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會計學院一流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
政產教融合 學研創一體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會計學院一流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下簡稱“廣外”)位于“一帶一路”樞紐廣州市,廣外會計學院通過構建政府部門、產業與高校三主體協同的國際化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機制,以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團隊四方面建設為抓手,培養學生的學習、研究和創新能力,以滿足國際化、應用型、復合型的人才培養需求,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明確國際化、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學院堅持國際化辦學特色,與國際會計師職業協會共同推進專業建設,學院審計學與會計學專業分別于2012年和2013年獲澳洲會計師公會(CPAAU)教學認證,審計學、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專業于2016年獲得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教學認證。特許公認會計師工會(ACCA)創新班項目于2020年取得ACCA全球黃金教育機構資質認證。
加強專業內涵建設,促進學科、專業的融合與互補。充分利用廣外語言類學科優勢,促進學科融合(小語種+專業,大數據+專業),形成專業互補。
落實完全學分制改革、開發教學資源,完善課程體系。三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廣泛征求業界意見,課程體系包括通識課程、大類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實驗課程四大模塊。順應數字經濟的要求,開發大數據相關課程教學資源,夯實數理統計和信息技術基礎,使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和技能素質順應行業發展需要。
完善教學管理內部控制機制。設置“學院—教指委—系主任—課程組”四級機制,完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建設教學管理的內部控制機制,提升并保障教學質量。
政產教融合,聯合共建實踐實驗教學平臺。(1)共建實習基地。與百強會計師事務所、企業集團、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部門等各類單位開展廣泛合作與交流,建設實習基地38個。同時,與高頓教育集團聯合共建ACCA項目中心,并與浪潮、用友、中博、迪博等公司共建產學協同育人平臺。(2)共建實驗室。積極推進實驗模塊課程建設和專業實驗室建設,與浪潮、迪博、用友等集團聯合共建會計學院綜合智能實驗室(包括智能會計、大數據審計、財務共享、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4個模塊)。綜合智能實驗室通過教學終端智能化、教學軟件云端化、教學資源云在線及教學互動開放式,創新與實踐數字經濟時代智能會計人才培養。(3)共建課程教學資源。與戰略合作單位聯合開發數字化新課,共建在線教學平臺,創新思政教學,聯合開發教學案例,豐富教學資源。教研教改成果豐碩。近5年立項廣東省質量工程項目27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13項,出版教材、專著近30部,發表教研論文74篇,入庫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5個。(4)共建多層次教學團隊。與企事業單位合作構建多層次導師團隊。聘請超過200位專家擔任校外導師,組織田野調查、企業參訪、移動課堂等。持續開展“會計師事務所夏季/冬季實務工作坊”教學實踐周活動,邀請百強會計師事務所分享一線業務的熱點、難點、重點、痛點、堵點。
學研創一體,協同建設創新班項目和研究中心。(1)創新班項目。ACCA(國際會計)創新班2011年開辦,由會計學專業與ACCA協同建設,迄今已辦學10年,成果豐碩。CIMA(國際管理會計)創新班2017年開辦,由財務管理專業與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簡稱CIMA)協同建設。國際組織/ACCA創新班2019年開辦,是學院和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合作的“3+2本碩連讀”國際項目。該項目將國際組織人才需要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多元語種及國際交流結合起來,培養兼具財會審計專業知識體系與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服務國家戰略及社會需要。(2)研究中心。學院還建有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跨國并購與創新戰略研究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會計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審計治理與風險控制研究中心4個研究基地。政產教三主體密切開展協同研究,廣泛深入開展合作研究,為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決策咨詢,承擔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重大課題研究,以財經、審計科研助力地方政策優化、產業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余鵬翼 蔣基路)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