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技進乎道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校教育管理成果采擷
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長成才大門的途徑之一,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而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效、基礎的途徑,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
秉承著為國家送人才、為學生謀發展的信念,四川省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校(簡稱“安居職中”)在職教改革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安居職中始建于1958年,始終深耕職業教育,不斷提升育人質量,以滿足國家對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和省內高等職業教育對優秀生源的需要。迄今為止,學校不僅是安居區職業教育中心、四川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省勞務開發培訓基地,更是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四川省第二批示范校建設項目學校,在川蜀大地上聲名遠播。
安居職中自辦學以來,便在教育事業上不斷探索。學校以“厚德精技、健行致和”為校訓,秉承“黨建領校、文化潤校、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特色亮校”的辦學理念,圍繞“給學生適合的教育,辦百姓認可的職校”的辦學目標,堅持升學、就業、培訓三線發展,優勢互補,既為高等院校輸送優秀學生,又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專業型、技能型、實用型技術人才。
紅燭黨建鑄前進之魂
紅色堡壘守護信念火種的傳承。學校黨總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打造“紅燭”黨建示范點為總抓手,將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以黨建品牌創建引領學校各項工作提質創優。分別從夯實燭臺筑堡壘、點燃燭心提素質、撥亮燭光當先鋒、燃旺燭火立師德、扶正燭身暖人心和特色彰顯紅燭魂6個方面創建黨建品牌,全面提升黨建工作水平。通過開展“三亮三比三爭”,著力打造清明政風、清凈校風、清正教風、清新學風的“四清校園”。
目前,學校已完全把黨建工作融入到學校發展計劃中,“黨建帶德育”“黨建帶隊伍”“黨建帶教學”“黨建帶團建”“黨建促脫貧”“黨建促校企合作”等“黨建+”模式已落地生根,“紅燭”黨建成為學校發展的驅動力。黨員教師在省示范校建設、“三名”工程申報、新專業申報、文明城市創建和語言文字工作達標驗收等重點工作中樹標桿、作表率。
精細管理筑成才之路
中職學校生源混雜,必須要有合適的管理制度來約束。安居職中深知管理必須要時刻上弦,一旦松了就容易“飄音”,沒有達到那個標準的音色,就奏不出動聽的音樂。隨著國家大力支持發展職業教育相關政策的相繼出臺,學校在管理上走出了自己的風采。
學校以構建法人治理結構為突破口,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為核心內容,著力從“如何使學校的‘管’生發效力、教師的‘教’富有魅力、學生的‘學’充滿活力”等方面激發學校發展潛力,積極落實辦學自主權,構建現代辦學機制。
一方面學校著力構建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學校的運行機制。將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對學校發展戰略、規劃和教育教學管理等重要事務進行領導、決策、咨詢、協調;監事會作為監督機構,學校各項財務、人事和教育教學重大事項均由學校教代會以民主形式提出、擬定草案,經監事會審查通過后,再由理事會決策,切實落實了學校的民主監督管理;行政班子作為執行機構,執行理事會決議,負責學校日常運行的各項管理事務。真正保證了上層的決策可以落實到基層,各層次之間互相監督管理,實現決策的民主性,保證了學校有序運作。
另一方面學校成立規范辦學領導小組,下設“對標辦”,對制度體系進行梳理自查,以保證學校的不斷革新。以教學診改為切入點,按照“自立目標→自定標準→自主實施→自我診改”的實施步驟和“計劃P(目標)→執行D(實施)→檢查C(診斷)→處理A(改進)”的PDCA循環運行模式進行規范管控。從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5個層面入手,按照“決策指揮、質量生成、資源建設、支持服務、監督控制”的工作思路,分層實施規劃目標、質量標準、質量控制等系統性建設,完善人才培養狀態數據管理平臺,進一步建立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方位覆蓋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通過學校黨總支、行政會、教代會,對急需修訂的學校辦學章程和教師績效考核制度、班主任考核辦法、出勤管理制度等進行了修訂。
此外,學校以打造“紅燭”黨建示范點為總抓手,積極推進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改革,將黨建工作與示范校建設和學校治理能力建設有機融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學校優化了行政機構,建立健全管理隊伍,明確了管理崗位職責和考核辦法,形成“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良好氛圍。“黨總支領導、校長負責、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現代職業學校制度體系逐步形成。
