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專業群創新“崗課對接,課賽研創”人才培養模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2-27  閱讀:次   |
42.9K

  以產業學院推動專業群產教融合共發展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專業群創新“崗課對接,課賽研創”人才培養模式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東工貿”)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專業群師生從“零”突破,高效推動創新創業工作,獲得了眾多佳績:斬獲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無人機應用技能與創新賽項競賽一等獎兩項;在第十六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助力學校以廣東省高職總分第二獲得“優勝杯”;在全國大學生GIS應用技能大賽中獲得遙感應用組三等獎……

  這得益于廣東工貿“七年磨一劍”,以國家“雙高”專業群——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專業群建設項目為實踐載體,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創新探索“崗課對接,課賽研創”人才培養模式。專業群以分層遞進的專業群課程體系為核心,以“課賽研創”四層遞進式培育體系為重點,以“四位一體”評價體系建設為動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職業精神與職業能力的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現代工匠,形成校企雙主體、深融合的產業學院育人新格局,跳好校企深度協同育人“雙人舞”。

  以產業學院為紐帶

  產業鏈與教育鏈深度對接

  “在產業學院里,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悉心指導,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生動的實踐,以前感覺離我們很遠的北斗、物聯網、云計算、無人機技術直接來到我們眼前,創新研究便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產業學院“真刀真槍”的學習實踐,成為學生招崇煥參加比賽的制勝法寶,助力他斬獲了2020—2021年度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無人機應用技能與創新賽項競賽一等獎。

  測繪技術創新、無人機技術創新、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創新和物聯網、云計算等大數據技術,將對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各環節產生全方位的影響。時代和企業都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廣東工貿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專業群主動回應區域發展、產業變革、技術創新所需,精準對接廣東省測繪地理信息產業鏈,針對測繪地理信息產業里的“卡脖子”問題,優先選擇北斗技術應用龍頭企業和地理信息國產平臺企業,校企共建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學院等6個產業學院。

  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專業群聯合行業領軍企業和行業協會等主體,共建學院、共創課程、共編教材、共訓師資、共建平臺。產業學院精準對接產業鏈,將企業先進儀器設備、先進生產經營環境、生產性項目、企業培訓案例等軟硬件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實現產業鏈與教育鏈的深度對接融合。

  產業學院是學校與行業龍頭企業在深度合作的基礎上,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打造的校企合作“升級版”。學生進入產業學院后,具有學生和員工的雙重身份。三年的學習任務分解,在學校和企業兩個環境中進行:一、二年級在學校對學生進行通識知識、專業技能培養;三年級再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和企業多樣化的人才需求,把學生分配到各產業學院分院進行個性化培養,縮短人才走上實戰崗位的周期。

  “崗位—能力—課程”對接

  教學內容與工程項目交叉融合

  “原以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難找到工作了,多虧在大學期間積累了大量測繪項目經驗,讓我在競爭中走在前面。”專業群畢業生黃鋼于2021年正式入職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在學校就有生產實踐項目,學校老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指導,讓我們真實參與生產過程。”

  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專業群改革實施團隊依托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學院,確立“新技術、新標準、新崗位、新職業融入課程體系”的思路,對廣東省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全面調研,確定了專業群三大核心崗位群及對應的35種崗位核心能力。

  專業群改革實施團隊將行業企業認可的用人標準作為構建課程體系的“參照系”,按照“崗位—能力—課程”對接的原則,將崗位核心能力歸納為4個維度,分別對應通識課、專業群平臺課、專業方向課、復合拓展課4個層次的課程組,形成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分層遞進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專業群骨干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共建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將企業用人標準轉化為教學標準。團隊順應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人才培養等新需求,共同將新職業、新崗位、新技術、新標準融合,制定課程標準、重組課程內容;共同將雙方的軟硬件、視頻、案例、項目等資源整合,開發教學課件、實訓指導書、教學視頻、實訓實習項目和產業學院培育項目等課程資源;共同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等課程平臺。

