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全面推進數智化新型會計人才迭代培養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主動應對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挑戰,直面人才培養難以跟產業鏈同頻共振、系統改革推進難、思政融入全方位育人不充分等突出問題,在堅實推進四川省教改課題、國家高等職業教育骨干專業(會計)等多項教改項目進程中,探索出在新時期適應數智化要求、推進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整體方案。
校準產教“育—用”
描繪新型會計人才畫像
在2021年4月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組織召開的新版專業目錄研修會議上,作為專家組成員單位代表,南充職業技術學院盛強教授跟與會專家達成高度共識并指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高質量發展適應性不強、育人方案滯后的問題不容小視,必須及時迭代轉型。”
共識背后,是專業團隊長達8年的探索與創新。8年前,團隊開始描繪“時代素養+會計思維+跨界技能”新型會計人才新畫像,強調通過政行企校聯合推進“素養養成+思維訓練+技能提升”人才規格的設計,明晰了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新規格。5年前,團隊直面數智時代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將育人團隊強調強化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和素養“三位一體”的理念貫穿培養全過程,將課程體系建設與思政教育、勞動教育、工匠精神傳承和創新創造能力提升深度融合,精準定位了人才培養中“時代素養+會計思維+跨界技能”核心元素的培養目標。4年前,團隊提出了“理論研究+卓越技能+底蘊人文”的教師成長倡議。專業團隊增設了禮儀、會計文化、書法等課程,助推教師的“蝶變”意識;依托校內外會計文化基地,增設專業文化、綜合決策類課程,強化學生會計思維訓練。
當前,學校適應新要求,已經增設了區塊鏈、大數據、數字營銷等課程,提高師生跨界技能。以生為本,心存大愛,積極進取,時刻保持對社會及行業變化的警覺現已成為團隊共識。
觸發改革引擎
構建跨界、立體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多、學習任務重,課程體系往往因此呈現出零碎化、扁平化,開設無序、無平臺、無保障等問題。
團隊大膽拋棄課程被固定教師占為“己有”的痼疾,樹立系統思維,模塊重組,跨界整合,觸發改革“引擎”。以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為“引”、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為“擎”,課程與專業文化融合,全新構建“立體化”課程體系。政校企多方聯合建立會計文化科普基地和“文化+智慧專業實訓室”,通過思政專業和思政課程驅動,系統開發“多層多類”課程,賦能“金課”建設、動態調整并推進教材開發與校本教材體系建設。
當前,學校初步構建了“崗證課訓賽立體化”課程體系,引領新教材教法創新。課程體系從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三維度緊盯崗位、融通證書(“1+X”證書)、厘清課程、強化實訓、對接大賽,構建“崗證課訓賽深度融合、五位一體”系統化、立體化課程體系。在“立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同時,團隊不斷強化國家教學資源庫、省級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共享、課程思政等專題改革項目,開發適應線上線下綜合運用的“公開+校企”新形態教材,全面推進“三教”改革。
濃厚文化浸潤
“文思專創”助力生涯領航
“做會計,不僅要學會做賬,更要會做人!”圍繞這一育人理念,南充職業技術學院的團隊找到了攻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文化底子薄、浸潤力度小、文專融合淺的“殺手锏”。
學院大力開展“文、思、專、創”系列活動,打通多類育人陣地壁壘,依托首批省級“三全育人”示范學校,利用“一園一室一平臺”,創建了“一號一會一基地”,形成了日漸濃厚的文化育人氛圍。借力首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示范課程和省級創新創業課程,打造“文化素養、課程思政、專業技能、創新創業”一體化資源平臺。建設課程思政、社團改革、社會實踐、網絡意識形態“四課堂”。以“課”致知、以“師”言道、“人課合一”、“專創協同”,已成為學校會計專業團隊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專業內涵、領航學生職業生涯、服務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頂梁柱和傳家寶。
(盛強 李巧玲 劉輝)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