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強化校企等多元協同,持續教改服務產業、學生發展新需求
產業出新題 “三位五維”育卓越獸醫 ——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強化校企等多元協同,持續教改服務產業、學生發展新需求
前不久,我國白羽肉雞種源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被打破了。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新廣農牧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培育的“廣明2號”白羽肉雞品種,獲國家相關部門審定通過。華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南農大”)獸醫學院2011屆畢業生、新廣農牧總經理助理劉大偉作為主要的技術人員,帶隊攻克了白羽肉雞種源疾病凈化等技術難關。
劉大偉是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昆明綜合試驗站成員,經常到云南省邊遠山區為養殖戶、雞場技術人員等開展疫病防控與凈化等培訓。2017至2020年,他在云南省昆明市等地培訓3175人次養殖戶、技術人員,為他們帶來了超過2400萬元的新增收益,為當地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是華南農大獸醫學院堅持多元協同培育“兩型兩類”卓越獸醫人才、助力我國農業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縮影。自2000年起,華南農大獸醫學院聯合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北農集團、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等行業知名企業,共建動物醫學本科人才“三位五維,多元協同”培養體系。多方通過開辦卓越獸醫師實踐訓練企業班等,推進人才培養訂單化、授課人員“雙師”化、技能培養實戰化、參與企業研發常態化。其中“新瑞鵬班”等動物醫學卓越班,采用“雙軌運行,工學交替訓教”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幫帶式、訂單式、門診專科制式培養學生。由于實操、創新等綜合能力突出,華南農大獸醫學院畢業生備受企業青睞。
教改直擊需求多樣化與培養同質化的矛盾
隨著集約化、產業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畜牧產業急需多元化、高質化、專業化的獸醫人才。由于經濟動物、伴侶動物的個體價值、生長周期不同,防治原則分別是“以防為主”和“以治為主”。這也導致規模化養殖場、寵物醫院等人才需求方對獸醫人才的能力要求日趨差異化。企業衡量卓越獸醫人才的核心指標是什么?大北農、新瑞鵬等行業知名企業的回答是:畢業生上崗后能否立馬上手,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能力。
為更好地服務產業升級、學生多樣化發展的新需求,自2000年起,華南農大獸醫學院堅持問題、目標導向,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為了滿足經濟動物群發疾病防控及伴侶動物個體化醫療的產業新需求,獸醫學院著力培養預防獸醫師和臨床獸醫師“兩類”人才;為了將科研創新理念和獸醫臨床診療能力訓練縱貫人才培養全過程,獸醫學院大力探索培養拔尖創新型和復合應用型“兩型”人才。
學生“自助餐式”選課實現多樣化發展
“原來豬馬牛羊犬五類動物傳染病共64學時,豬瘟約0.5個學時。”由于非洲豬瘟對養豬產業影響重大,教改后,獸醫學院新開設了豬病鑒別診斷及治療技術模塊化課程,教授張桂紅用兩個學時講授豬瘟相關內容。有意向到養豬類企業發展的學生可選修該模塊課程。
獸醫學院的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能力專長等,從預防獸醫師、臨床獸醫師兩類卓越獸醫人才中,自主選擇專業發展方向。學院通過目標倒推,搭建了“兩型兩類”動物醫學人才的崗位能力要素和培養方案,并逆向建設“專業+學科+特色”三大課程體系。其中,特色課程體系包含豐富多元的模塊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變“配餐”為“點菜”。學生通過“自助餐式”選課學習機制,實現“我的成長我做主”。
針對預防獸醫師類人才,獸醫學院新設禽病模塊等5個拓展教育模塊,通過病例研討等形式,向學生傳授食品動物疾病防治醫學技能、前沿知識等。對臨床獸醫師類人才,學院側重通過伴侶動物疾病等模塊化課程,傳授犬、貓、賽馬等伴侶動物的疾病防治知識和個體化醫療新技術。
多元模塊課程需要“文武兼備”的教師隊伍,獸醫學院要求青年教師深入溫氏集團等企業,每年駐場鍛煉兩個月,提升實踐技能。學院還選聘“崗位科學家”擔任青年教師導師,同時聘請新瑞鵬廣州瑞鵬中心醫院院長余來森等近百名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社會導師。學院現已構建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領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占比達60%。
