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師范學院:融合文化教育 創新韓語教學
語言交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牡丹江師范學院歷經60余年的發展,始終秉承“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勵志圖新”的“大荒地”精神,全面回顧總結“十三五”,科學謀劃“十四五”,按照“建設符合教育現代化內涵要求的高水平師范大學”的辦學目標,沿著“做好兩個規劃、建設三個生態、突出四個特色、提升六項工程”的發展思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近年來,學院依托自身的辦學經驗和資源優勢,發力韓語教學,以師資和課堂建設為重要抓手,加強對韓語文化教育的延伸與擴展,以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應用能力。
加強師資建設
提高韓語教師的文化素養
教師是語言教學的主導者,其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文化素養對教學成效有決定性影響。近年來,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自2003年起,歷經近20年的努力,國際合作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目前韓國友好院校已達20余所。在此基礎上,學院廣泛開展與友好院校之間的交流學習,派遣人數逐年上升,促進韓語教師交流前沿跨文化教學經驗,進一步開展院內學習交流分享會,結合學院自身情況做進一步的融合和吸收,對提高韓語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文化素養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學院在赴韓國釜山外國語大學訪問的過程中,與韓語教育學院宋享根教授進行了友好會談,雙方在兩校韓語專業教師交流等方面達成了合作共識。學院在訪問韓國十大國立高校之一的忠北大學時,與其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和合作協議,正式建立姊妹院校關系,向忠北大學學習教學經驗,并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層次合作。在隨后幾年中,學院陸續安排了師生學習交流活動,對提高學校師資隊伍力量和教學水平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為進一步增強師資隊伍建設,學院還積極委托韓國友好院校以本校選聘或在官網代為招聘的方式為學院選聘外教,以解決目前聘用韓語外教難的問題。
學院還鼓勵并支持教師借助新媒體的豐富資源,加深對韓國文化背景、民俗風情的了解,尤其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見常用或容易引起歧義的特殊表達,從而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進而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傳授文化知識,使學生對韓語的認知更為具象,為以后的實踐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挖掘第一課堂
合理設計教學
第一課堂即傳統的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重要場所,對韓語教學而言,需要緊緊抓住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規律,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學生扎實的語言知識。首先,在教材選用方面,學院通過舉辦高校教材圖書展,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國內教材的出版動態,提高教材選用質量,讓更多精品教材、優秀教材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科研工作,同時結合學院自身的教學經驗,綜合考量當前的教學實際以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等因素,遴選出一批優質的韓語教材,力求較為深入地展現韓國的文化背景,為學生提供生動的學習材料。其次,在教學方法方面,基于優秀的韓語教材,學院在教學過程中再做進一步的提煉和擴展,通過知識拓展、情境模擬等教學方法,在學習韓語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對語言環境的了解,提高其口語能力,以鮮活的教學促進學生理解韓國文化。同時,為了增加學生的代入感,學院還廣泛使用文化對比法,通過比較中國文化與韓國文化,讓學生了解兩國文化的異同,將自身熟悉的中國文化與相對陌生的韓國文化進行有機融合,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反應能力。再其次,在教學輔助方面,學院依托官網、微信、微博及抖音等平臺,積極建設符合自身教學需求的媒體矩陣,一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圖文及影音教學素材,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支持;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并通過進一步的拓展和整理,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及時了解韓國的前沿文化,直觀地感受韓國文化的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豐富第二課堂
加強文化交流
第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但多限于理論知識的學習,缺少實踐應用,無法滿足當前形勢下市場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因而第二課堂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教學形式。為此,學院從頂層設計入手,力求構建內容豐富、科學合理的第二課堂,以培養優秀的韓語專業人才。
首先,為確保第二課堂科學、有序地開展,學院初步形成了由學院組織牽頭、二級學院具體落實的組織框架,并對具體的組織管理、經費及學分認證等進行了制度化規范。
其次,基于學院多年來對媒體矩陣的建設,為學生安排了一定的課外作業,如為學生推薦優秀的、適合學生欣賞的影視和文學作品,要求其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并通過交流會的形式展開交流和辯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和學習的興趣。此外,還挑選一些優秀的網站或新媒體平臺,推薦給學生進行瀏覽,以擴大其知識面,提高對韓國文化的認知。
再其次,學院依托自身強大的合作院校及企業資源,積極組織并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韓語實踐應用水平。例如在學習生活方面,學院定期舉行師生學習共建會,由專業教師及學生代表共同參與,由專業教師圍繞學生當前的學習生活、職業理想、外語學習的困惑等問題與學生展開即興對話,對學生的口語水平進行點評和指正,對今后的外語學習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并鼓勵學生發揮帶頭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學風,幫助學生提高口筆語實踐能力,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升就業競爭力。在文化藝術方面,學院多次舉辦國際文化藝術節,邀請韓國、俄羅斯、日本和我國多所高校,開展田徑運動會、校長論壇、青年論壇、國際友好籃球賽、文藝匯演等,拓寬了學院與外國高校的合作領域,為對外交流合作開辟了新篇章,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使師生有機會欣賞到極具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此外,學院組織和參與的韓國春川國際聲樂比賽、東北三省韓國語話劇大賽等文化活動,取得了良好的反響。這些活動不僅考查了學生對韓語知識的了解、檢驗了參賽者的韓語水平,而且使學生在精心準備的過程中收獲了較強的參與感,對提高自身韓語應用水平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金星 霍婷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