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三十年如一日堅守安全文化育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2-26  閱讀:次   |
42.9K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位于湖南省婁底市。作為湖南省“平安高校”建設的一面旗幟,自2008年湖南省開展平安建設考評以來,學校連續11年被評為湖南省平安建設(綜治工作)先進單位,連續12年保持湖南省“平安單位”榮譽稱號;2012年平安校園建設成果獲湖南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于2013年首批獲得湖南省“平安高校”建設工程立項;2016年,被授予“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稱號;2017年被評為湖南省“平安學校”創建示范單位;2021年,又榮獲湖南省首批“平安建設示范校”稱號。

  30年來,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緊緊抓住平安校園建設這一重要環節,致力于建設學習環境幽雅、校風學風純正、文化積淀濃厚、仁愛關懷滿園、人際關系和諧、師生平安幸福的育人環境。積極構建聚焦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心理安全、人身財產安全的安全文化育人體系,注重培養心智健全的應用型人才。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錨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輸送了10余萬名各類人才。一大批校友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干和中堅力量,他們中間,有湖南省特級教師劉林祥、全國優秀教師周志高等中小學優秀教師,有卿新林教授、卿鳳翎教授等全國知名學者,有大漢集團董事長傅勝龍、有棵樹科技公司董事長肖四清等商界精英,有云南省政協副主席喻頂成、扎根南疆的基層公務員潘星等人民公仆,有“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蔣小波、“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羅尚軍等一批先進典型。

  強化思想引領

  聚焦政治安全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一是著力推進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出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組織全校師生員工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基地,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二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出臺了《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方案》,成立蔡和森研究中心,舉辦思政課教師系列講座。三是深入實施“青馬工程”。著力培養造就一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成果武裝頭腦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先鋒。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是下發《文明手冊》。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細化為具體的管理制度,轉化為青年學生的行為操守和行為準則。二是注重日常教育。通過黨史學習教育、事跡報告、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等多種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與要求滲透到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之中,引導廣大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是選樹傳頌“校園好故事”“校園好聲音”。近年來,學校深入發掘和廣泛宣傳校園好人好事,大力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先后涌現出“全國無私奉獻優秀大學生”“2010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特別獎獲得者蔣小波、“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羅尚軍、湖南省“品學標兵”湯蓉、婁底市“孝順楷模”劉茜華等一大批優秀學生。

  加強愛黨愛國教育。一是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長期堅持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的演講活動。30年來,學校一直堅持每雙周一開展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的演講活動,使之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三是充分利用特殊時間節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學校抓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等重要節點,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四是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拜訪老紅軍,參觀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及紀念館、雙峰蔡和森紀念館等場所,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強化文化熏陶

  聚焦文化安全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是長期堅持舉辦“明德讀經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意志品質等融入教育教學,滋養學生的精神世界、提振學生的精神力量。二是長期堅持“經典誦讀”、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為學生接觸了解高雅藝術提供條件。三是不斷推進誠信教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力創校園文化品牌——‘明德讀經班’的探索與實踐”獲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地方本科院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獲2016年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傳承優秀地方文化。婁底人文歷史悠久,地方文化底蘊深厚,有梅山文化、湘軍文化、耕讀文化等,呈現出顯著的、獨特的群體特色。學校有湖南省曾國藩研究基地、梅山文化研究中心、婁底書畫院,研究成果常以學術報告、講座、選修課等方式分享給學生,梅山武術進入體育專業教學內容,學校常邀請婁底籍院士來校講學,在全省率先開辦書法本科專業,婁底籍文化名人經常到學校參加書畫展,學生有較多機會和名家見面并接受指導。

