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 文化鑄校 建設軌道交通特色育人基地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11  閱讀:次   |
42.9K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是陜西省僅有的一所以軌道交通為特色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近年來,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文化鑄校”,結合學校軌道交通辦學特色,積極打造鐵路文化教育基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鐵路文化知識,接受鐵路文化熏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客精神。

  育人載體:建在火車車廂上的鐵路文化教育館

  2021年12月8日,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鐵路文化教育館正式落成,這是一個融教學實踐和文化育人功能為一體的鐵路文化教育館。該館建在兩節“退役”的雙層客車上,這在全國軌道交通類大學中屬首創。展地面積282平方米,展館外車廂兩側車窗上分別展示的是我國鐵路的風采;展館內以“可見”“可感”“可參與”的形式,以鐵路發展歷史的時間為軸線,分“路漫漫其修遠兮——肇始”“有志者,事竟成——更迭”“追星逐月日千里——裂變”“君子自強不息——新途”4個單元,包括412幅圖片、25239個文字、208個小物件和虛擬講解員以及360^°全息展臺、4折投影幕、移動滑屏等20多臺多媒體設備,融入鐵路特色文化,滲透鐵路發展教育理念,打造具有鮮明鐵路特色的綜合體驗教育空間。

  從世界上首臺“布拉策號”蒸汽機車到中國大地上的首條營業鐵路——吳淞鐵路開通,從詹天佑提出的“人字形”鐵路到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首條干線鐵路——成渝鐵路與溝通西北和西南的首條干線鐵路——寶成鐵路,從我國完全知識產權的“復興號”動車組和機車的問世,到中國高鐵“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黃金名片”,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鐵路文化教育館以獨特的方式向師生展示了中華民族百年鐵路崛起發展的復興史。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鐵路文化教育館是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特殊資源,是學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展館所展示的鐵路文化遺產和鐵路發展成就,蘊含著豐厚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體現了學校文化教育特色,承載著活化教育“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對推動學校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談及建設鐵路文化教育館的初衷,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創始人、理事長張晉生教授說:“學校斥資購進的雙層客車,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鐵路發展史,直觀感受中華民族百年鐵路崛起的復興史,從而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肩負起交通報國的歷史使命。”踐行教育興國使命,堅定交通報國信念,創新軌道交通教育平臺,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鐵路文化教育館將作為學校開展軌道交通專業教學、普及鐵路知識、傳承鐵路文化的重要平臺。

  校園文化:打造軌道交通文化教育基地

  “冰冷的鋼鐵、柔暖的文化”。在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除了鐵路文化教育館,校園里隨處可見用鐵路零部件建造的軌道交通集成雕塑。象形雕塑《火車俠》高4.36米,用4.36噸鐵路機車車輛配件焊接塑成,保持了火車配件的原狀,火車俠手持“舞火”象征著學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學校光明輝煌的未來;觀賞雕塑《輪軌幕》長5.2米、高3.5米,用4.91噸廢內燃機車、電力機車、軌道車、鐵道車輛車輪和不同型號的鋼軌焊接塑成,雕塑上有一臺輔助的時鐘,其寓意是隨著鐵路的發展車輪趨向越來越小,鋼軌趨向卻越來越重,它的設計體現出了抽象與寫真、美觀與功能、內涵與外延相結合的創作思想。像《火車俠》《輪軌幕》這樣的雕塑,在校園里還有10多個,這些都是學校理事郭洪濤親自設計、組織師生制作完成的。雕塑的建成,在學校營造了濃厚的軌道交通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軌道交通文化的熏陶。

  文化育人、環境育人是一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過程。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將文化育人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全面融入文化育人內容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化育人全過程,把社會實踐全方位融入文化育人工作。學校結合學科專業特色,打造軌道交通文化載體,構建軌道交通文化教育品牌,發揮文化育人作用。近年來,學校重點打造鐵路文化教育基地,總占地面積700平方米,由鐵路文化教育館、機車車輛陳列、鐵路元素的校園文化雕塑等場館和文化元素組成,成為校園內獨特的文化亮點。學校深入開展課外文化活動,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堅持定期開展軌道交通文化藝術節、科技創新文化藝術節等校園文化系列活動,開展軌道交通文創作品大賽等活動,激發大學生熱愛所學專業、情系交通報國的熱情。

  轉型發展:培養以軌道交通類為主的特色化應用人才

  多年來,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搶抓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歷史機遇,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明確辦學定位,謀求科學發展,確定了“地方性、行業性、應用型”“打造軌道交通類人才培養基地”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學校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瞄準區域產業、企業需求,促進產教融合,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積極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動對接行業企業需求發展,為軌道交通行業培養專門人才,向行業提供科技成果,深度參與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為行業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提質增效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供服務;為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素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學校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國家“交通強國”、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發展戰略,探索構建以軌道交通類專業集群為核心,以電氣信息類、人文與管理類專業集群為支撐的學科專業布局,形成了以交通運輸類專業為龍頭,以電氣類、自動化類、機械類專業為支撐,以土木類、管理類專業為基礎,特色突出、相輔相成的學科專業體系。目前開設有交通運輸、交通工程、軌道交通電氣與控制、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車輛工程等8個軌道交通類本科專業,其中交通運輸、交通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車輛工程專業已成為省級“一流專業”。

  學校堅持“人文、科技、創新、和諧統一”的辦學理念,秉承“自強不息、修德載物”的校訓和“篤實惟新、負重圖強、馳而不息、交通報國”的大學精神,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文化鑄校”的發展戰略,按照國家現行鐵路運營標準建成了425米電氣化鐵路線路和配套的集電力軌道車、客貨車輛、通信信號系統、牽引變電站及車站于一體的軌道交通綜合實踐基地及“軌道交通信號聯鎖實訓中心”等專業教學實驗實訓基地;構建和完善“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和實踐鍛煉”五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不斷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推動產教融合、產教協同、校企合作向深度發展,形成資源共享、人才共有、過程共管的聯合培養人才機制。學校積極融入“秦創原”建設,與陜西國鐵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軌道交通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不斷提升校企協同創新水平。學校創建了人才培養的“中興模式”,與中興通訊公司簽署聯合辦學協議,組建二級學院“中興通信學院”,構建了以校企共同設定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共同實施培養計劃執行過程、為企業定向培養學生等為人才培養機制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同時,學校精心打造創新基地,建立了陜西省高校中首家“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致力于“智慧校園、智慧交通”應用創新型項目的研發。基地引入企業職業認證機制,從“產、教、學、研”層面以合作辦學為基礎,以合作發展為目的,與企業開展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就業。學校積極拓展“訂單班”培養模式,與多家地鐵公司合作建立了“電客車司機訂單班”“軌道交通通信與信號訂單班”“軌道機電技術訂單班”,以及中鐵通軌道工程類人才培養基地、中鐵建軌道交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使得“訂單班”的學生在校在學即為入行入職,專業理論學習與職業技能操作緊密結合,成功實現畢業即就業。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全面構建“三全育人”新機制,探索“五育并舉”新途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專業教育與文化育人相結合,育人特色日漸彰顯,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近年來,學校為助力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企業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應用型人才,畢業生就業率逐年提高,受到社會和行業企業好評。

  (界威鋒 張沁文)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