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外國語學院:俄語語言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語言人才是實現國際化發展、提升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倡議和“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急需大量的外語人才,其中俄語人才居于重要地位。俄語國家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中國與這些國家能源項目的順利實施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外國語學院俄語專業自2003年辦學伊始,逐漸形成了“俄語+英語+能源”的特色辦學模式,并立足國內外新形勢不斷發展完善。俄語專業的辦學特色曾受到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對未來俄語人才的培養向著懂俄語懂專業的目標發展有很好的啟示。
以語言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聽、說、讀、寫、譯是外語人才需要具備的基礎語言能力。目前,國內有179所高校開設俄語專業,“零起點”學生是重要生源,占各校總招生人數的90%以上。因此,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學生語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以“基礎俄語”課程為例,“基礎俄語”是面向本科一、二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教材共4冊,內容涵蓋俄語語音、基礎詞匯、對話和課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言語交際能力。圍繞這一知識能力目標,針對學生“零起點”的特點,從課堂教學、課后作業和學習評價三個方面進行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促進課堂知識內化吸收。首先,在課堂內容講授上,以音視頻、圖文和故事等多模態方式導入相關主題,啟發學生思考;以聽、說、讀、譯相結合的方式分析課文內容涉及的重點詞匯及其搭配用法,同時通過情景舉例展示相關詞匯在現實生活場景中的應用,完成語言知識點的初步內化;之后以重點詞匯為節點繪制思維導圖,搭建課文內容的主體框架,要求學生以此脈絡為線索轉述課文,訓練學生的語言復述能力和創造性綜合思維能力。其次,在課后作業布置上,實現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學生以小組研討學習的形式,以課程主題為素材編寫腳本,拍攝相關視頻對話,并提交至網上課程平臺,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在學習評價上,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分有機結合,從課堂參與、課程階段性考查、課后作業完成等多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體現學習的過程性考核。
以專業特色打造為核心的課程與教材優化
俄語國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各俄語專業院校應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不斷發展和強化專業特色,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俄語人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作為一所國家能源領域的戰略高校,在石油石化等能源學科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俄語專業依托學校優勢學科探索出“俄語+英語+能源”的復語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為有效支撐專業特色建設,逐漸打造出系列特色核心課程,如“能源俄語閱讀與翻譯”“石油俄語翻譯”“俄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等,保障學生兼顧學習俄語與石油相關文化知識。同時,以跨學科導師組合作授課的方式,開設“石油地質勘探概論”“能源技術概論”“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等專業選修課程,拓展學生相關領域的知識面。此外,自主編寫《石油工業俄語閱讀》《石油工業俄語閱讀與翻譯》等系列教材,在自編教材的基礎上實時更新教學素材,力求展現俄語國家能源發展的新方向。不僅如此,俄語專業還十分重視學生的實習實踐活動,利用暑假小學期和校企聯合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的形式,開設相關專業實踐課程,讓學生形成對石油石化等行業的初步認知。目前俄語專業擁有6個實習實訓基地,其中上合示范區管委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能源人文研究中心屬于地方政府部門與高校、校企共建基地。該中心致力同上合國家開展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文化交流和智庫研究等方面的合作,為中國石油大學學生,尤其是俄語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實習實踐機會。
以綜合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師生協同發展
外語類專業師生具有天然的語言優勢,應當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外語專業育人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而且還要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程設置上不僅涵蓋外國語言與文學、區域與國別以及中國語言文化等知識模塊,還增設“程序設計”“形勢與政策”“跨文化交際導論”等課程,旨在拓寬學生人文領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與跨文化對話能力;為實現對學生的跨學科培養,學校設有工程管理、法學等輔修學士學位,同時不斷推進微專業建設,俄語學生可通過微專業修讀其他專業課程,全面提高知識素養和跨學科知識水平;為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俄語專業一直重視發展國際化辦學,于2005年同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形成了較完善的3+1、2+2、1+1聯合培養辦學模式,為促進學生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提供了保障。此外,俄語專業還注重教師教學科研素養的提升,不僅每年聘請國內外語言學、文學、翻譯學、能源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座談交流,還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學和科研能力提升培訓班,旨在拓展教師的學術視野、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目前俄語專業教師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和教學改革項目7項、廳局級項目30余項,發表國內外高水平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和教材10余部,逐漸形成“一帶一路”俄語國家的能源輿情與文化研究學術團隊。為提升俄語專業特色課程教學能力,采取“內外兼顧”的模式,一方面,鼓勵教師在能源、經濟、法律等領域繼續深造,培養本專業復合型教師;另一方面,聘請外聘教師講授專業性課程,同時加強同外籍專家在教學和科研上的互助互補協同合作,共同完成項目申報與科研成果產出。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外國語學院俄語專業在語言人才培養方面的系列探索,取得顯著成效。近3年,學生獲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省賽特等獎1項,獲評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1篇,獲“相約上合杯”演講比賽一等獎3人、全國高校俄語大賽獎項4人、全球俄語翻譯大賽二等獎以上5人、中俄獎學金項目留學6人、國家獎學金7人,近5年專業就業率保持在89.32%。此外,俄語專業師生還積極服務地方工作,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及電影節期間,90余名師生參與志愿服務工作,受到上級領導感謝表揚。
(孫淼 孫大滿 趙婷廷 林超)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