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產教融合培養服務地方產業高素質人才紀略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5  閱讀:次   |
42.9K

  探索機械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 ——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產教融合培養服務地方產業高素質人才紀略

  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機械/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類職位需求人才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63%。

  一直以來,作為廣西大學規模較大的工科院系之一,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瞄準學術前沿和區域發展需求,始終堅持與地方政府部門、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深度合作,不斷探索建立高校和企業的人、技、物資源共享新模式,協同確定既相互獨立又互為嵌套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一套特色鮮明、校企合作協同創新驅動發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1981年獲批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二級學科全國首批碩士點,2018年獲批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校內校外融通的開放性能力鏈課程體系

  在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學院以企業需求和技術瓶頸為目標,潛心研究,集智攻關,深耕復雜裝備設計及故障診斷、智能農機、環保裝備、精密制造、發動機設計等領域,為國內龍頭企業長期提供蔗糖機械裝備、丘陵智能農機裝備、發動機設計等關鍵技術和人才支撐。

  以企業特色的理論課程、虛實結合的實驗課程、校企結合的實踐課程、項目驅動的第二課堂促進學生“做中學、研中悟、悟中創”,層層遞進,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學院在理論課程中新增“行業精英講座”和“一線工程師典型案例分析”等特色課程,實現“新視野”。

  專業課程內容向企業開放,動態地融入企業新技術、新標準、新方法,使教學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實現“寬知識”。

  在實踐課程中強調校企結合、項目驅動、實題實做,改變以往學生“只能看,不能動”的狀況,實現“強能力”。

  此外,學院還另設導師制管理模式,指導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承擔或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參加學科競賽等,以工程項目驅動方式強化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實現“善創新”。

  “雙導師”制搭建校企融通的育人平臺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院充分利用校內外平臺,校企協同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編教材,協同實施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改革,以移動講臺教學等方式形成校企聯盟,資源整合。

  課程教材改革。新教材的編寫協同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貴港動力有限公司的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和企業資深工程師的優勢力量,將新技術和校企合作開發的學術成果融入教材。

  課程方法改革。聘請企業科研人員走進課堂,彌補校內教師工程實踐方面的不足,并設置合適的實踐項目融入教學中的知識點,構建開放共享的實驗和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教學內容緊貼生產實踐。

  實施“雙導師”制。以企業實際技改項目或研發項目為依托,協同指導畢業設計(論文),且選題70%來自企業項目,設計全程在企業由校企雙方導師共同指導完成。選題涵蓋汽車產業鏈及機械產業鏈的整車/整機、零部件、內燃機與動力系統方面,如混合動力商用車的輕量化技術、節油減排技術,半主動懸架的控制與仿真測試技術,工程機械燃油/燃氣供給技術,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等。

  自2016年來,產學研合作平臺的師生先后為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玉柴動力機械有限公司等提供技術服務,完成研發項目125項。

  “引企入校課堂入企”探索校內校外融通的混合雙授教學模式

  “引企入校,課堂入企”,利用“校中廠”和“廠中校”,校企共同授課,工程師把技改成果轉化為教學項目和教學案例,實現課堂教學與企業生產對接。建立聯合考評制度,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反饋,協同學生培養質量評價。

  學院先后與50多家區內大型制造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實習基地、項目研發和實驗教學資源開發等合作,共建科研、生產與教學“三位一體”的產學研實踐基地。

  一方面,學院與多家企業共同建設校內綜合實驗基地,如與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和柳州五菱柳機動力有限公司在校內共建柴油機工程研究室、汽油機工程研究室。這些實驗室既是企業研發基地,又是本科生的實訓基地,通過“校中廠”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產品測試和性能實驗。

  另一方面,依托學校周邊的工廠及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到廠里參觀學習和參與產品開發,利用“廠中校”讓學生參與拆裝實驗、產品設計等企業生產技術活動,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專業建設方面,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兩次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并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兩門課程入選省級“一流課程”。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4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7項。

  經過多年的改革實踐,目前,學院已擁有國家機械工程實驗示范中心、國家機械工程虛擬仿真中心、國家玉柴-廣西大學工程實踐中心和兩個省級校企協同育人基地,簽約近50個教學實習基地等校內外實驗和實踐平臺,2021年獲批自治區產業學院,改革成效顯著,學生平均就業率88.8%。(潘明章 蒙艷玫 尤暉 李俚)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