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 樹牢“三大教學理念” 構建“三大育人體系”
課堂教學質量革命是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對大學課程教學活動進行一系列廣泛而深刻的改革。近年來,學校進一步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推進新時代課堂教育教學質量革命,全方位實施樹牢“以學生為中心,以過程為重點,以發展為目標”的“三大教學理念”,構建“新型教學相長體系、新型課程評價體系、新型混合教學體系”的“三大育人體系”,創新推動課堂教學質量革命,實現教學育人質量雙提升。
樹牢“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構建“新型教學相長”育人體系。
學校在“課堂教學革命”“自主學習革命”號召下引導師生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現代教學理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課內外結合、線上線下融通,強化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打造師生學習共同體,促進師生間深度交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思維批判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學校還通過組織各級各類培訓,引導教師系統學習和深入理解當代教育教學新理論、新思想、新標準和新方法,統一思想,形成共識。以科教融合為例,及時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的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新型教學相長”育人體系。近3年,僅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就達1.5萬余人次,其中,地質學專業69%的畢業設計(論文)來源于教師科研項目。
樹牢“以過程為重點”教學理念,構建“新型課程評價”育人體系。
進入新時代,要更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和對教學的過程性評價,既重視“教”的過程和作用,又重視“學”的過程和作用,強調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基于此,學校依據KQCP(K——推動知識傳授、Q——問題提出、C——案例引入、P——項目實踐)教學方法根據不同課程屬性,確定KQCP四個階段的不同學時數、不同教學方式、不同成績比例,重構優化新工科課程教學。學校嚴格貫徹新課改要求,堅持OBE教育理念,制定《成都理工大學教學工作基本規范》,嚴格把關教學課程相關環節與要素,全面修訂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明確課程對人才培養的支撐,深化課程考核評價改革,引導課程考核從“學習成績評定”向“學習成效評估”轉變,從注重“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轉變,鼓勵將一次性期末考試變為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一次考試與多次考試相結合、單一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如過程性考評成績一般不低于學生課程總評成績的30%,且不設上限,引導學生投身課程學習、關注學習成果的持續產出,實現人才培養的良性動態循環,構建“新型課程評價”育人體系。
樹牢“以發展為目標”教學理念,構建“新型混合教學”育人體系。
隨著網絡學習反思和傳統課堂回歸,混合式教學逐漸被關注,在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將學生放在教學中心地位,強調學習體驗獲得,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思維品質高階發展。學校依托一流學科優勢,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建設、提前布局、精準服務”的思路推進一流課程建設;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和個性化教育課程體系,結合專業特點,有規劃、有重點地分類建設不同課程類別精品課程;以國家、省級一流課程為目標,啟動校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立項建設一批校級優質課程,構建“校級—省級—國家級別”精品課程體系,培育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虛擬仿真課程和社會實踐課程等5類210余門“金課”,獲批國家一流課程6門,省級一流課程48門;針對已立項建設的國家、省級“金課”,推動建設跨地區、跨學校的“虛擬教研室”,助力優質教學模式相互借鑒,擴大受益規模,廣泛開展智慧教學經驗交流,持續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如曾英教授主講的“化學工程原理”、許強教授主講的“工程地質分析原理”、劉后平教授主講的“統計學”3門課程成功入選教育部門在線教育研究中心2021“拓金計劃”。
新時代課堂教學質量革命具有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等特征,學校將繼續筑牢課堂教學主陣地,鼓勵教師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強化智慧教學實踐,樹牢“三大教學理念”,構建“三大育人體系”,創新推動新時代課堂教學質量革命。
(王小波 曾國強 張進鳳 谷照亮)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