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嶺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賡續紅色基因 讓“四史”教育活起來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14  閱讀:次   |
42.9K

  尋訪革命老區,重溫南路歷程;觀評寫說“四結合”,強化“四史”教育效果,“嶺南講堂”開講中國革命精神……“四史”教育開展以來,嶺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多項舉措,多線推進,將更多紅色資源用于教育,賡續紅色基因,激發“四史”教育的鮮活生命力,使教育深入師生、深入人心。

  提升教師素質

  講好紅色故事

  紅色資源、紅色故事是“四史”教育的鮮活教材,為進一步推進“四史”教育,學校充分利用嶺南紅色資源優勢,追尋紅色足跡,提升教師素質,講好紅色故事。

  學校先后組織教師深入湛江“紅色村”黨建示范點——下洋村及化州市笪橋鎮柑村和廣東南路抗戰革命老區赤里村開展教學調研,了解中共南路和特委的革命歷程、原粵桂邊區人民解放軍的東征革命史,感受革命先輩英勇不屈的革命情懷,汲取信仰力量,以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基因。教師們深受觸動、感悟良多,紛紛表示要將調研成果用于教學科研之中,把講“四史”與講故事結合起來,激活思政課程及課程思政中的紅色基因。

  成立“四史”研究所,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了解汕頭經濟特區敢為天下先的發展史、改革開放史,并將之融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之中,在奮發有為中講好“四史”故事。

  落實“八個相統一”要求,著力打造“六個課堂”(互動課堂、智慧課堂、紅色課堂、時政課堂、實踐課堂、個性課堂)。認真開展“金課”公開課展示活動,由優秀思政課教師開講,以優異表現展現任課教師扎實的理論素養與教學能力,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創新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打造“精品課程”“優秀示范課程”等積累重要經驗;開展新教師“教學公開課”教學研討活動,將“四史”教育融于思政課教學實踐之中,以幫助新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豐富教學方式

  強化紅色記憶

  學校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與活動方式,采用“體驗式”“現場式”等實踐教學方式,激發“四史”教育的生機與活力。

  學校精心策劃設立“紅色文化影視放映室”,組織學生觀看《建黨偉業》《建軍大業》等一系列紅色電影,豐富“四史”教育的載體與形式,用紅色影視的“精神寶庫”引導大學生讀懂“四史”。在此基礎上,學校圍繞觀看的紅色電影,開展“觀、評、寫、說”系列活動,教師點評、學生寫觀影體會、開觀影分享會,寓學于樂、寓教于樂地強化紅色記憶,增強“四史”教育的趣味性。

  大力弘揚偉大革命精神,以“嶺南講堂”為抓手開講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延安精神等眾多中國革命精神,教師們帶領大學生回顧中國共產黨砥礪奮斗的百年征程以及創造的偉大成就,鼓勵學生要肩負起“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責任擔當,要以史為鑒、照鑒歲月并傳遞精神力量。

  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致敬英雄守護初心”“重拾紅色記憶重溫入黨誓詞”等為主題的系列黨史學習教育現場學習,追憶革命英烈、謳歌革命英烈、弘揚革命精神,把紅色精神資源內化為大學生努力學習、增強本領的動力源泉。

  活化實踐模式

  傳播紅色資源

  紅色文化內涵豐富、外延廣泛,與“四史”教育關系密切。學校活化“四史”教育實踐模式,將紅色資源融于教育之中,有的放矢地傳播紅色資源,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四史”的本質與脈絡。

  “在學習大講堂上宣講,對我來說是一次思想的洗禮、能力的提升。”學生宣講員說。學校先后舉行多期大學生學習大講堂,以“宣講+師生共建學習團隊”模式實施“反轉”的思政課堂教學,讓學生作為宣講員走上講臺,以“演繹紅色經典,傳承愛國熱情”等為主題傳播黨的理論與政策,把紅色歷史轉化為課程,把紅色經典轉化為教材,使“四史”教育入腦入心。

  舉行“紅色紀念課堂”,選擇學生們敬佩的烈士或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通過激情的演講、動人的歌聲、深情的口述等多種方式展示他們的事跡,以此向牢記初心使命、鞠躬盡瘁的革命烈士表達緬懷與敬意,將紅色精神融于自己的血液之中。有參加“紅色紀念課堂”的學生表示:“一定要增強自己的愛國情感,并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嶺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培養具有“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的優秀大學生為己任,科學整合紅色歷史資源,豐富教學方式、創新實踐模式、賡續紅色基因,讓“四史”教育活起來,讓“四史”教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邢恩源)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