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以史為犁深耕“改革試驗田” ——汕頭大學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09  閱讀:次   |
42.9K

  “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縱觀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共產黨人始終踐行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引領時代方向,始終能鍥而不舍、接續奮斗,始終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勇氣。也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成為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汕頭大學(以下簡稱“汕大”)2021年春季學期“思政第一課”上,校黨委書記姜虹寄語學生“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2021級新生入學后,姜虹再次在秋季學期“思政第一課”上,寄語學生要“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探尋答案”。

  建校40年,何以“不惑”?汕大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深耕“中國高校改革的試驗田”,以“創建學習型校園”為抓手,以“沖一流”、高質量發展為動力,用好黨史這本教科書,引導全校黨員干部和師生賡續共產黨員精神血脈,學思踐悟,知行合一,用青春與實干書寫新時代的篇章。

  上好一堂思政課:讓汕大精神在學習中持續發揚

  “樹立為人類幸福和自由奮斗的初心,自覺服從黨的領導,具有堅強的意志和恒心,在平時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盡職盡責,在社會需要時勇敢地站出來,在黨和國家陷入危險時奮不顧身地豁出去。如果能做到這些,我們所有人都會是英雄。”在海拔4360米的紅軍烈士墓前,汕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彥超博士在這堂特別的思政課上如此回答“什么是英雄”。

  2021年10月1日至7日,20名汕大師生赴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徒步翻越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的第三座大雪山——雅克夏雪山。翻越雪山當天的凌晨4時半,突如其來的大雨把在帳篷中休息的師生們叫醒。大家穿好防水沖鋒衣褲,在雨中收拾好裝備按時出發,于上午10時順利翻越海拔4400米埡口。翻越埡口之后,師生們來到海拔4360米的紅軍烈士墓,脫下御寒的毛氈帽,神情肅穆地默哀一分鐘,并向烈士墓三鞠躬,表達至誠的敬意與哀思。

  這一刻,前期準備時厚厚的資料有了現實的具象。“站在海拔4360米處追憶長眠在這里的無名烈士,讓我體驗到真實的感動。”2020級統計學專業學生秦力丹說。而這種真實的感動與共鳴,正是活動的意義,是探索有深度的思政教學方式的馬彥超所追求的效果。“知識可以間接獲取,但情感不能。”走過高寒崎嶇的雪山路,馬彥超將這次親身經歷中拍攝的視頻與學生共享,“這樣他們會通過我這個橋梁與這段歷史更加近距離地接觸。”

  為了上好黨史“必修課”,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黨史與汕大校史、汕大精神相融合,黨史與地方紅色資源、紅色歷史、紅色文化相融合,讓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心、走實。

  汕頭市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位于海平路的“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是“反圍剿”時期開辟的秘密交通線之一。經過詳細的考察規劃,汕大以“學黨史,迎亞青,尋訪紅色交通線”為主題,開展海洋劃艇實踐。2021年11月20日,汕大“茉莉”“漢娜”兩艘海洋劃艇從廣澳灣出發,經礐石大橋、海灣大橋、亞青會人民體育場、東海岸主體育場等航點,尋訪位于汕大東校區附近的地下交通線北上起點,在到達南澳島后折返回到汕頭港停泊。2021年12月5日,隊員繼續劃船從海灣大橋返回達濠,總航程約85公里。

  新一屆的劃艇隊員在教練和老隊員的悉心指導下迅速成長,在此次長劃中擔當劃手,與老隊員緊密配合,在專業教練、救生員、護航船艇及導航設備的支持下,挑戰風大浪急、航道復雜的長劃路線,盡顯大學生的青春熱血和團結奮進的姿態。2021級護理專業學生邱曉琳分享了她的感受:“于我而言,出海遇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在挑戰劃艇長劃的同時也了解到這條紅色海上交通線背后鮮為人知的歷史,切身感受到‘勇于開拓、敢于挑戰、突破自我、追求夢想’的汕大體育精神內涵。”

  辦好一件實事:齊心協力共克“就業寒冬”

