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開展現代遠程教育 助力數字福建建設
福建是改革開放先行省份、對臺工作前沿陣地,在加快發展方面有一系列先行優惠政策,辦好網絡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2000年,福建在全國率先作出建設數字福建的重大決策,開啟了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序幕。
作為部省共建高校、福建省“全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福建師范大學認真貫徹落實建設數字福建的部署要求,主動順應現代遠程教育發展趨勢,著力先行先試,積極探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并于2001年1月成功獲批成為全國首批68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20多年來,福建師范大學充分發揮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全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中心等品牌效應,堅持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并重,依托奧鵬教育、弘成公共服務體系等平臺,多渠道、多層次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網絡教育服務,為發展網絡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明確辦學目標
在找準定位中求發展
福建師范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立足福建、服務兩岸、輻射全國、走向世界,面向基層、農村和邊遠民族地區,強化教師教育和綜合大學特色,主動適應和把握“互聯網+”發展趨勢,正確處理好網絡教育辦學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明確網絡教育發展目標、辦學層次、人才培養類型和規格,努力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養、適應職業發展需要、富有人文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學校高度重視做好網絡教育,把網絡教育作為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學校章程、整體發展規劃和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強化組織領導和規劃引領,持續推動網絡教育規范化、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福建師范大學章程》規定:“學校實施普通高等教育,適當開展繼續教育、網絡教育及其他形式的學歷和非學歷教育。”明確高等繼續教育與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一樣,是學校教育功能的重要體現,并將發展高質量的網絡教育列入學校“雙一流”建設目標任務體系。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強調要“面向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需求,優化網絡與繼續教育結構和區域布局,完善終身學習服務支持系統,面向全社會提供多類型、個性化教學服務,打造高層次、高品質教育培訓項目,構建特色鮮明的一流網絡與繼續教育體系”。
夯實辦學條件
在保障質量中求發展
經過20多年的實踐探索,福建師范大學逐步形成了“學校統一領導—學院具體負責—多方密切協作”的網絡教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學校成立了現代遠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網絡教育工作,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負責做好網絡教育的教學、管理與服務工作。
在管理制度建設方面,構建了從“入口關”“過程關”到“出口關”各環節管理制度體系,全面覆蓋招生、錄取、注冊、收費、學籍管理、考試組織、學分認證、證書發放、學位授予等各環節。
在師資隊伍方面,注重完善網絡教育教師選聘和激勵機制。2021年度,擁有網絡教育主講教師330人,其中本校教師比例為90%;博導28人,副高及以上職稱占70.6%,最高學歷(學位)為碩士及以上的占比60.6%。注重運用獎懲和激勵機制,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網絡教育教師工作量評定和績效考核。
在課程資源方面,積極開發建設各類在線教育課程資源。已建設505門學歷教育數字化課件資源,其中自建課件資源464門、共建共享課件5門、外購引入課件36門。建設的在線課程資源有5門課程獲評國家網絡教育精品課程、6門課程獲評國家網絡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一流線上課程,1門課程入選國家教育部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5門課程獲福建省繼續教育網絡課程立項,10門課程被認定為省級一流線上課程,10門視頻公開課在中國教科網門戶網站受到廣泛好評。目前有230門課程完成一次以上的更新,占全部課件資源的45.54%,年度更新率呈逐年攀升趨勢。
在教育教學管理方面,始終把教學質量作為網絡教育的重中之重,著力優化師資力量配置,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完善學習支持服務,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導學、助學、督學和促學。加強教學監控預警和評價機制,確保網絡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建成功能完善、界面親和、操作簡便的學歷繼續教育教學與管理平臺、培訓平臺,開通手機移動學習APP“福建師大學歷在線”,選聘優秀教師打造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培訓課程資源。
在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方面,采取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網上協同教學為主的線上與線下交融式混合型教學模式,組建班組學習共同體,實現協同學習,增強學習實效;重視校外學習中心建設和管理,增強學生歸屬感。
根據對畢業生用人單位進行的滿意度調查,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總體印象良好,滿意度很高。
堅持實踐創新
在突出特色中求發展
