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規模宏大的青年人才隊伍如何鍛造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01  閱讀:次   |
42.9K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黨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當前,我國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必須把握戰略主動,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培養造就規模宏大、擔當作為的青年人才隊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支撐。

  牢牢把握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當代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形成人才資源競爭優勢,離不開對青年人才的培養。要堅持黨對青年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青年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加強黨對青年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領,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千方百計造就青年人才,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著力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青年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努力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青年人才隊伍。

  重點打造青年人才集聚地和創新高地。要緊緊錨定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人才強國的遠景目標,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做好打造人才集聚地和創新高地的基礎工作,突破青年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瓶頸,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青年人才政策,營造有利于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空間,構建積極有效的引才用才機制,努力形成優秀青年人才的集聚地和創新高地,形成天下青年英才齊聚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積極用好用活各類優秀青年人才。要讓有真才實學的青年人才有用武之地,對特殊青年人才要有特殊政策,對急需緊缺青年人才要有特殊支持,對特別優秀的青年人才要有特別關心。對待青年人才不要論資排輩,不要一把尺子量全部人。對青年人才使用要基于信任基礎,允許失敗、寬容失敗,給予耐心,不急于求成。要積極為各類優秀青年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讓偉大事業激勵青年人才,讓青年人才成就偉大事業。

  全方位完善青年人才評價體系。當前,部分青年人才把精力過多投入到職稱評審、項目申報、“帽子”競爭上,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實際困難。要針對青年人才的自身特點,全方位完善青年人才評價體系。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基礎前沿研究突出原創,社會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評價突出市場,形成并實施有利于青年人才潛心研究、潛心創新的評價機制。全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在科研任務中“立軍令狀”“揭榜掛帥”,鼓勵青年領軍人才掛帥出征。青年人才還處在積累期,要給青年人才更多的人文關懷,重視解決青年科技人才面臨的實際困難,讓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業。對青年人才要避免簡單以學術頭銜、人才稱號確定薪酬待遇、配置學術資源,特別要避免一刀切的“非升即走”。各類人才培養引進支持計劃要向青年人才傾斜,擴大支持規模、優化支持方式、完善支持考核。要優化人才表彰激勵制度,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尊重人才的風尚,努力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的人才工作新局面。青年人才切忌急功近利、浮躁浮夸,要有“甘坐板凳十年冷”“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和毅力,努力練好“內功”,不斷積累擔當歷史偉業的磅礴力量。

  自主培養好兩支青年人才主力軍。實施青年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專項支持計劃,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要根據基礎研究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特殊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引導更多優秀青年人才投身基礎研究;要發揮高校作為基礎研究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突破常規,創新模式,更加注重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訓練,為青年基礎學科人才成長奠定堅實基礎;要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加大重大原始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實施高校優秀畢業生接續培養計劃,從各領域遴選高水平導師參與高端人才培養,吸引最優秀的青年學生立志投身基礎研究。實施青年社科文藝人才培養專項支持計劃,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在社科文藝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要聚焦當代中國正在經歷的社會變革和創新實踐,聚焦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聚焦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培養造就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國問題的青年人才;要聚焦中國文化走出去,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和國際輿論引導力,培養造就一批善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青年人才;要研究編制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青年人才發展規劃,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提供現實人才力量和后備人才保障。

  (作者黃淵基系湖南科技學院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院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