  培育優秀校園文化。一是秉承校訓弘揚校風。學校從數十年的辦學傳統中凝練出“謀近以致遠、養根而俟實”的校訓和“人才至上、仁愛滿園”的校風。二是打造品牌社團活動。堅持30年之久的大學生藝術節、科創節、社團文化節“三節”品牌凸顯,每年在逸夫樓舉辦專場音樂會、舞蹈巡演和書畫攝影展,學生踴躍參加。校園十佳歌手大賽、五四晚會、畢業晚會、迎新晚會、“職要有你”職業規劃大賽深受學生好評。三是“讓每一棟樓都會表達”。學校2009年開始實施校園文化建設項目,對全校道路、樓宇進行重新命名,極具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的名字取代了原有的簡單數字代號。四是“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學校海園廣場西面有詩墻和英語角,學院大道擋墻上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翠竹路擋墻上有學校辦學頂層設計內容。五是“讓每一棵花草樹木都會傳情”。學校先后實施“四季有花”校園美化工程和“守望花田”行動,校園綠化的建設與維護任務都交給學生負責。

  強化人文關懷

  聚焦心理安全

  多渠道聯系學生、了解學生。一是實施“三聯系”制度。學校領導干部經常下班級下寢室、去食堂去課堂,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指導服務學生成長成才,這一制度已持續近30年。二是實施學業導師與寢室導師制。指導學生學業規劃和就業創業,服務學生發展。三是發放“成長日志”。讓學生記錄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通過成長日志查看、交流,了解學生的成長足跡,更好地指導學生成長成才。

  熱心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校資助體系完備,有減免學費、開放綠色通道、關工委社會籌資捐助、黨支部結對幫扶、校友專項資助、校內愛心捐款等途徑,做到不讓一名學生因經濟困難而影響學習生活。學校多次被評為“湖南省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對殘障學生、重病學生歷來予以特殊照顧。如對突發疾病的2017級學生姚某某,學工干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置,深夜校領導出面聯系婁底市中心醫院,學校先行墊付醫療費用,讓學生、家長、親友深為感動。每一名就業困難學生均有校院領導幫助就業。

  做細做實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構建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日常性的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講,定期開展“五·二五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構建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工作體系。二是精準嚴密開展危機干預工作。一方面嚴格執行“五個早”的預警機制,把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嚴格落實“五個一”的危機干預機制,確保產生心理危機的學生始終處于工作視線之內,直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自2009年以來,學校多次被評為“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集體”。

  強化精細管理

  聚焦生命安全

  做實安全教育。學校將安全教育前置,新生從拿到錄取通知書開始就通過學校安全教育網絡平臺接受安全教育。學校安排了48學時的安全教育課程,入學后,學生每學期學習3周,學完后通過考試方可結課。2019年,學校又將大學生安全教育納入了新版人才培養方案。除課堂教學外,其他安全教育形式也是豐富多彩。一是在升國旗儀式上對一周內學生管理情況、學校治安情況等進行總結通報,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二是聘請有關專家舉辦各類安全教育講座;三是舉辦全校性消防安全知識培訓班;四是應急演練常態化。

  落實安全責任。書記校長親自抓安全檢查、隱患排查、安全整改。保衛處具體落實制定有關工作方案預案,指導二級學院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各部門、各二級學院負責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學校與所有二級單位簽訂了綜治與消防安全工作責任狀,并在年底進行考評,對出現安全責任事故的單位和個人在年度考核、評優評選時實施一票否決。

  夯實安全基礎。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是搞好維穩綜治安全工作的基本保證。近5年,學校在人防物防技防上的投入超過了3000萬元。學校建有治安巡邏、保安、護校隊、門衛等群防群治隊伍和治安保衛力量,治保人員數量達到了在校師生員工人數的3‰,專職保安都持證上崗。學校視頻監控覆蓋所有建筑物出入口、校內交通要道、學生宿舍樓層等重要位置。

  摸清安全信息。建立安全情報信息收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化網格體系,以寢室為網格節點,每一間寢室都配備了安全信息員,組建了3000多人的信息員隊伍,每年度組織一次信息員培訓。學生安全信息員可以第一時間將學生心理異常與行為反常、宿舍樓消防隱患和安全隱患等信息報告學校。

  學校2004年升本以來,在較艱苦的條件下實現后發趕超,獲得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資格,成為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高居湖南前列,學生在創新創業、學科競賽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這些都是學校30年如一日堅持安全文化育人的結果。

  (劉鐵銘 劉鐵峰 鄭秀星 段建芝 彭正華)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