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筑信仰根基 傳英模精神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孔繁森精神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01  閱讀:次   |
42.9K

  作為孔繁森同志故鄉的一所高職院校,聊城職業技術學院以筑信仰根基、傳英模精神為己任,堅持黨建引領,立足地域優勢,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內涵價值,構建與實施了孔繁森精神育人體系,發展完善了思政育人目標和課程體系,建立了紅色文化育人“三建四進雙提升”模式,創新了“校館合作”思政育人模式和紅色文化傳播機制。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取得顯著成效,成為高職院校利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的示范。

  研究緣起:挖掘孔繁森精神育人資源,促進孔繁森精神的賡續傳承

  (一)孔繁森的人格魅力

  英雄模范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聊城市作為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在這片革命前輩用熱血滋養的土地上,涌現出孔繁森等英模人物,“赤誠、擔當、大愛、無我”的孔繁森精神激勵著無數魯西兒女。

  (二)孔繁森的成長經歷

  生活成長在聊城、擁有職業院校學習經歷的孔繁森,有著與高職院校學生天然的親和力;孔繁森事跡中體現出的扎根基層、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道德品質與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能夠有效引導學生自覺將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相結合,像孔繁森那樣到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奮斗和奉獻,對于解決高職院校學生信念不強、目標不明、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具有積極作用。

  (三)高職院校的使命擔當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地處孔繁森同志故鄉,秉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孔繁森精神樹德育人,促進孔繁森精神的賡續傳承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院黨委以孔繁森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為契機,成立孔繁森精神育人專班,對孔繁森精神等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持續性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推廣普及,促進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探索解決孔繁森精神資源挖掘不系統、融入立德樹人路徑不清晰、走向社會弘揚不深入等問題,并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提出了“繁森精神樹德、英模文化勵志、工匠精神礪行”的思政育人理念,確立了“愛黨愛國、扎根人民、勇于擔當、奮斗創新”的思政育人目標。

  精準布局:基于“三建四進雙提升”模式,創新孔繁森精神育人體系

  (一)凝聚校館協同育人力量,構建“三建”聯動機制

  成立“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領導小組,發揮學校副院長兼任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館長優勢,協同紅色場館,建立了孔繁森精神與紅色文化研究院,統籌推進孔繁森精神的挖掘與傳承工作;組建由校外專家、校內骨干、場館館員組成的育人隊伍,通過專家報告、訪學進修、場館體驗、孔繁森精神說課比賽,將孔繁森精神融入教師職業成長全過程;系統整理孔繁森精神的生平事跡、影音資料,與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孔繁森同志故居、黨性教育基地等共建孔繁森精神實踐育人基地,建成孔繁森精神“口述史料+教學案例庫+體驗基地”的多樣化教學資源,孔繁森精神育人資源豐富。

  (二)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創新“四進”育人路徑

  以孔繁森的“政治方向、道德品質、價值追求、職業素質”為主體,構建適切高職生特點、彰顯地域特色的孔繁森精神育人內容體系,將其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孔繁森精神進培養方案,出臺孔繁森精神育人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把孔繁森精神教育納入學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統一開設“新時代召喚—孔繁森精神”等4門專題課;充分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通過分析專業特點、職業活動特征及崗位工作素養要求,將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政課程、專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專業素質,形成孔繁森精神育人“專題課+浸潤課+體驗課”課程體系。孔繁森精神進黨團建設,以主題教育活動、“三會一課”、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主題團課等黨團組織生活內容為基礎,實施“師生對話、黨團聯建”孔繁森精神學習教育。學校將每年4月定為“學習孔繁森精神月”,以爭創“繁森式黨員先鋒崗”“繁森式優秀團員、團干、團支部”為載體,開展“學繁森、創先進、踐行動”主題創建活動。以社團聯合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青年群團組織為紐帶,打造“學習·踐行·傳承”孔繁森精神特色品牌。孔繁森精神進育人環境,建設校內“一館一路一庫”等育人平臺,布展系列道旗等校園景觀,設立繁森微課、繁森劇目等網站專欄,形成“物質+人文+網絡”的育人環境。孔繁森精神進考核體系,把宣傳、研究、踐行孔繁森精神作為學生綜合評價、評優評模及教師業績考核、職務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