專業建設奠成才之基
學校以“三教”改革為突破口,奮力推進“一機制兩模式一體系”建設與改革,緊緊圍繞“專業如何發展,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來進行專業建設。
學校重點建設專業電子技術應用試行“校企崗位輪換、能力分層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項目引領、學做一體”技能教學模式。依據行業企業職業崗位群素質及能力要求,將學生一、二、三年級的學習過程劃分為基本技能(第1—2學期)、綜合技能(第3—5學期)、崗位技能(第6學期)3個技能學習階梯,每個階梯形成一個模擬+真實項目的訓練平臺。基本技能訓練以校內實訓基地為依托,實訓項目以虛擬企業產品為載體,技能項目以項目教學法模擬企業生產過程,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反饋”的6個學習步驟實施項目教學,有機融合教學工作與企業項目、崗位技能與教學內容,逐步實現生產任務課程化、課程內容項目化,逐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
學校重點建設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試行“虛崗訓、實崗練、學崗交替”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虛崗訓”指學生利用校內模擬實訓室進行崗位訓練,內容為汽車動力與驅動檢測與維修、汽車懸掛與制動檢測與維修實訓、“1+X”證書集中培訓;“實崗練”指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進行真實崗位實踐,內容為汽車動力與驅動檢測與維修、汽車懸掛與制動檢測與維修實訓;“學崗交替”是指學生在學校虛擬崗位與企業真實崗位間的交替,使專業能力得到分段漸進提升。學生通過虛實結合、多崗輪換,專業操作技能明顯提升,崗位適應能力增強,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近兩年,電子專業教師編寫校本教材1本、出版教材2本,獲批實用新型專利2項;汽修專業教師編寫校本教材1本,出版教材1本,獲批實用新型專利1項。學生參加各級學生技能大賽,在國賽中3人獲團體二等獎,在省賽中2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19人獲三等獎,在市賽中23人獲一等獎、38人獲二等獎、21人獲三等獎。176名學生參加“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幼兒保育專業80名學生參加幼兒照護(初級)考試,66人順利過關,過關率達82.5%;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96名學生參加《汽車電子電氣與空調舒適系統技術(初級)》考試,96人全員過關。
師資培養開希望之局
從古至今,教師都是教育工作中的中堅力量。有了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為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安居職中積極探索“引、培、研、賽”四維一體師資培養模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升。
以引助培,校企互通提師資。以校企合作為支撐,以現代學徒制試點為抓手,引進企業骨干到校,聘請行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到校兼職,擔任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踐教學工作或教師的培訓工作。
以培為主,分類分層育師資。通過組織教師參與上級主管部門培訓、聘請專家入校、委托第三方培訓機構等多種路徑,全方位鍛造教師。
以研促培,教研活動鑄師資。通過市級課題研究、教學資源庫建設、校本教材開發、教學研討等活動平臺,提升教師教研水平,取得累累碩果。教研方面獲得省級獎項1人次、市級獎項14人次、區級獎項72人次。
以賽強培,大賽磨礪強師資。依托國、省、市、區、校級競賽平臺,鼓勵教師積極參賽,提高了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水平。過去兩年中,學校累計獲得省級獎項15人次、市級獎項15人次、區級獎項32人次。
一大批教師在四維一體的培養模式下豐富自己,反哺學校。他們發揚著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安居職中一路走來,把為國家培養人才、為社會謀求發展作為自己的責任,用良好的教育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下一步,學校將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為主線,狠抓內部治理,在黨建領航、隊伍建設、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進優質職教中心和川渝毗鄰地區職教高地建設,為賦能安居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學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楊洪斌 賀勇 趙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