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 暢通發展高速路 搭建成才立交橋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2-26  閱讀:次   |
42.9K

  建設技能型社會是國家全面提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與就業和民生關系直接的教育類型,近年來,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支撐了實體經濟發展和“制造大國”建設。“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技能型社會特征,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

  在享有“江海之通津、東方之巨港”美譽的江蘇太倉,“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大職業教育投入,促進區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其中更是把“加快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港城校區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作為一所公辦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太倉中專”)始終秉承“礪志、尚美”的校訓,弘揚“求實、創新”的校風,恪守“敬業、愛生”的教風,踐行“誠信、精藝”的學風,堅持“面向世界、面向學生、面向地方經濟”的開放辦學理念,汲取德國“雙元制”教育精髓,凸顯“雙元制”本土化辦學特色,探索出一條“主動適應社會、主動服務社會”的校企合作辦學育人之路。

  抓住發展機遇

  打造中職教育“江蘇高地”

  “十四五”時期,太倉市堅持集中、集聚、集約的原則,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構建沿江經濟帶、臨滬經濟帶兩大產業帶,不斷提升重點功能區發展水平,壯大產業能級,促進長期融合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創建于1984年的太倉中專以“學生是未來,將他育成才;學生是未來,一定能成才”為核心教育理念,把“助學生成才,讓社會滿意”作為基本辦學宗旨,把“培養具有良好人格、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與國際接軌的技能人才”作為根本辦學任務,緊緊圍繞“領航現代學徒制、培育未來大工匠”品牌建設,深化“雙元制”課程本土化策略,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太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太倉中專圍繞區域產業“11155”發展目標,設置了港務信息、現代物貿、文化藝術、旅游服務、交通運輸、精密制造、機電技術、能源電力、生物化工、智能控制10個專業群;建設了機械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機電設備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港口機械與智能控制、國際商務、藝術設計、現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10個五年制高職專業和會計等8個“3+3”中高職銜接項目。同時,學校目前建有江蘇省示范專業3個、江蘇省品牌專業3個、江蘇省特色專業1個;建成數控技術應用、藝術設計、計算機應用和電子技術應用3個江蘇省現代化專業群;建成數控技術應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2個江蘇省現代化實訓基地;建成服務外包、汽車維修2個江蘇省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

  著眼高質量發展目標,面對目前職業教育中隊伍建設與學校高質量發展要求不適應、辦學機制與學校高質量發展要求不適應、專業建設與學校高質量發展要求不適應等問題,太倉中專堅持“做精做亮單招專業部、做大做強五年制高職、做特做優三年制中專”的發展方向,構建起基于“雙元制”本土化的現代學徒制“太倉模式”,從多方面入手打造“活力職教”新樣態。

  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斷深化“全位性校企合作”工程,扎實實施“203002工程”(每個專業與20家企業、30名技術人員合作完成2項創新性任務),高效開展“三訪問”(訪問企業、校友、家長)、“三找”(找企業、標準、證書)等活動,為學校高質量建設厚植土壤。

  在創新機制方面,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抓手,完善組織機制(主體分責機制、多元聯合管理機制等)、運作機制(治理體系、支撐體系、結構體系“三位一體”融合運行機制,契約文化運行機制,生本化運作機制等)、評價機制(評價主體多元機制,以發展性評價為主線的評價形式、手段、途徑多元化機制等),緊盯現代學徒制,完整構建基于“雙元制”本土化的現代學徒制“太倉模式”管理機制。

  在抓住核心方面,深化“雙元制”課程本土化策略,著力構建起“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大力推廣行動導向教學,活化模塊化教學、行動學習、過程化踐行等課程實施途徑,創新第三方評價組織的構建,提高第三方評價的廣度和深度,完善現代學徒制課程評價體系。

  在突破瓶頸方面,建設培養高質量工匠的現代化學徒培訓中心,打造若干數字化、集成化的同太倉產業、企業發展態勢相符合的學徒培訓中心,打造若干集教育教學功能、生產功能于一體的企業“學習島”,形成與各專業群相適應的學徒培訓中心群,全面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搭建多維平臺

  拓寬多元成才成長路徑

  當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為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點和著力點。太倉中專全面推動政、行、企、校協同建設“校中廠”“廠中校”“企業學院”“博士工作站”“產品研發實驗室”“培訓中心”“學習島”等培訓平臺,重點建設培訓平臺的設備、設施等硬件,架構、優化、融合、提升培訓平臺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情境、師資團隊以及教學實施體系、運作模式等軟件。

