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學院 以體育人:新型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
從窩在宿舍“躺平”玩手機到每天和室友在校園跑步打卡,從最初在體育課“摸魚”玩耍,到如今被花樣繁多的體育項目深深吸引,閩江學院大二學生許飛揚形容自己的大學生活活力四射。
在閩江學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從宿舍走出來、把手機放下來、到戶外動起來,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秀出自信。近年,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逐年攀升態勢,《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合格率從2016年的86.20%提升至2021年的91.88%,體質測試平均分比5年前提高2.31分。
閩江學院學生體育競賽成績也水漲船高,群體競賽成績喜人,學校美譽度增強。近年來獲得省級以上比賽單項冠軍20項、亞軍12項、季軍10項,在福建省本科高校中保持前列。被稱為“天花板級別”的品牌校園體育活動之系列“千人校園健身操”,受到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點擊量與轉發量超過6000萬,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品牌校園體育活動之“熒光夜跑”,特邀奧運冠軍徐云麗等參加,活動沖上新浪微博同城熱搜榜單。這些成績的取得,與閩江學院開展的新型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探索密不可分。
閩江學院于2013年探索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提出課程模塊設計和課內俱樂部設想;2014年,明確了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方向,開始構建課內、課外俱樂部教學體系,出臺相關管理制度;2015—2016年,探討提升課內外運動量、增強學生體質的方案,與科技公司合作研發適合學校特點的“運動世界校園”APP;2017年,正式出臺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率先在全省實施新型俱樂部制教學改革。實施課內外初、中、高三級階梯式動態調整的會員制度,實行“三自主”(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自主選擇運動項目)和“三不同”(不同時間、不同水平、不同興趣)選課。
為有效實施新型體育俱樂部制教學,學校編寫出版了《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實用教程》等教材,制定《閩江學院體育俱樂部教學大綱》《閩江學院體育俱樂部活動指南》《閩江學院運動世界校園陽光行實施辦法(試行)》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目前,共開設29項運動課程和10個課外俱樂部,有中級會員班14個、高級會員班1個。全方位、多層次的“體育運動超市”,讓閩江學院的校園洋溢著運動的熱情和活力。
閩江學院公共體育教學部主任林立說,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體育處于重要的“C位”。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為閩江學院師生提供了一個認識體育、參與體育、熱愛體育、享受體育的開放性平臺。學校體育工作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服務青年全面發展為價值引領,以學生終身受益為旨歸,通過教學、鍛煉、競賽、測試等形式,探索體育與德智美勞教育的有機融合,打造體育課程思政體系,提升學生體質,錘煉意志品質,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據介紹,閩江學院新型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人格塑造為主線”的教育理念、以“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為改革航標,提出“一核雙輪三任務四平臺”的俱樂部制教學架構,即以“服務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核心,以“課內俱樂部、課外俱樂部”為雙輪,“教會、勤練、常賽”為三任務,以“體育教學、課外鍛煉、運動競賽、體質測試”為四平臺。通過“俱樂部課程體系化、課內外鍛煉常態化、活動實施科學化”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形成了突破時空局限、豐富課程體系、深度融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新模式。
邵林宇是閩江學院金融學專業2020屆畢業生,目前在福建冠深集團擔任體育項目負責人,參與過中國男籃中喀熱身賽、中國女子水球隊備戰奧運賽、福建省男子籃球聯賽等多項大型體育賽事的運營工作。他說,學校開設的體育課程對他產生了持久且深遠的影響,是為他打開體育行業之門的一把重要鑰匙。
天天不斷線的校園樂跑、周周不斷線的體育賽事、月月不斷線的系列活動,讓學生在繁忙課業之余,盡情揮灑汗水,鍛煉個人體魄。“在大學里,我們不僅學到了系統的專業知識,還塑造了強健的體魄、錘煉了堅強的意志,畢業后能精力充沛地處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遠赴新疆基層工作的2019屆畢業生胡樂天說。
閩江學院黨委書記葉世滿表示,學校新型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實踐,既推動了體育鍛煉與體育競技、體育素養和體育精神的對接融合,又深化了體育元素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對接,充分體現了以體育智、以體育心、以體育人的獨特功能,更體現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旨歸。
(張德風 雷雯 李曉濱)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