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湖南工業大學醴陵陶瓷學院改革育人模式,打造產業人才培養新基地—— 產業鏈上“煅燒”出真才實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01  閱讀:次   |
42.9K

  2021年1月,湖南工業大學醴陵陶瓷學院入選首批湖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名單,并作為“優等生”,被省教育廳與省工信廳推薦申報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同年12月,該學院被工信部納入“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范實踐基地”全國首批立項建設單位。

  2016年啟動建設、2017年正式招生,一個年輕的學院為何能脫穎而出?在人才培養、緊密對接和全力助推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上,這所校地合作辦學的現代產業學院,又有何獨到之處?

  傳承合作傳統深化產教融合

  醴陵有著上千年的陶瓷生產史,釉下五彩瓷馳名中外,但鮮為人知的是,醴陵釉下五彩瓷乃至醴陵近代產業發展最早得益于產教融合。

  1906年,熊希齡在醴陵城北姜灣創辦了“湖南官立瓷業學堂”,繼而又設立了“湖南瓷業制造公司”,走出了一條工學交替的陶瓷制造人才培養之路。

  “醴陵陶瓷學院的創辦既是對百年前瓷業學堂與瓷業公司校企合作精神的傳承,又是推動醴陵實現全國陶瓷行業首個千億產業集群目標的時代要求。”湖南工業大學校長蔣昌波說。

  依托湖南工業大學優質教育資源的集成優勢和醴陵先進陶瓷產業的集群優勢,醴陵陶瓷學院正在探索一條聚合政府、高校、行業、企業等主體力量和優質資源的現代產業學院創新建設之路,已形成了“一體雙驅三對接”的創新辦學模式,有力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現在,醴陵陶瓷學院已經成為湖南工業大學深化產教融合發展的重點改革窗口和醴陵發展先進陶瓷產業的戰略支撐高地。”湖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譚益民說。

  對接產業全鏈條搭建育人平臺

  宋陽檳是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精陶瓷業實習期間,他將畢業設計與企業項目相結合,依托企業資源,設計了一套以萌萌、慵懶的貓咪為主題的陶瓷產品。作品被來自俄羅斯的客戶相中,當場簽下700萬元訂單。

  在產業鏈上開放育人,培養出企業最需要的、畢業就能上手的應用型人才,醴陵陶瓷學院探索出全方位、全過程、嵌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共同搭建支撐平臺、共同開發課程內容、共同指導實踐課、共同推進教學改革、共同評價教學質量、共同促進學生就業創業創新。

  湖南工業大學醴陵陶瓷學院院長易小斌告訴記者,學院實踐教學環節占比提高到了45%以上,學生在學院學習3年,最后一年則在產業鏈上鍛煉、成長。

  材料學教師胡偉達帶領學生參觀企業時發現,企業有很多固體廢物不知如何處理,便把這一項目融入學生課堂,圍繞企業的需求做科研。他們研制出的輕型耐火磚,達到了“碳達峰”要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通過這種真實的項目研究,企業生產中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對市場的認知與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胡偉達說。

  根植紅色沃土“大師”成為導師

  “沒想到傳說中的偶像大師、行業大咖能成為我們的導師,真像做夢一樣!”2021年,醴陵陶瓷學院正式啟動導師制,宋華青等當地10位國家級和省級陶瓷工藝美術大師與2021級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結成了師徒。

  樊閃閃是與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宋華青結對的6名學生之一。樊閃閃告訴記者,宋華青不僅教他們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紅色主題文化等適時而有效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注重綜合素養和傳承陶瓷產業使命感的培養。

  “大師”走進學院,成為導師。導師制成為了學院落實“三全育人”的有力抓手。

  醴陵人文厚重,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2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6處……根植紅色沃土,學院充分挖掘地方豐富紅色資源和歷史遺跡,使之成為學生專業成長和工匠精神培育的豐富養料。

  2021年10月,歷時近5個月的準備,“重溫黨史·紅創醴陵”紅色文旅陶瓷創作主題作品展開幕。105件參展作品,聚焦醴陵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紅色基因,全部來自學院設計類專業的師生。

  “這些作品是專業課程學習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的產物,把紅色主題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學生們不僅接受了紅色文化的熏陶,主題創作技能和專業素養也得到了提升。”易小斌說。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