  為推進“雙元E+”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建設,學校逐步完善用戶中心、人臉識別、一站式服務、云桌面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一校兩區”智慧管理,繼續完善校企協同教學團隊共組、培養計劃共建、教學實施共管共推、大數據可視化共享共用的“互聯網+現代學徒制”校企協同平臺,實現各硬件管理平臺和“雙元E+”的數據融合、分析對接、訓練預約等,建成智能化校園。

  在建設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方面,學校與國際友好合作學校、德國手工業行會、德國工商總會、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歌德學院等優質教育機構及行業企業建立了12個穩定的國際合作項目,深入推進與德國斯坦伯格學校(HSS)、意大利馬切拉塔美術學院等友好學校的合作,與HSS開展師生互訪交流,圍繞學生管理、資源建設、標準引進、就業升學等開展合作。

  為繼續拓展國際交流渠道,2021年太倉中專與德國ETS學校結為友好學校,積極推進“培訓中心”學生國際訪學,通過省市、自組、企業組團等方式組織教師參加學習和培訓,并邀請外教專家帶領教師開發課程、走進教室為學生授課。同時,學校參與承辦了“太倉杯”中德高端制造工匠技能挑戰賽和中德“雙元制”教育創新發展太倉論壇,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和國外知名行業協會技能比賽,探索“走出去”參與境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教育合作機制,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深化教學改革

  構建動態人才培養機制

  為強力推進行動學習教學改革,太倉中專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以技術技能成長為主線,強化核心素養與核心能力培養,高質量完成專業群“三報告”,構建動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機制。

  太倉中專遵循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工作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兩校區錯位發展的原則,合理規劃建設專業群。學校深入調研企業,逐步調優調強專業群結構,各專業認真實施“203002”工程,深入開展“三訪問”“三找”“三活動”,高質量完成“三報告”,逐步完成港務信息、現代物貿、文化藝術、旅游服務、交通運輸、精密制造、機電技術、能源電力、生物化工、智能控制等專業群的建設。

  基于“雙元E+”平臺,學校開展了相應專業群職業崗位的調研分析,通過崗位分析、工作領域分析、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實施“日釋”和“期釋”方式工學交替,每年滾動修訂專業群各專業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圍繞特定的“服務域”,設置“群(類)平臺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群選修課程”,建成各專業間彼此聯系、共享開放的課程體系。學校以機電類專業為試點專業,開展了“機電類專業實施‘1+X’證書制度實踐研究”,制定科學詳細的實施方案,引進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試行“1+X”證書制度,并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將證書培訓內容及要求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加強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學校汲取德國“核心課程”“學習領域”課程的精華,建立以“模塊化”“項目化”為特征的課程資源開發有效機制,實施機電類專業“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及配套信息化資源開發”品牌建設,完成機電類專業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及配套信息化資源的開發工作。在此基礎上,學校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組織行動學習教學系列培訓和“活力課堂”展示活動,推行工學交替、模塊化教學、行動學習、項目教學、情境教學的廣泛深度應用。

  在凸顯“雙元制”本土化辦學特色方面,學校始終把“三建設一合作”(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過程導向課程建設、教學工廠建設和全位性校企合作)作為中心工作,創造性地構建了“政府部門主導、主體融合、合同信守、工學交替、素質評估”的運行程式。學校引進國際先進職業教育理念、標準和資源,重點打造以中德合作為主的國際合作辦學特色,先后與德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家建立緊密合作伙伴關系,與克恩-里伯斯(太倉)有限公司、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海瑞恩(太倉)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慕貝爾汽車部件(太倉)有限公司等企業深度合作共建“雙元制”學徒培訓中心,為企業培養了近萬名技術技能型的專業技術工人。

  …………

  深耕職業教育領域30余年來,太倉中專聚焦太倉市“兩地兩城”建設,主動適應太倉制造業能級提升、服務業業態創新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聚力“四大兩提一進”戰略發展機遇,推動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深入推進“雙元制”本土化實踐,并先后榮獲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中國當代特色學校、江蘇省四星級中等職業學校、江蘇省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雙擁示范基地、江蘇省中小學先進基層黨組織標兵單位、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學校、江蘇省高水平示范性職業學校、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領航計劃建設單位、國家教育部門和江蘇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等稱號,為學生搭建了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的“立交橋”!(丁亮)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