一方面,強化教師教育特色。學校充分發揮教師教育優勢特色,扎實做好網絡教育服務基礎教育工作。在網絡教育開設的52個專業中,師范類專業16個。試點以來,網絡教育師范類畢業生累計162293人,占畢業生總數的57.34%。積極承擔國家、省級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做好“國培計劃”系列項目,進一步完善覆蓋全省的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網絡平臺,積極開展“送培下鄉”活動,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依托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承擔各類培訓項目33期次,培訓學員遍布全國31個省份;依托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中心,承擔培訓項目3426期,其中遠程培訓學員458819人次、集中培訓學員14568人次、混合培訓學員546856人次。
另一方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學生需求為目標導向,突出實踐載體和模式創新,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建立網絡教學、面授教學、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實踐實訓等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構建了“線上課程+面授教學”“專業教育+技能培訓”“名師講座+論壇點評”“教研指導+資源共享”“四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網絡教育“提質增效”工程和網絡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探索基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專業技能教育與能力拓展培養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新格局。
立足國家戰略
在服務社會中求發展
一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獨特優勢和輻射作用,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網絡技術為媒介積極開展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助力中華文化飄香世界。建設對外漢語網絡課程資源,開發“得力漢語”課程,成為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漢語選修課,參訓學生達8000多人。將部分網絡課程資源應用到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和印度尼西亞阿拉扎大學兩所孔子學院的日常教學中,受益學生達5000多人。充分發揮對臺文教交流優勢,開發“臺灣歷史與文化”等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開展臺資企業人才培養合作項目,為推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是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探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共培養283043名畢業生。設立7個校企合作專業,為職工提供“不脫產、不離崗、送教上門、網上學習”的教育服務。發展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遠程教育,師范專業畢業生162293人,占比57.34%,助力基礎教育發展。獲批成為福建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定點單位,為退役士兵開展“訂單式”教育培訓和就業指導,共招收10個批次13890名退役士兵。與福建省自強助殘助學基金會共同創建自強學院,幫助殘疾人平等融入社會、接受高等融合教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完成福建“空中課堂”項目課程視頻拍攝制作任務,提供上百門共享課程,被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授予“2020網絡與繼續教育抗疫先進單位”稱號。
三是促進教育資源建設和共享。依托數字化課程資源,面向全日制在校生開設網絡課程689門次,選修達57830人次。探索高校間課程共建共享新模式,聯合試點高校共同籌建網絡教育教學資源研發中心,共建共享課程70門,為成員高校學生提供課程選修210509人次。建設繼續教育資源開放專題網站,選取高水平網絡教育課程和有特色非學歷培訓課件183門、視頻公開課15門,向社會免費開放,訪問量近40萬人次。積極推動福建高校大規模開放課程,牽頭組建“福建省高校在線教育聯盟”,建立平臺化跨校共享課程管理和學分互認新機制。組織開展11期省內跨校互選、學分互認工作,省外高校和社會人員選修超300萬人次。
四是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免費為貴州5個貧困縣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為內蒙古、湖南、貴州、廣西、新疆等地區提供遠程培訓資料,承辦云南、寧夏、貴州等地的5個“國培計劃”項目。開展教育對口支援幫扶,無償培訓教師113570人次。長期為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送培送教,捐贈捐建智慧教室等教學設備,助力精準教育扶貧、鄉村振興。“幫扶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繼續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案例2020年獲中教全媒體“教育扶貧突出貢獻獎”,2021年入選中國教育在線全國高校繼續教育在線教學優秀案例。
堅守育人初心
在強化擔當上求發展
在20多年的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中,福建師范大學深刻體會到,辦好網絡教育,必須堅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加強黨對網絡教育的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生為中心,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育人初心使命,加強規范管理,提高教育質量,形成特色品牌;必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將網絡信息化作為立身之本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必須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努力辦出富有時代特征、體現區域特點、彰顯學校特色的現代網絡教育;必須堅持服務發展大局,推動網絡教育與社會需求“同頻共振”、與國家戰略“同向同行”,在滿足人民群眾優質多元學習需求、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貢獻力量。(李建華)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