  通過校企共建課程“團隊、標準、內容、資源、平臺”,專業群實現了崗課互融對接,教學內容與工程項目交叉融合,強化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畢業生大為受益,他們掌握新技術、新標準后,就像星星之火,讓新技術更好地照亮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星辰大海。

  “課賽研創”四層遞進

  實現賽教融合、研創并舉

  “感謝學校幫我實現自己的科研創新夢。”李伊航在第十六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勇奪特等獎,并順利通過了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考試,到嘉應學院繼續深造,“在學校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幫助下,我明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確立了專業目標,提升了專業能力”。

  專業群打造了“課中學、賽中練、研中思、創中領”課賽研創四層遞進的專業群人才培養路徑,實現賽教融合、研創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課中學”方面,教師利用優慕課等教學平臺,構建教師主導、人人參與的多種形式課程教學活動,包括預習、面授、測驗、討論、演示、實訓、作業等。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手段,通過教師主講、研學討論、示范演練、教師點評等,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做到“學有所想”。

  如何引導學生在“賽中練”?專業群通過“課賽融通”,將測繪、GIS等技能競賽與“測量技術基礎”“GIS技術及應用”等課程結合,將競賽標準融入課程教學和學習評價。學生在課賽、院賽、校賽、省賽、國賽、國際賽多級競賽體系中不斷訓練,強化專業核心技能,培養職業精神,實現“賽有所長”。學生獲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獎91項,其中國家獎35項;獲省級大創項目、攀登計劃立項13項;參加省級以上創新創業競賽獲獎31項。

  專業群努力引導學生“研中思”。專業群組建師生“雙創”工作室,遴選優秀學子,按照興趣和能力,參與精密工程測量、三維激光掃描等不同方向的教師科研課題和企業項目。師生共同開展科學研究、發表論文、申報知識產權,培養科研能力和探究精神,達到“研有所專”。師生共同產出17項專利和軟著。

  為更好地推動學生“創中領”,專業群優選頂尖學子進入現代工匠卓越班和創業興趣班,自主建立研發小組和創業團隊,對接企業創新需求開展項目研究和創業孵化,參加“挑戰杯”等創新創業競賽,提升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讓精英學子“創有所成”。學生在創新創業中成就自己、奉獻社會。

  “四位一體”評價體系

  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廣東工貿針對專業群人才成長的3個階段和專業課程、產業學院個性化培育課程、“研創”教學活動、畢業生質量4個方面,用活過程評價、崗位技能評價、“過程+結果”評價、社會評價4支“指揮棒”,形成專業群“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學校對專業人才培養實行全方位、全過程、持續改進的過程質量監控,將評價結果用于課程教學的持續改進,根據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達成評價結果,用于促進人才培養過程各教學環節的持續改進,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呈螺旋式上升。

  專業課程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將學生自評互評、專兼教師共同考評相結合,把學習態度、表現、作業、實訓實習、考核考試等都納入評價范圍,平時成績占60%以上。將競賽標準納入“課賽融通”型專業課程的評價標準,通過課內競賽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對產業學院項目化課程采用崗位技能評價,將新技術新崗位的標準內容納入評價方案,由專任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對學生的職業精神、職業能力進行評價。對“研創”教學活動采用“過程+成果”評價,由校企指導教師團隊共同對學生的訓練過程及獲獎、項目、論文等成果進行評價。

  為促進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用人單位和第三方機構根據用人單位滿意度、起薪水平等進行多元評價。相關單位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專業群,用于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更新課程標準和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校企深度融合共育英才。

  產業學院校企育人碩果累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專業群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專業群,為廣東省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累計培養4200多名現代工匠。畢業生最終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位居全國同類專業前列。2020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5.59%,最終全部就業,專業對口率80.37%,其中99.15%的學生選擇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專業群所在學院測繪遙感信息學院獲2020屆廣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集體典型經驗一等獎。畢業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項目、國家西氣東輸和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中作出了積極貢獻。

  (陳君浩 林虹靜)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