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善美文化”育人 落實立德樹人 ——重慶市旅游學校的特色辦學之路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年來,重慶市旅游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緊扣“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善美文化”育人體系構建為抓手,系統構建文化育人新目標、培植文化育人新載體、創新文化育人新模式、實踐文化育人新體系,全面破解學校“重智育輕美育,人才培養五育不足”“重技能輕素養,人才培養體系零碎粗放”“重短效輕長效,人才培養急功近利”三大突出問題,積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生為本
創新文化育人新模式
學校充分發揮旅游辦學特色,融合素養與技能培養,校企協同確定了“德能雙馨”的文化育人目標,突出“培養崇德尚能、知善行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統領學校人才培養改革實踐。
學校堅持以生為本,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構建“雙融雙軌153”文化育人模式:以“崇德尚能、知善行美”為育人核心理念,校企協同實施“五個平臺課程”,在“善美文化”浸潤中,推進“素養、知識、技能”三項能力領域互融。新模式凸顯關鍵能力提升,推進“三教”改革,推動分階并進、分層培養、分塊選修教學方法,構筑校企協同“人才共育、課程共研、師資共培、基地共建、技術共享”的融合式“五共”人才培養機制,有效支撐培養“有文化”的旅游人。
產教融合
培植文化育人新載體
學校堅持“自信自立、向善向美”辦學理念,以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為主線,實施“文化三進”,營造“善美文化”主題育人環境,開辟文化育人路徑,拓展“善美文化”育人平臺課程,搭建文化育人活動載體,打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場化育人通道,形成“職場化、全域化、全過程、全方位”文化育人新格局。
一是產業文化進校園,形成職場化育人環境。引入旅游服務、酒店餐飲等現代服務業文化要素,構建職場化教學管理模式,打造產業鏈育人場景。
二是企業文化進專業,構建全域化育人平臺。參照高星級飯店布局“德能”“尚膳”實訓樓文化,創立視覺傳達系統(UI)和模擬教學場景體系,強化專業精神浸潤,形成處處有文化、時時顯專業的浸潤式育人平臺,啟迪師生求知、求美、求樂。
三是崗位文化進課程,打造全過程育人網絡。推進職業“善美文化”進“五個平臺課程”,將旅游、酒店管理、烹飪等職業崗位文化融入專業平臺課程,形成“一專業一特色”文化育人網絡。同時,將“善美文化”要素納入學生綜合素養評價體系,強化學生職業崗位素養,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多措并舉
實踐文化育人新體系
學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秉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要求,以專項課題研究為引領,從“立柱架梁”到“內部裝修”,實施文化育人“六張施工圖”。
一是以德為先,打造紅色教育課程體系。厚植愛國主義、革命精神、民族共同理想情懷,舉辦黨史進課堂、“五愛”專題教育等特色活動,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家風家訓教育,傳遞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正能量,培養學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養成健全人格,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之人。
二是以智為主,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內容體系。秉持“心有靜、行有度、學有長”,開發“自信”“自立”“向善”“向美”校本課程,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為載體,通過“體驗感知”“思考辨識”“文化理解”“實踐探究”“創新創作”5個層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挖掘和內容再造,讓學生深刻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精神文化、中國夢精髓,增強理想信念。
三是以體為基,弘揚特色地域文化育人生態體系。以大渡口古鎮、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等歷史文化名鎮和目的地為研學基地,實施“小導游”計劃,讓學生了解重慶對外開埠后民族工業振興以及大渡口工業為中國抗戰、國民經濟恢復、重慶城市化進程作出的貢獻,感悟重鋼人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刻苦鉆研的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內涵,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洗禮,陶冶心靈。
四是以美為形,編織非遺匠心文化傳承育人體系。以“大漆藝術”“民間剪紙”非遺文化課程創新為抓手,依托學校“造型藝術工作坊”引入非遺大師開展實踐教學。實施非遺文化課程,開展非遺技藝傳承特色講座、漆藝技藝社團特色活動,傳承和普及民間漆藝、剪紙文化,讓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同時養成工匠精神。
五是以勞為本,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積極整合勞動教育資源,結合專業實踐教學,探索實踐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教育實踐。引入職場化勞動管理,轉換師生角色為企業員工,通過職業培訓、職場模擬,體驗職場氛圍,“觸摸”上崗勞動感受,培養學生職場意識,養成勞動習慣,習得自信。
六是以業為根,融合產業行業企業文化育人體系。發揮旅游行業特色優勢,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圍繞行業使命、行業榮譽感、行業心理、行業規范、行業禮儀的“善美”自覺體認和自愿遵從,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向職業能力的正向遷移。
碩果累累
收獲文化育人新成就
深耕職教,春華秋實。敢為人先的重慶市旅游學校師生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條校企合作辦學、聯合培養、共同發展、協同育人的出彩之路,學校全面實踐“善美文化”育人,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效:
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大幅提升。學校學生獲得各類國家獎項和省市級榮譽,學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供不應求,社會滿意度非常高。
學校文化育人軟實力明顯增強。學校成為“全國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聯盟”組長學校。2020年12月,學校被授予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稱號。
學校社會影響和美譽度顯著提升。學校以“善美文化”為引領,打造“國家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市級老年教育培育基地、市級勞動教育聯盟理事單位、區級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改革成果推廣輻射范圍持續擴大。學校“善美文化”育人經驗輻射帶動上海市、江蘇省、重慶市等地24所同類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在區、市乃至全國推廣應用。“文化治校”作為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有效地擴大了社會影響,發揮了優秀的示范輻射作用。
(聶海英)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