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推進產教融合 促進“雙師型”教師培養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2-26  閱讀:次   |
42.9K

  為加強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進教師激勵與評價機制改革,借助校企合作強化“雙師型”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建設,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實效和職業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導,提升了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

  構建“雙師型”教師培育體系,增強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

  學校開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專項調研,根據學校教育教學需求以及現有的教育資源制定了科學的“雙師型”教師培育體系。以“雙能遞進、分層培養”為突破口,實施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分級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等。將教師實踐創新能力作為“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核心,通過“百名教師下企業”“教師頂崗實習”等活動,選派優秀教師到企業中磨煉和學習,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教學和專業實踐的應用性。積極吸納企業優秀技術員工參與到學校的專業教學中,使專業教學更加符合現實實踐和應用的需要,提升學生專業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將2020年確立為“項目化教育教學改革年”,將職教理念中的“項目化教學”和專業建設中的“成果導向(OBE)”理論有機結合,以真實的崗位工作為項目,將知識融入到項目問題解決之中,在實際操作中引導學生發現核心知識,掌握核心技能,從而提升“雙師型”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學校還引導“雙師型”教師將個人專業發展、教學能力發展作為自己職稱評定、崗位升遷、科研績效考核的重要標準,不斷加大對于教師隊伍科技成果轉化的扶持力度,使學校專業教師能夠積極投身于專業實踐和專業應用當中,帶動學校專業發展和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為高職院校帶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實施“雙師型”教師選聘制度,優化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和科研水平

  學校通過“千帆計劃”體系,積極推動“千帆雙師”“千帆高層”等人才建設。在“雙師型”教師選聘上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并且以學校專業教學和科研需求積極吸納工程技術教師和技術人才,為學校的專業教學、科研、育人、成果市場轉化等方面提供助力。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人才選拔和聘任,積極吸納真正具有專業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的綜合型、應用型教師參與到“雙師型”教師培養中,這一方面能夠推動學校將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教育科研資源投入到優秀的專業領軍教師身上,從而快速地建立本校的教學優勢和科研優勢。另一方面,這也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激勵機制,為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實現個人專業能力的現實價值轉化。學校還以激勵政策推動教師積極破解科技前沿難題、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區域行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等有重大影響的成果,特別是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大科研貢獻,充分滿足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發展需求,推動本校專業教學和科研水平的大力提升。

  改革“雙師型”教師評價標準,促進教師發展的自我驅動和自我認同

  學校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時,重視以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這既反映了學校作為職業院校開展專業應用型教學和科研的需求,同時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更加能夠適應技術成果市場化應用和轉化的需求,這對于學校“雙高計劃”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大刀闊斧搞改革,“破”單維度、偏科研的職稱評價標準,從注重“單向度評價”向“多向度多元綜合評價”轉變,不再簡單以SCI、SSCI等論文相關指標代替對教師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的專業判斷,將教學評價、學術評價、參與地方服務、成果轉移轉化等內容納入職稱評審考量范圍。同時設置靈活可替代的認定條款,建立教學、科研、復合等多維的職稱晉升通道。探索建立學校、行業企業等多元參與的“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將體現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的“雙師”素質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積極推動教師根據自身職業發展需求和學校的專業建設、科研創新需求,實現學校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型的自我驅動,引導教師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的同時,也不斷提升對于教師職業和自我價值的認同。這能夠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科學發展,也有利于教師個人在職業發展壓力下的身心健康。職業院校不應以行政命令要求教師的科研成果,而應以精神激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使教師將個人的專業發展和專業創新實踐同職業發展聯系起來,進而催生自我發展的驅動力以及對于自身科研創新工作的認同感。

  推動教育與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教師職業與學校事業協同提升

  學校緊扣海洋運輸、船舶制造產業發展需求,依托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發展理事會和泛長三角港口與航運國際職教集團,結合江蘇遠洋學院、南京港口學院等學校特色產業學院,以培養教師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通過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推進教育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相融合,校內、校外教學資源相融合,形成教育和產業融合發展的大格局,構筑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協同辦學、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協同育人既要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也要培養各行各業急需的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更多的促進企業技術升級、產品更新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教師借助于校企雙方資源,緊盯產業和技術升級需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產業先進元素及時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使教師具有高校教學科研和企業實務操作的多重價值。通過在專業教學實踐中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指導,使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發展。產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徑。學校緊貼區域地方發展需求,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促進企業需求側和教育供給側要素全方位融合,實現人才“供給—需求”單向鏈條向“供給—需求—供給”閉環反饋的轉變,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真融”“真合”,解決真問題、作出真貢獻,打通育人和用人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順利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未來,學校將更加堅定海洋強國的初心和使命,繼續高揚以師為本的發展旗幟,通過“千帆計劃”和“雙師型”建設的雙軌并行,營造師資隊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加速邁向國際知名高水平應用型海事類高等院校的宏偉目標。(時小燕)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