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思政教育引領下的創新實踐教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2-25  閱讀:次   |
42.9K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已有105年的辦學歷史,縱觀其發展歷程,可溯源至晚清時期李瑞清開辦的“圖畫手工科”學堂,該學堂設立了我國首個新型高等藝術學科,后歷經變遷改設為國立中央大學藝術教育科。一個多世紀以來,美術學院立足江蘇、服務全國,培育出了大批富有創新能力的美術教育者。近年來,美術學院基于新時期的高校思政教育架構和國家教師教育發展戰略,以培養“德備、藝精、善教、樂思”,具備創新思維、持續發展能力的創新型美術教育人才為總目標,大力推動從“形式美育人才”向“實質美育人才”培養的轉變,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守正創新”和“務實創新”,全面帶動學生的就業和專業發展。

  思政導入堅持守正創新

  學院充分借力思政課堂培育優秀思政型美育人才,在通識教育中搭建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課程構建的思政課程群;再從專業課程出發,融入課程思政要點,全面細化專業授課內容,提升課程價值。多維度開發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關聯要素,豐富教學,在人文與社會、科技與自然、藝術與審美以及創新與創業四大專業課程板塊中教授學生以批判和創新思維解決美術理論與實踐問題,依循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探索思政教育融入藝術院校專業課堂的有效途徑。將“學習新思想,爭做優秀接班人”“強國有我,技能成才”等形式各異的“思政+技藝”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在培養學生“德備、藝精、善教、樂思”品質的同時,注重“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厚生品格、創新素養”的人才特性培養,在藝術實踐成果中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堅持守正創新。

  田野課堂開展務實創新

  如何讓美育助力鄉村振興,幫助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美術學院做到了以下兩點:首先,學院在“鄉村振興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中,加強推行“田野課堂”人才培養模式,注重課堂延伸,構建了由“下鄉寫生”“社會調查”“美術教育考察與研究”等課程組成的社會實踐課程群,師生定期深入農村鄉鎮進行走訪調查,挖掘經濟落后地區的突出問題,共同探討美育助力解決現實問題的途徑。如聚焦農村留守兒童,以美術學院成功申報的人文社科項目“基于城鄉差異的農村留守兒童繪本協同設計及長效扶持機制研究”為依托,以“繪本創作”課程為平臺,帶領學生走訪云南、甘肅等偏遠地區展開實地調研,針對專屬繪本資源短缺、繪本內容難以匹配閱讀習慣等問題,在課程中對標農村留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閱讀需求,指導學生進行專屬繪本改良創作,將創新意識落到實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饋。其次,發揚“幫扶帶”的互助精神,向偏遠地區學校定向輸送優秀的美術教育人才,幫助當地學校提高藝術素養課程品質。以藝術教育為手段,在跨學科的視角下,緊密圍繞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困境和問題進行探究性教學,探索通過美育進行農村兒童心理疏導、建立自信、品德養成、認知外界和激發創造的創新途徑。如2021年美術學院向云南省雙江縣賀六完小輸送了一批優秀支教學生,開發了“‘小王子的奇幻藝術之旅’系列美術課”項目,并開展了“文本閱讀—美術創作—校園美術展—線上美術展”系列藝術活動,幫助當地學生開拓視野、增強自信、激發藝術創作熱情。線上公眾號美術展更是讓遠在異地的留守兒童父母感受到孩子的創造力和來自社會的關愛。美育支教活動在為學生拓展社會實踐邊界的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藝術扶智和美育賦能的教學實驗,為促進農村地區教育公平、改善教育品質奉獻了一份力量。

  以展督教檢驗創新成果

  當今,藝術呈現審美大眾化的趨勢,已不再以精英趣味為標準,藝術展覽已進入尋常百姓視野,成為精神生活必備品。美術學院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指導學生的藝術創作始終對準人民坐標。師生合作,定期舉辦“向最美勞動者致敬”藝術展演活動,通過為南京市的全國、省、市勞模代表現場塑像并舉辦展覽的形式,致敬先進人物,宣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自主創新的勞模精神。此外,美術學院每年都是“高雅藝術進高校”的主力軍,定期將優秀的學生創新成果送入江蘇省各高校巡展,在幫助大眾提升審美趣味的同時,也接受來自各方對于學生創新成果的檢驗,以及對學院教學水平的監督。

  以“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為指導,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將創新實踐與互助幫扶相結合、與大眾審美需求相結合,是新時期學院培養優秀美育人才的根本任務。

  (李冰潔)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