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小工坊大秀場 ——聚焦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與工藝高水平專業群個性化人才培養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08  閱讀:次   |
42.9K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與工藝高水平專業群由服裝設計與工藝、藝術設計(紡織裝飾)、針織技術與針織服裝、時裝零售與管理四個優勢專業構成,專業群構建的“校企共同體”產教融合育人模式,2014年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連續5屆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之光”教學成果一等獎。專業群以鏈建群、以群建院,對應杭州女裝產業鏈前端面料設計、中端產品研發與生產以及后端產品營銷等典型崗位群,立足大企業,服務中小微,個性化培養服務女裝產業鏈“懂設計、精制版、能制作、會營銷”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有效破解專業群核心文化缺失、課程體系專業互融不明顯、教學實施忽視多元個性、學生個性化技能展示平臺不足等問題,探索出以“小工坊大秀場”為特色的專業群個性化人才培養創新之路。

  制定“文化引領、革新為先、匠心鑄魂”的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培育專業群“做匠人,修匠心”的工作坊文化

  專業群將紡織強國的建設目標、服裝產業的科技革新和國產服裝品牌的國際化塑造作為專業群課程思政的重點,挖掘絲綢文化、浙江精神、紡織工匠塑造等課程思政資源載體,系統構建了“三層面、三維度、六要素、六評價”的專業群課程思政教學和評價體系,以工作坊為實戰載體,培養“設計承文化底蘊,研發敢突破創新,制作顯技藝精湛”的服裝人才。將課程思政的目標提升到文化自信、時代精神和家國情懷的高度,培育專業文化滲入課堂,學生在工作坊浸潤“做匠人,修匠心”的工匠文化,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精細培養,依照規范的職業標準磨煉生產技藝,涵養職業品行。

  構建“基礎共享、專技階進、研學交融”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培養“懂設計、精制版、能制作、會營銷”的個性化高技能人才

  按照“寬基礎、精技能、重復合”原則,建立了專業群“分階段、分方向、分項目”的課程體系。搭建專業群共享課程,以專業群共享課夯實“寬基礎”,通過群內選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接時尚女裝產業面料設計、女裝針織、梭織產品研發、女裝營銷四個方向建設模塊化課程,以專業群模塊課鍛造“精技能”,培養學生不同專業方向的崗位技能;開設專業互融模塊課程,以專業群互融模塊課實現“重復合”,在工作坊內開展初級產品研發項目、創意產品研發和中小微企業的產品研發項目,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立地式”研發能力。

  實施“真實項目、企業流程、多元評價”的教學模式,開展“工作坊”個性化人才培養

  以國家女裝工業工程實訓基地為基礎,依托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和“三位一體”特色資源中心,設置3個大師工作室和16個特色工作坊,每個工作坊入駐企業項目和學長創業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實現師生跨專業組隊,在工作坊按照項目研發流程開展企業項目和創業項目的實施,項目的難度逐步遞增,從開發初級產品研發項目、創意產品研發到中小微企業的產品研發項目,把企業需求融入學生培養各環節,學生通過職業能力傾向測試及企業考核進行個性化學習選擇;開發基于增值理念的項目化課程成績評價系統,尊重起點,關注過程,生成每名學生的個性成長畫像。

  搭建“成果展示、技能比賽、研發創新”的產學研賽創一體化個性展示的大秀場

  與達利集團等多家企業合作,參加國內外各類產品發布會,搭建展示學生成果的“大秀場”,承辦校級到國家級別的各類服裝技能大賽,搭建展示學生技能的“大秀場”;依托工程創新中心,通過時裝發布、陳列展示、直播營銷等形式,搭建學生研發創新的“大秀場”;針對不同個性特長的學生開展“立地式”研發項目,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立地化”研發創新能力。通過“大秀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名學生找到展示自己的舞臺,在校內實現作品變產品、產品變商品、商品能創業。

  個性化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1.“個性化”服裝人才在各自領域表現突出

  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獎12項,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標兵5項,學生與藝術大師陳家泠合作的系列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學生承擔G20志愿者服裝的設計、西博會服裝制作120余套。學生每年參加杭州國際時尚周、中國國際針織、中國布藝等時尚博覽會,5年來587件作品被合作企業采納。專業群招生錄取分數線列全省高職院校之首;學生畢業一年后自主創業率為10.41%(全省為4.49%),學生畢業3年后自主創業率為20.48%(全省為7.44%),28名學生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企業對畢業生滿意度達98%以上,畢業生成為服裝企業招聘首選,起薪5500元以上。

  2.“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專業群“雙帶頭人”入選國家級別教學名師。團隊完成橫向課題180余項,技術服務到款額2000余萬元,開展技術培訓與技能鑒定85307人次,“服裝立體裁剪”課程入選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3部教材入選“十二五”“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培育了全國優秀教師一名、全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5名、全國技術能手一名、全國優秀制版師一名,省高校優秀教師兩名、市“131”人才項目4人、市教學名師一名。

  3.專業群“工作坊”產教融合個性化培養模式值得借鑒

  專業群入選“國家高水平建設專業群”,專業所在支部獲得“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國紡織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全國紡織服裝教育先進單位”“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貢獻獎”等多項榮譽。專業群負責人多次在全國紡織大會、中國紡織服裝職業教育發展論壇等全國性重要會議中作為職業院校代表介紹和推廣專業群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成果被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荊州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等15所學校服裝專業應用,全國有800余所高職院校、省市單位共7000余人次來專業群交流學習,相關經驗被多家媒體報道。

  (章甌雁)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