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商學院:“大數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育人實踐
為適應新時代對經濟類人才的需求,響應國家“雙一流”建設戰略,全面落實“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推進學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設,湖北大學商學院積極探索各專業與計算機、人工智能、數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著眼于培養具備新商科底蘊、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掌握現代經濟學知識,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三位一體”的新商科人才。
湖北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辦于1989年,是商學院歷史悠久的專業之一,入選“荊楚卓越經管人才協同育人計劃”和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肖德教授的帶領下,依托理論經濟學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以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教育部門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國家教育部門產學研協同項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等為平臺進行厚基礎人才培養,為湖北自貿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熟悉國際經貿規則、精通外語、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從事“大數據+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的人才,逐漸形成了社會認可度高且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貿”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立德樹人,緊跟業態變化,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大數據+國際經濟與貿易”背景下,專業緊扣湖北省開放經濟發展需求,將技術的跨區塊交易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從2018級開始,新增10門信息類課程,約占總學分的18%;強化“政用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積極塑造學生正確的就業觀與研究觀,聘請多位政企專家長期擔任校外導師;增開大數據經濟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以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的拔尖創新型科研人才;借力英國商學院畢業生協會(BGA)國際認證提升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深厚跨文化底蘊的復合應用型商科人才。
突出課程思政,將其貫穿于專業建設全過程
從2020年開始,專業定期組織教師參加課程思政培訓,已經實現了課程思政培訓全覆蓋。以國家教育部門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為依托,推動專業8門核心課程的思政元素教學及課程思政教學大綱的編寫。重視“馬工程”教材的使用與主流教材本土化,出版課程思政教材一部,獲批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一門和省級課程思政虛擬教研室一個。
大力強化信息技術服務教學,提高人才培養成效
專業積極打造以多種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育人平臺:利用在線開放課程實現教輔環節智能化,利用網絡開展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翻轉式教學,利用各種社交平臺構建課程思政資料庫,利用融媒體推進校外導師開設講座、指導實習實訓,利用社交軟件靈活輔導學生創新創業、組織學生參賽,利用直播形式有效提升學術活動的覆蓋面和參與度。經過上述改革,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近5年在省級以上創新創業比賽、學科專業競賽等實踐活動中獲獎數穩居省屬高校前列,畢業生就業率、升學率、平均工資均穩定在較高水平,校友資源豐富,向母校捐贈較多。
全面推行學業導師制,強化實踐培養
專業推行“一人一師”的學業導師制,建立學生指導檔案制,為每名學生提供4年的全程輔導服務;開設“專業導論”“科研論文寫作”“涉外經濟政策與實務動態講座”等多門學業指導課程,設立學業指導工作室,定期組織就業、考研、留學等主題活動,近5年專業平均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加強實驗課程模塊建設,規范實驗教學管理;切實推進實習基地建設,加強學生專業實習、實踐;優化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的管理,推動高年級學生跟隨學業導師開展研究式學習,積極撰寫科研論文,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不斷提高。
創新基礎教學組織形式,夯實基層教學組織管理
依托“學科、專業、課程組、教學團隊、黨支部”的閉環模式靈活高效組織教學,重點建設在線國際貿易實務類課程,已建設校級五類“金課”、省級一流本科課程8門;不斷擴充雙語跨文化交流類課程,已建設雙語、全英語專業課8門。
通過集體備課制度、聽課議課等制度保障教材選擇、授課內容、教輔資料的統一,增強教學內容、方法、技能、手段的借鑒推廣、互動學習和合作研究,獲評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旨在培養一批掌握先進信息技術、專業基礎扎實、擅長復合思維、富有創新能力、飽含文化內涵的“新經貿”人才。湖北大學商學院將一如既往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上作出更大貢獻。
(王鵬 郭燕飛)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