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助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回顧2021年5月2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我們可以認識到,這是黨和國家全面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舉措,是黨中央賦予浙江的重大政治使命。
《意見》全面聚焦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共同富裕,對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作出四大戰略和六個方面重要舉措的決策部署,賦予浙江要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范的時代使命。
要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需要動員和集聚全社會力量,尤其是需要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推動傳統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率先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強勁的內生動力。高等學校是高素質人才的培育地、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是現代先進思想優秀文化的傳播地,為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思想、智力、人才的支撐與保障,是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支柱力量。高校要抓住重大發展機遇,發揮優勢,以先進的思想引領新時代文化高地的打造,以知識與技術創新破解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難題,以高質量成果和專業人才為優勢產業培育提供支撐,把地方高校打造成為自覺實踐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重大政治使命的排頭兵。
主動融入格局找準定位,保持擔當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使命的定力。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社會基礎。擔負黨中央賦予浙江省率先建設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光榮政治使命,地方高校就要把這一項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政治使命作為確立辦學定位、辦學目標的根本遵循,作為謀劃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工作舉旗定向的依據。比如,湖州師范學院立足湖州,緊盯國家、省、市社會發展戰略重點,從學校實際出發,始終堅守融入區域發展格局辦大學的定力,實現從本科教學向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
突出優勢拓展功能,提升擔當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使命的能力。地方高校自覺融入高質量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這是對地方高校辦學綜合能力的挑戰和考驗。既要研究自身優勢,列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需求清單,以問題為導向,找準突破口,步步為營、久久為功,不斷做大地方高校與共同富裕融合發展大文章;又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主動圍繞數字經濟、鄉村振興、地方文旅、基層治理等區域社會發展的“基層命題”,建設與培育一批面向基層需求的新學科、新專業,培養一支行走鄉村、把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師資隊伍,使學校能夠為共同富裕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的技術知識供給、產品研發供給、鄉村技術人才供給服務,不斷增強為區域社會經濟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發揮地方智庫特長,增強擔當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使命的引領力。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涵蓋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不僅要實現物質生活的富裕,而且更需要實現政治思想文化的富裕,促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涵育審美情趣。對此,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優勢、文理工藝醫經管等綜合性學科優勢、以科普宣傳、共建鄉村文化書屋、文藝下鄉、編撰鄉鎮村志等有效途徑,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社區、鄉村、企業、中小學校,發揮高校在引領思想、傳播先進文化中的獨特作用,在引領建設成為精神富足的共同富裕示范區中展示高校作為。
創新機制中協調發展,激發擔當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使命的活力。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地方高校要勇于抓住社會發展機遇,創建融入社會發展的機制,推動學校內部治理體系的變革,激發學校擔當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使命的潛力。一是遵循城市與大學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建立政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領導體制。二是堅持融入國家社會發展戰略格局,著力完善服務地方的工作機制。三是堅持以解決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為導向,不斷創新建設校地合作平臺與載體。建立技術轉移工作站,就是學校探索科技融入地方發展的有益探索。
邁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已經啟航。地方高校應時不我待、不辱使命,為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人民的美好生活貢獻智慧。
(作者舒志定系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