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開拓進取 向陽而生 ——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職業中專“+”文化成果采擷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16  閱讀:次   |
42.9K

  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

  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職業中專秉承為國家送人才、為學生謀發展的信念在濱州大地上創辦。學校始建于1982年,作為陽信縣僅有的一所公辦中職學校,學校深耕職業教育,以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為己任,開拓進取,不斷提升育人質量,以滿足合作企業對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和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對優秀生源的需要。

  學校在建設過程中,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精細化管理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全力打造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學校創造性地提出以培養德養文雅、智慧聰穎、身心健康、實踐創新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形成“素養”與“行為”教育相融合的中職院校“+”文化育人體系,即在“佳”文化的目標引領下,通過“加”文化素養提升,依托“嘉”文化對標對表,最終輔以“家”文化保駕護航。經過近五年的實踐,如今由“+”文化衍生出的管理制度等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

  創新文化,富己內涵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需要一個技巧,而找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這才標志著真正進步。陽信縣職業中專便從問題出發,就事論事,為中職學校的發展開拓出一條新路。當前一些中職學校存在文化育人目標不清晰、文化育人體系不健全和文化育人缺少有效方法與保障的問題。陽信縣職業中專由此提出了“+”文化育人體系,為中職學校的前景添一道風景。

  “+”文化育人體系旨在提高中職學生的文化素養。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文化育人體系是緊跟時代需求的新型中職學校文化育人體系,通過改革培養模式、變革學習形態,形成了“目標—內容—措施—保障”的系統性管理系統。學校秉承的“道器相融”精神在這里有了具體的體現:技能特長與精神文化進行融會貫通、相互促進,實現了校園教師與社會榜樣的教學結合;思政與課程的融合,培養了學生優秀品格和高尚品質,豐富了中職院校文化育人理論依據。

  “+”文化育人體系又被細分為“佳”文化目標引領、“加”文化體系導航、“嘉”文化路徑續航和“家”文化保障護航四個部分。其中有“佳”文化全面貫徹“思政融通,寬基厚德”教育目標,培育和傳承好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有“加”文化體系導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先進文化四種教育,增強各類課程育人成效;有“嘉”文化路徑續航的評先樹優作為榜樣示范,實行“七星進校園”,教師和榜樣教學相融合,以身示教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行為品質;有“家”文化保障護航,構建出以“家”文化為核心的保障體系,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四個部分層層遞進,相輔相成,保證了“+”文化融入到學生教師日常學習與生活之中,融入到學校的辦學理念之中,陽信縣職業中專以大道成就大器,為學校發展筑牢文化根基,匯聚磅礴偉力。

  文化的作用如春風化雨,在不知不覺之中便桃李花開、馨香滿園。近年來,學生“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求創新”的職業能力明顯提高,一批批技能人才層出不窮,學校學生參加全國文明風采大賽獲獎20余項,學生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獲獎38人次。“+”文化不僅提升了學生素質,造就了文化技能雙人才,更成了省內示范,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帶領一所所中職學校走上了一條新路。

  恪守制度,堅實外形

  中職學校生源不同,內在有了文化引領,外在也必須有合適的管理制度。陽信縣職業中專深知管理必須要時刻繃緊一根弦,一旦松了就容易“飄音”,沒有達到那個標準的音色,就奏不出動聽的音樂。隨著國家大力支持發展職業教育相關政策的出臺,新形勢下的學生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學校順應時代,創造性地提出了“532”管理制度。

  “5”代表的是五維度管理,分別是戰略規劃維度、組織結構維度、管理機制維度、專業文化維度和成績認定維度。

  其中戰略規劃是運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實現目標的全局性綱領規劃。合理的戰略定位首先要有合理的目標規劃。對專業群而言,未來發展規劃是首先要制定的,并且將目標任務分解到日常工作中去;對班級而言,班主任也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期目標、年度目標、三年目標,且為實現目標制定合理、可行的規劃。組織結構的建立則是源于戰略的設定,是戰略實施的起點。這一部分要點在于學生干部的培養,目的是讓組織產生效率、效能,這同時也是組織結構架設的根本。而管理機制是專業群相關的制度,其核心作用是構建專業群學生管理的運作流程。專業文化是專業群全體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也是一種可約束行為的無形規則。營造適合的氛圍,進而演化成一種文化品牌,讓學生在可傳承的文化中有所學、有所樂、有所思、有所長。最后的成績認定是戰略的結果認定,不僅體現在學業成績上,而且應該是更多元的綜合素質評價。五個維度共同作用,保證了學校的管理制度穩定、可靠。

  “3”代表著三種執行標準,分別是衛生標準、紀律標準和學習標準。監管標準代表了管理的范圍和尺度。陽信縣職業中專的監管標準不僅涵蓋了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留給學生發展個性、自由成長的充足空間。監管標準全面科學,體現出了學校對學生充分的尊重,也是學校對學生未來樸實的期盼。

  “2”代表著兩個方向的評價,分別是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學校認為同類型的考核才具有可比性,才可以尋找差距、樹立標桿。所以,學校嚴格分層,把同階段、同標準下的學生一起評價,把同層次的班級一起評價,這樣的結果真正有助于班主任修正下一步的工作計劃。除了不同個體之間的評價,學校還將評價放在了時間軸上。從長遠的眼光看學生和班級的發展,按考核頻率形成一段時期內的發展曲線,增強了評價的延續性。這兩種評價方向的綜合運用,使得評價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在樂隊里,指揮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演奏的效果。管理制度的作用同樣如此,如果沒有合適的管理制度,所有的規劃都是空談。“532”管理制度的實施,保證了陽信縣職業中專學子的學習生活有序地開展,也保證了學校在發展的道路上有條不紊地前進。

  黨史學習,引領前路

  正是一代代先輩“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忘我守護,賦予中國共產黨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在絕境中重生,在困境中突圍,最終走向了勝利與輝煌。內富文化精神、外有管理制度的陽信縣職業中專在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越來越容易迷失方向。為此,以黨史學習教育來堅守自己的內心便顯得刻不容緩。

  陽信縣職業中專廣泛發動師生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確保學習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學校不僅成立了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扎實抓好專題學習,領導干部帶頭學、教師黨員示范學、學生團員認真學,更制定了翔實的黨史學習教育配檔表和活動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引領全體師生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努力讓學習教育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學校的目標是,將黨史學習教育化作一種氛圍,使之充盈到整個校園。為此,學校牢牢抓好政治引領,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氛圍,以黨建帶團建,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作用,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到師生的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黨史,抬頭是紅旗。

  此外,學校更注重黨史學習教育與課程的融合。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牢記“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學校將黨史內容融入教材,將黨史學習教育帶入課堂。有音樂課堂賞紅歌、美術課堂畫英雄,更有歷史教師講黨史、思政課堂用黨史。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厚植紅色文化基因,把黨史學習教育貫穿于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

  正確的思想造就正確的人,正確的人收獲正確的未來。可歌可泣的故事充滿著力量,生動鮮活的英雄人物影響著性格,革命先烈們身處絕境寫下的詩詞閃爍著不屈的精神。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每一個陽信縣職業中專的學生都深受鼓舞。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教育質量事關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敷衍。陽信縣職業中專一路走來,一直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自己的責任,用良好的教育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

  (閻汝強 袁廣西 解廣利)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