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學院:“三全五育” 深化高校第二課堂教學改革
2021年6月,閩江學院向4000多名畢業生頒發福建省首張本科生“第二課堂成績單”。這不禁引起人們好奇:何為“第二課堂成績單”?
閩江學院具有第二課堂全方位育人的光榮傳統。從20世紀90年代起,閩江職業大學(閩江學院前身)就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深入社會、深入工農。從2003年起,閩江學院以全面落實國家《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契機,將第二課堂融入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開展“第二課堂成績單”試點工作;2017年,頒布《閩江學院“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辦法》,打造一張“學生有用、學校滿意、社會認可”的“第二課堂成績單”;2018年,被列為“福建省第三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項目”;2020年,榮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021年,入選“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典型案例庫”。
30多年來,閩江學院堅持“三全五育”的根本理念和“以學生為中心、以成長為主線”的教育理念,引領專業建設、培養模式等不斷深入改革,通過“第二課堂活動課程化、實踐教學體系化、學生培養個性化、制度實施科學化”等一系列實踐探索,注重對第二課堂活動內容、項目供給、評價機制和質量反饋等進行全方位立體化設計,有效實施第二課堂“課程項目體系、記錄評價體系、數據信息體系、動態跟蹤體系、價值運用體系”和“第二課堂成績單”等一攬子創新性制度安排,率先構建了“覆蓋全體學生、貫通培養全過程、富有中國特色、體現國際視野”的新時代應用型高校第二課堂協同育人創新模式,真正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接受更適合自己的技術技能教育,真正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構建完善第二課堂協同育人的“四梁八柱”
閩江學院強化第二課堂協同育人功能,逐步實施“創新工作思路、優化課程設計、建立評價體系、完善運行機制、搭建數據平臺、推動學生參與、形成第二課堂成績單”的“七部曲”,建立了“學校—學院—班級”三級管理的第二課堂運行機制。2021年,學校制定實施《閩江學院深化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實施辦法》,著力推動“三個一體化”,持續打造高校第二課堂教育教學升級版:頂層設計一體化,構建了“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的第二課堂教育教學體系;工作推進一體化,在內容設計、平臺建設、具體實施等方面積極創新;信息連接一體化,形成了“一平臺、多應用”的學生成長服務體系。
構建以融入培養方案為核心的多主體參與機制
面向學生成長成才需求,6次修訂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率先在全國應用型高校建立健全第二課堂教育教學體系。一是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模塊,一體構建涵蓋“德育實踐”“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育實踐”“美育實踐”“專業教育實踐”“勞動教育”六大類的第二課堂課程化體系,學分增至7個,學生全部參與。二是設立“閩江學院第二課堂發展中心”專門機構,落實運營管理、認證審核等5個業務工作組職責,促進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提質增效。三是對第二課堂教育教學工作進行量化考核,首次實現了高校第一、第二課堂工作量按比例折算互抵,按照100元/生的標準撥付第二課堂建設專項經費,保障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有序運行。
搭建常態化的第二課堂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聚焦第二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把校內外各部門、各環節與其教學質量有關的質量活動嚴密組織起來,搭建了一個動態、可分解、可操作、可控制的第二課堂質量閉環管理流程。一是提升培養目標設計質量。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包括知識、能力、素質等規格要求及相應的質量標準。二是提升培養模式設計質量。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細化為可操作的技術路線、方法,有序推進第一、第二課堂融合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提升培養過程監控質量。實施定期考核,著重加強多元主體第二課堂活動實施質量監控,實時跟蹤學生的成長軌跡、職業選擇和發展信息。四是提升培養結果檢驗質量。了解畢業生自我滿意度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及時調整第二課堂培養模式和培養過程,為學校深化第二課堂戰略規劃提供決策支持。
截至2022年3月,閩江學院第二課堂管理系統開展了16977次活動(項目),累計報名人次超100萬,學生參與評價人次超90萬,學生滿意度評價在4.8分以上(滿分5分),證書認證人次超12萬。
(鄒文通 薛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