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學院:堅持“五位一體” 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邵陽學院是有115年辦學歷史和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多學科綜合性地方本科高校,是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是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是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單位。黨的十八大以來,邵陽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育人、治理、應用、質量、保障“五位一體”,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鑄育人之魂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思政教育和課程育人,協同推進各類課程同向同行,共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是推進思政課程改革,成立思政課程改革中心,培育思政品牌課、評選思政示范課,建立思政實踐基地并開展思政社會實踐,以正確理論引導人、以紅色故事感化人;二是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制定與實施《邵陽學院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立項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和教學研究課題,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競賽,培育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實現全課程、全員協同育人;三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和園工程”為主題開展多維度的健康校園文化活動,以優秀文化熏陶人;四是加強學生黨團支部建設,以基層黨團支部創優、黨員誠信檔案、黨員示范學等措施和活動提升學生愛團愛黨意識,增強制度自信。
筑治理之基
學校的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決定了辦學的水平和成效,影響人才培養能力。邵陽學院以制度建設為抓手,筑實學校治理現代化的根基。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學校各方面工作,把黨建責任落到實處,確定了學校黨委、院黨總支與基層黨支部及黨團組織發展、評優等方面的紀律要求與系列制度。二是以《邵陽學院章程》為統領,加強內部管理與治理體系建設,制定了《邵陽學院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實施意見》《邵陽學院就業工作實施細則》《邵陽學院創新創業工作辦法》等制度體系,確保議事、辦事有章可循。三是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提升的頂層設計,突出立德樹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的原則,從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實踐創新等方面對學生能力培養提出明確要求,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制度支持。四是建立區域內高校聯盟、校企聯盟制度,與市域內、省內外以及境外高校加強合作,構建教育資源共享與協同育人機制。
成應用之矢
專業是立校之本,辦好應用型特色專業始終是邵陽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標。一是確定“培養專業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創新實踐能力較強、潛心服務基層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定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邵陽市的企業、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和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中有20%以上是邵陽學院畢業生,其中許多已成為行業和部門骨干。二是面向“一流”,深化專業供給側改革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學校獲批國家、省級一流專業31個。三是瞄準應用型人才能力規格要求抓學科課程供給。圍繞特色應用與面向地方需求抓學科建設,學校有湖南省應用特色學科6個,與地方共建產業學院與研究所7個;圍繞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開展一流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革命,學校有各類國家一流課程2門、湖南省一流課程58門。四是瞄準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抓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訓練。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獲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心9個、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11個;近5年,學生參加省級以上競賽獲得獎勵1195項,其中國家級別獎勵197項。
立質量之命
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邵陽學院辦學孜孜以求的目標,以嚴評價維護學校質量之命。一是健全評價機構與隊伍。成立校級、院級教學監控與評估中心機構與隊伍,完善教學質量各方面的評價制度,實現教學督導員課堂聽課與檢查全覆蓋。二是嚴格評價標準。堅持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建立由政府部門、學校、專業機構、學生、家長、用人單位構成的多元評價主體,加強對教師教書育人、學生“五育”發展及學生、社會的滿意度評價。三是評價結果獎懲并行。及時公布評價結果,并將評價結果與教師職稱評審、評獎評優、績效考核等掛鉤,以促進教學質量改進與提高。
聚保障之源
資源是人才培養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教師是保障之源。一是加強教師資源的積聚,通過“外引內培”、“傳幫帶”、“外智校聘”、在職培訓、企業掛職等方式建設了一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水平師資隊伍;二是加強財物資源的籌措,協調好與地方政府部門、企業、公益基金組織、校友、社會賢達等方面的關系,吸納社會資源參與辦學,構建了“八方支持”的辦學格局;三是整合與利用好校外產學研基地資源,以共商培養計劃、共定課程內容、共上特色課、共建產學研平臺、共開實踐課等方式整合校內外資源,增強人才培養資源的供給能力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李金成 馬冀 唐杰 肖才遠)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