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金陵科技學院體育部 倡導人文精神教育 推進體育教學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26  閱讀:次   |
42.9K

  成立于2017年的金陵科技學院體育部是金陵科技學院二級教學管理單位,主要承擔全校的體育教學、體育科學及校內外體育競賽的開展工作。自成立以來,體育部就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扎實推進課程改革,強化師資隊伍,積極參與各項賽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凸顯,體育部將人文精神充分應用于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更新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創建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組建優秀的體育教師隊伍,實現了人文精神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更新傳統體育教學理念,充分展現人文體育精神

  將人文精神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中,既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引導他們形成更健全的道德品質、人格素養,實現綜合發展。體育部十分重視人文精神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多措并舉展現人文體育精神。

  一是扎實開展體育課程考核改革。體育部依據“以人為本”的發展教育理念,規范體育課堂教學,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具有針對性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用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來吸引學生;構建多元體育課程考核體系,按大綱內容嚴謹考評的同時提高學生體質測試數據、體質體能項目的考核權重。同時,打破單一的教師評價體系,引進多元評價主體,實現評價方式的轉變。

  二是強化體育課程思政理念。體育部先后舉辦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培訓會”“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研討會”“課程思政建設成果交流會”等一系列教研講座;組織全體教師開展“走近排球”“走近太極拳”“走近棒壘球”等一系列科目的教研活動,講解、指導了排球、太極拳、棒壘球等科目的技術重點和難點,從多個方面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與教學水平,以增強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在價值引領方面的作用。

  創建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

  將人文精神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是讓教師真正地關懷學生,并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三觀”,引導他們更好地處理并應對學習、生活乃至未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體育部十分重視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建設,多渠道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

  一是扎實開展各項群體性學生體育活動。扎實開展羽毛球、定向越野、排球、籃球、冬季長跑等多項校內體育競賽,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豐富校園體育文化,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展現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扎實開展學生健走活動,后臺統計數據顯示,學生的人均步行里程近300公里,培養了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成功舉辦線上啦啦操比賽,并首次引進了學生裁判代表,由學生裁判代表與教師裁判組成的混合裁判組以集中觀看視頻的方式進行評分,展示了體育精神。

  二是“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組隊參加“2019籃球世界杯”南京市首屆“青年籃球訓練營”暨CBA同曦男籃球星校園行系列活動,校籃球隊經過激烈比拼順利晉級,獲得免費參加南京同曦俱樂部明星籃球訓練營活動的資格;定向越野校隊在第四屆“一帶一路”國際青少年定向越野訓練營中脫穎而出,獲得佳績;積極參加江蘇省首屆高校砂板乒乓球邀請賽、江蘇省羽毛球錦標賽、全國啦啦操聯賽等競技賽事,成績喜人。

  三是優化學生體育環境。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江寧校區體育館6片羽毛球場地、15片乒乓球場地、1間多功能瑜伽房,并實現了線上預約,為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支持。

  提升體育教師人文素養,科學組建優秀體育教師隊伍

  具有人文素養與人文魅力的教師才能通過言傳身教來引導、教化學生。體育部特別重視教師人文素養的提升,以多種方式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開展各項評比選拔活動。制定詳細的“教師教學獎”選拔方案,結合部內課程思政說課競賽結果,開展部門教師教學獎參評人選選拔,遵循“優中選優”的原則推薦優秀教師參加學校教師教學獎評選;組織開展“學四史,強教學”優秀體育課教案評選活動,以評選激發體育教師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綜合執教能力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堅持德才兼備、愛崗敬業的原則,結合教練員任期內的工作表現、日常績效考核情況等,從校運動隊長遠發展著眼,認真選拔聘任校運動隊教練員,充實教練員隊伍。

  二是組織培訓座談。組織新進青年教師座談,引導他們牢記體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做好大格局人、當好弘揚優秀體育文化的傳承者;邀請南京體育學院、鹽城工學院等兄弟院校的專家學者到校交流指導,圍繞新時代體育教師的專業角色、重要責任以及師生座談會的開展等方面進行深入討論。

  三是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舉辦登山、和球比賽等系列文體活動,將“讓運動成為習慣,讓生命更加精彩”的體育理念落到實處,讓教職工體驗“和于身”“和于人”“和于自然”“和而樂”的不同境界,激發教職工的拼搏精神,增強教職工的集體凝聚力。

  (王文紅)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