  “始終為人民服務,在高校,學生就是我們的人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郝志峰說。汕大黨委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重要抓手,帶領全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廣泛調研,科學部署,積極回應師生急難愁盼,力爭辦好一批讓大家滿意的好事和實事。其中,保就業、促升學是重中之重。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全國就業形勢延續總體平穩態勢,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很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面臨諸多挑戰。

  在就業任務艱巨的情況下,汕大加強與地方人力資源部門、行業協會、商會、校友會和用人單位的合作,構建多元化線上就業市場,積極開展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招聘活動。據統計,2021年汕大舉辦了6場網絡招聘會、1場空中雙選會、325場線下宣講會、3場線下招聘會,就業中心網站發布1052家企業招聘信息,共計4504家企業參加,為畢業生提供約16.2萬個就業崗位。此外,汕大為186名2021屆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共計55.8萬元,為226名2022屆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共計67.8萬元。截至2021年12月10日,畢業生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2.13%,其中本科畢業生90.87%、研究生94.36%,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畢業生升學率達23.26%,其中本科畢業生31.09%、研究生9.89%。

  為了有針對性、高質量地提高就業率和升學率,不少二級黨組織開啟畢業生“私人定制”模式。汕大理學院2021屆本科畢業生統計就業人數為187人,在招生就業處統計的初次就業率中,理學院畢業生已就業人數為176人,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4.12%,在全校各專業學院中排在首位。2021年,理學院本科畢業生在境內境外升學人數共有60人,升學率高達33.71%,創歷史性新高。“學生就業、升學是高校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是學校培育人才成果的綜合體現。因此,我們全院動員,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理學院黨委書記林錦香表示,“學院在抓時機、多途徑拓寬就業渠道外,由黨政領導、專職教師、班主任組成的工作小組,‘一對一’對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與學生溝通談心,重點糾正學生‘高期望’‘慢就業’的錯誤觀念,提升學生就業質量。同時,在分析當前形勢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學校的發展規劃,我們從新生入學開始,就加強職業規劃教育,構建全程化的職業指導,增強學生社會競爭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講好一個故事:讓“僑”文化煥發時代活力

  潮汕地區是全國著名僑鄉,作為粵東地區僅有的一所綜合性高校,汕大主動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潮汕文化的跨境承載者和傳承者,積極開展各類中外人文交流,面向不同國際人群實施差異化、多元化溝通傳播,在服務國家及地方層面的外交、外事、僑務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民間橋梁紐帶作用。汕大國際學院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各種文化交流與傳播路徑,搭建深化人文交流、促進多樣文明互鑒的橋梁紐帶,著力講好中國故事,培養知華、愛華、友華的國際學生。

  受國際疫情形勢影響,很多國際學生無法入境,為幫助國際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國情、文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明成果,國際學院開設線上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概況、中國社會概覽等國情類課程,利用網絡平臺創新課堂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

  “我從小學習漢語,對中國文化有著強烈的向往。因為疫情,我們只能遠程上網課,此次戶外直播教學讓我們覺得和汕頭的距離又近了一點。”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2021級馬來西亞華裔學生魏佩榆說,“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開埠文化館,通過課堂采訪環節,我們深入了解了汕頭的文化,非常感謝這次直播課。”

  為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汕大國際學院分別于2021年9月和10月兩次組織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摩爾多瓦、土庫曼斯坦、日本、美國、泰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21名國際學生參加以“線上體驗傳統文化,云端感受魅力汕頭”為主題的紅色文化直播課。在課堂中,國際學院的教師們帶領在校國際學生實地參觀了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境外國際學生則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同步在線參與,學習、領悟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故事。

  “一年半前,我開始學習漢語,我對中文越來越感興趣。我和同學們通過戶外直播課跟隨老師們去逛小公園、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老媽宮戲臺……汕頭的風景是相當鮮明和令人難忘的。”直播課程給予學生很多收獲,醫學院2020級的埃及學生愛伯達表示:“這堂直播課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偉大和繁榮。”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站在新起點上,汕大人秉承發揚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以更堅定的信念、更昂揚的斗志,孜孜不倦地在趕考之路上“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葉楠楠 李倩彤 章桂華 汪曉娟)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