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新動能 ——廣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創融研學”創新型高端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2-11  閱讀:次   |
42.9K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發展戰略,創新是國際一流灣區建設之魂,“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廣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長期注重創新人才培養,根據灣區發展戰略及重點發展的以人工智能等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依托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規劃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等課題研究,結合目前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創融研學”創新型高端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將創新成果融入“研究型學習”的體系與過程,建立“創融研學”創新知識課程體系,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專業素養培養體系和產教融合的高端工程教育體系;設計“創融研學”創新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教學團隊建設方案和創新教學資源組織方案。依托“1個模式、3套體系、3套方案”的“133”建設,學院培養了大批具備創新思維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高端工程人才,教育成果已惠及計算機類學生逾萬人,并在兄弟院校推廣應用,學院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教育先行之路上的開拓者。

  一、構建“創融研學”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著重創新型人才專業素養、工程教育知識、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并實現創新科研成果融入“研究型學習”教學體系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建立“創融研學”創新知識課程體系,結合大灣區的產業特點和人才需求特色,設計以人工智能、知識自動化與軟件化、工業軟件、智能機器人技術、大數據技術為重點課程的課程體系;建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專業素養培養體系,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學生參加國內外有重大影響力的教學實踐型比賽,開闊學生視野,促進教學相長;建立產教融合的高端工程教育體系,深入重點企業一線,將教學與科研緊密融合,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突破“卡脖子”的關鍵技術。

  依托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依托國家、省級科研教學重大平臺,依托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加強重點人才建設,培育重點教學團隊。以重點學科、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點人才“四重”建設驅動“科研思維進課堂、科研成果進教程、科研項目進過程”,創新地方高校培養高端工程人才理念,建立創新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形成創新育人的“高原”與“高峰”效應。

  二、打造創新型高端工程人才培養體系

  重點圍繞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工業軟件、知識自動化等國家戰略、灣區急需前沿方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將創新成果融入“研究型學習”體系與過程。以“將創新科研思維領入課堂,將論文、專利等科研成果融入教學資源,將項目式科研訓練貫穿于教學過程”為思路,結合產業動態與高端工程人才需求,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共建11個國家、省級科研教學平臺,狠抓學生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建立“創融研學”人才培養模式。

  以“服務國家戰略,滿足灣區產業需求”為思路,設計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體系與灣區發展戰略緊密相連,使學生學以能用、學以致用、學以有用。在大灣區活躍而具有競爭力的計算機學科中,創新性地“三位一體”疊加“創新知識課程體系、專業素養培養體系、高端工程教育體系”,建立起多層面、高復合、廣路徑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通過體系建設和機制保障,結合大灣區發展戰略,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形成閉環,在新業態、新基準下,通過體系創新形成高端工程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三、創新教學團隊建設方案、教學資源組織方案與“研究型學習”教學過程

  以“優質科研資源托舉教學團隊”為思路,設計創新教學團隊建設方案,依托國家、省級科研平臺(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主動承接國家基金重大項目“工業軟件組件通用模型、理論及其應用方法研究”、國家科技部門重點研發計劃“供應鏈大數據全域建模與知識庫構建技術”等一批國家、省級重大項目,提高教學團隊的科研水平,團隊成員全部主持或參加國家、省級重點項目110余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建設了3個重點領域專利池及廣東省產學研專利育成轉化中心。秉承科研服務教學、科研成果轉化教學資源的理念,建立起網絡工程省級教學團隊、計算機網絡全省開放性課程等創新為先、創新為魂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以“轉化重大科研成果為教學資源”為思路,設計創新教學資源組織方案,輸出成果為企業與社會提供服務,轉化高端應用為教學資源。科研成果進課堂、進教學過程,建立“雙向四維”平臺,通過校企雙向互動對接和學生學習、項目實戰、成果轉化、企業提升的“四維協同”,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解決了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不對稱的問題。

  以“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為思路,帶領學生進科研、進團隊、進工作室,所有學生每人至少參加一項學科競賽,建立專業素養培養體系。以“項目實戰、橫向攻關”為思路,上規模、上體量、呈梯次、呈建制地組織學生參與橫向科研項目,在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個性化地進行“研究型學習”,建立高端工程教育體系。“面上覆蓋、點上突破”,增強人才培養的厚度與高度,培養學生的實戰與創新能力。

  四、創新無止境,教育在路上

  得益于“創融研學”創新型高端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實踐,師生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近5年來學生獲省級以上榮譽逾1200人次,發表高水平論文700多篇,獲授權發明專利逾240項,建立了“小平科技創新團隊”(全國僅50支)。學院學科與專業建設水平穩步提高,計算機科學進入ESI學科全球排名前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9年獲批建設國家一流專業,網絡工程專業2020年成為省內首個通過中國工程認證的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成績斐然,培養教學科研“雙優型”中青年骨干教師79人,為大灣區企業建立并完善了各級人才梯隊,培養的創新型高端工程人才年均進入大灣區頭部與知名企業700余人、創業團隊近百人。產業與社會服務能力獲全方位認可,在工業大數據、知識自動化、工業軟件等智能制造相關領域,成為省內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智能制造技術服務平臺,同時建設了高校主導的廣東省產學研專利育成轉化中心。科研團隊研制的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集成應用系統及成套工業軟件,在160多家企業推廣應用,服務重點工業制造企業30余家,成果轉化應用經濟效益逾10億元。

  學院將進一步服務國家戰略,瞄準灣區產業需求,對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業軟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從地方工科傳統強校的角度,在人才培養方案、教師團隊、教學資源等方面,形成系列創新育人方案,建立起可持續發展、可推廣、可復制的創新型高端工程人才培養方法論,為教育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周華)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