設,形成重品質、科學性、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聚焦示范專業,打造示范課程。聚焦四川省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運動訓練專業,依托國家精品資源課程“乒乓球”、省級一流課程“排球”“武術”以及“中國體育史”“鄭氏傷科”“新聞學原理”等特色課程,以“體”為連接點將各專業“特性”構筑串聯成“+體育”或“體育+”的特色化、資源融合性課程思政育人鏈條,形成一批具有引領性、典型性和示范性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群。

  提升文化“顏值”

  構建文化育人新體系

  歷史是生動的教科書,文化是持久深層的力量。近年來,學校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正創新等戰略機遇,挖掘利用體育精神和武醫文化資源優勢,在天時地利人和中不斷提升立德樹人的文化底蘊。

  打造“四大文化育人工程”,強化價值引領。打造國術文化育人工程。厚植中華體育精神,成立中華國術院、體育博物館、四川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舉辦國術文化賽會,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體育精神。打造武醫文化育人工程。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充分利用武醫學科優勢和文化底蘊,將“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醫者精神和“以武修德、德技雙修”的武者精神貫穿于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傳承學校特色的懷賢精神。打造博物館文化育人工程。依托學校體育博物館推出體育文物專題展,舉辦博物館嘉年華活動,開發博物館文創產品,在“體育+藝術”中形成“六藝”體育藝術精品,講好體育文物故事,用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魅力強化價值引領,培養時代新人。打造體育賽事文化育人工程。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在奧運會、全運會等賽事活動中形成“專業體育人員全過程參與、專業技術人員多方面保障”的服務模式,實現“場上+場下”全過程參與、多方面服務,在為國爭光、為國奉獻、為國服務中實現價值認同。據不完全統計,自2008年起,在歷屆夏奧會、冬奧會的備戰過程中,學校共承擔國家體育部門奧運醫療科技攻關項目近100項,下隊服務人次數超過300人次,為國家乒乓球、籃球、舉重、曲棍球、羽毛球、射擊、射箭、藝術體操、短道速滑、冰壺等奧運金牌隊伍提供醫療科技保障服務,兩次榮獲奧運會貢獻獎,為國家競技體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特色校園文化分類推進,豐富“第二課堂”育人平臺。武術學院發揮專業特色,拍攝“一代武醫宗師——鄭懷賢”“劍器行”等課程思政影視資源;運動醫學院以“傳承武醫文化精髓”為主題,定期舉辦“鄭氏推拿技能大賽”,強化學生醫者先強技的醫理道義;新聞與傳播學院立足“扎根中國大地,講好中國聲音”的核心理念打造文化藝術節,當好中國故事的“傳播者”;術科院系將“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擔當精神融入校園活動,打造專項技能大賽。目前,學校搭建形成具有“體育性+思政性+文化性”的第二課堂,打造冠軍文化墻、懷賢文化廣場,以“向女排學習,向冠軍致敬”為主題的“冠軍之夜”“奧運會全運會冠軍來課堂”活動已成為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平臺。黨委書記舒為平主持的“體育精神鑄魂,武醫傳承植根,體文結合豐翼——成都體育學院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顯著育人成效。

  提升科研“研值”

  構建科研育人新體系

  科研是立德樹人的一個重要載體。學校堅持科教融合理念,構建由行政部門、院系、科研團隊、教研室組成的四級科研育人培養體系,用高水平科學研究反哺課程思政建設,提升課堂教學的思政育人效能。

  以項促研,學研相濟。近年來,學校圍繞體育與改革開放、體育助力鄉村振興、新時代體教融合戰略以及百年來黨的體育思想宣傳研究領域開展系列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兩項、其他項目20多項。完成關于女排精神、乒乓精神國家體育部門決策咨詢重大科研項目兩項,完成相關課題立項7項,獲教學成果獎兩項。研究團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課程思政研究成果,成為運動項目文化建設和傳播的高端智庫。立足學校特色,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與《體育史》相結合,打造“體育與中國革命”虛擬仿真特色項目,第一期“延安精神與紅色體育的開展”項目成功入圍國家“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評選名單。依托系列高水平項目研究,承擔全國體育院校《排球運動教程》《乒乓球運動》《體操運動》等10余部體育院校通用教材編寫工作,各門課程系統挖掘了課程思政資源。成都體育學院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受到全國同行兄弟院校和多所高校的肯定,接受10余所高校到校學習交流特色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持續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課題專項計劃,大力推動研究型課程教學方法創新,探索“成都體育學院特色”課程思政教育模式。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推進科研育人長效發力。堅持黨史學習教育與體育宣傳、體育研究等相結合,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體育宣傳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理論研討會、第三屆“體育與人的全面發展”學術研討會、“團結·健康:后疫情時代的體育傳播”國際體育傳播會議、2021中國體育史年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研究(1949—2019)”學術研討會等近10場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在思維碰撞中激發教研感悟,推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有效結合,積木成林,用科研助力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增加育人成效,譜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新篇章。

  (羅春藝 陳曄)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