  (三)統籌社會實踐與培訓宣講,實現孔繁森精神育人、推廣“雙提升”

  依托孔繁森精神與紅色文化研究院,建立校內外專家組成的高水平宣講團隊,針對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宣講孔繁森精神;依托聊城市職教集團、全國館校合作聯盟,舉辦全國孔繁森精神研討會,參與全國館校聯盟交流會,面向全國高校師生宣講孔繁森精神;面向全校,選拔教師、學生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兼職講解;以師生為主體組建“繁星公益實踐隊”“匠心筑夢實踐隊”,結合“聊職學子看家鄉·青春建功新時代”、“三下鄉”社會實踐、我為群眾辦實事“三遍訪”活動送宣講下鄉,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講述孔繁森精神;采取故居舊址、紀念場館現場講,學習強國平臺線上講,讓孔繁森精神“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組建“繁森班級”和黃河大合唱藝術團,師生共唱《公仆贊》,編演紅色劇目《你就是山——追尋孔繁森足跡》,并在學習強國平臺推介;面向黨員干部、社區群眾、高職學生和中小學生四個群體分別開發孔繁森精神精品黨、團課,并赴社區、中小學開展精品黨、團課送講活動,受到社區居民和學生歡迎;參與國家實訓基地舉辦的中學生培訓,將孔繁森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在學生心中埋下紅色的種子,讓紅色基因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

  輻射影響:統籌學生、教師與社會,實現孔繁森精神育人全覆蓋

  (一)育人成效顯著,學生擔當意識增強

  6年來,學校培養優秀高職畢業生近3萬人,縣域以下就業者占65%。遞交入黨申請書人數比例年均增加10%,依托“黃河大合唱”等20個紅色社團,打造“文藝輕騎兵”優秀品牌項目,赴江蘇淮安、山東青島等20多個城市參加合唱表演;“小葉子”禮儀志愿隊亮相進博會、博鰲論壇,展示孔繁森故里青年的時代風采;通過孔繁森精神育人實踐,增強了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培養出勇赴武漢戰疫一線的優秀畢業生崔銘、安桂元,“全國優秀西部計劃志愿者”孫耀晉,“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杜光耀;1.4萬名學生利用假期深入到鄉村和社區開展社會實踐,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氛圍已蔚然成風。獲評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文藝輕騎兵”項目獲評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品牌項目,學生團支部獲評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

  (二)教學成果豐碩,教師育人能力增強

  教師撰寫報告文學《大愛傳奇——中國共產黨人孔繁森》被列入《“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開發校本教材《照片背后的孔繁森故事》《孔繁森的初心可以這樣講》《追憶與傳承——聊城革命人物故事》10余本,立項教科研課題35項,撰寫論文75篇,成果及論文被同行廣泛關注,其中《論孔繁森精神的新時代價值意蘊》被引用270次,《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路徑研究》被引用262次。孔繁森精神與紅色文化研究院獲批市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教師獲全國首屆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一等獎、山東省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等獎項12項;入選山東省教師隊伍建設專家庫專家10人、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兼職研究員11人,山東省教學名師、優秀教師等40余人,聊城市首屆羨林學者、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優秀教師50余人;立項山東省名師工作室3個、山東省課程思政示范課4門、山東省思政金課1門。

  (三)示范輻射明顯,引發社會反響

  2021年,學校思政部黨總支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并被國家教育部門公示為“全國黨建雙創標桿院系”;學校團委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在2021年度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年度考核中,位列A檔第6位;教師為中國紀檢干部學院、山西省環保部門等單位講述孔繁森精神,在中國博協紀念館專委會年會、名人故居專業委員會年會等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吸引省內外30余所院校來學校交流學習學院運用孔繁森精神育人的做法和經驗。多家主流媒體報道了學校運用孔繁森精神育人的典型做法,在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孫劍 宋秀慧 李舒琪 王靜 肖太國)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