馬獸醫是內蒙古農業大學的專長方向,華南農大獸醫學院選派對此感興趣的學生到該校交流學習。為了向學生提供更多優質、多元的課程,華南農大獸醫學院率先與北方高校合作創辦“校際互換實習生”項目,互派學生學習對方專長的動物疾病診治知識,取長補短共提升。獸醫學院還與校內其他學院合作,開設了實踐課程模塊。
“創新種子”在科教協同“夢工廠”開花結果
獸醫學院學生岑道機在大一時,就進入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開展科研小項目。本科5年,他經過系統科研訓練,已發表4篇論文。為推進學生科研訓練“早接觸、早訓練、反復訓練”,獸醫學院新設生命科學基礎課程等5類課程群拓展教育模塊。其中獸醫科研基本技能訓練課程連開7個學期,學術導師、班主任共同為學生授課、打分。學院教師把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學院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作為拔尖創新型學生指導教師。
為讓更多學生從大一就能開展有興趣、專長的研究,獸醫學院面向學生開放手術室、病理學與臨床檢驗中心平臺等,鼓勵本科生開展自訓、參與科技項目。學院現有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等6個國家級別科研平臺和10個省部級科研平臺。
為了以賽促創強技能,從2010年開始,獸醫學院先后牽頭舉辦廣東省“華南獸醫杯”獸醫臨床技能大賽、“恒豐強杯”華南獸醫豬病診療大賽。學院還聯合企業創辦“學術沙龍”等,很多學生參與企業研發和科技成果臨床應用推廣。
學生在創新大賽中表現優異。近5年,獸醫學院學生主持近百項國家級別、省級、校級科創項目,發表58篇論文;學生連續4屆勇奪全國“生泰爾杯”大學生動物醫學專業技能大賽特等獎、一等獎,連續5屆榮獲全國“雄鷹杯”小動物醫師技能大賽(大學生組)特等獎、一等獎。學院丁穎創新班80%以上的本科生到國內知名大學、科研院所深造,其中鄒惠禎等學生斬獲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金獎。
“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讓學生“上崗就上手”
“早實習幫助我們盡早認知產業需求和個人情況,科學制訂職業發展規劃。”獸醫學院學生龐笑恩從大一起每學期都到校內教學動物醫院實習。在全國第六屆“雄鷹杯”小動物醫師技能大賽(大學生組)中,她奪得個人單項徒手打結冠軍,還和隊友勇奪團體特等獎。
獸醫學院通過超前開課、多學期連續開課的技能訓練,讓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本科生實踐課程學時占比高達45%。學院還為大二至大四學生開設縱貫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獸醫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實踐課程,并要求學生在教學動物醫院持續訓練、掌握42項基本技能。針對預防獸醫師人才,獸醫學院還新開設了畜禽疫病、獸醫形態學等大型綜合性實驗課程。
為給學生打造“真刀真槍”的實戰環境,獸醫學院以國家級別獸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依托,與規模化養殖企業、現代化動物醫院和高水平科研平臺強化協同育人,構建“教學實驗室—臨床技能訓練中心—科研平臺—校內教學動物醫院—校外實習基地”五層次、一體化、開放式的卓越獸醫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平臺。
獸醫學院已與愛諾百思、廣州立德動物醫院等知名企業合作,建成60多個優質實習基地。學院選派大二、大三學生暑期到優秀畜禽養殖企業等實習約38天。由于實踐技能等綜合能力突出,獸醫學院學生畢業第一年參加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通過率約60%。
畢業生服務國家戰略到廣闊天地建功立業
華南農大獸醫學院2020屆畢業生趙嘉威和劉云秋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作為急需緊缺人才來到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順里村,做一對“牛倌夫妻”。近兩年,在他們的助推下,梅州市廣順海食品有限公司肉牛養殖場的肉牛繁殖率、存活率大幅提升,存欄量增加了800多頭。夫妻倆還幫助養殖場以“公司+農戶”的母牛養殖模式帶動附近村民增收致富。
獸醫學院充分發揮廣東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的黨建優勢,為以德為先的人才培養體系強基固本。學院將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作為“兩型兩類”卓越獸醫人才培養的重點。很多畢業生用過硬本領強農興農,幫更多地區走向共同富裕,實現了多贏。獸醫學院畢業生連續5年就業率在96%以上,86.5%的畢業生對薪酬和職業發展表示滿意,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率和比較滿意率高達97.2%。16家企業通過設立專項獎學金等方式吸引學院畢業生。
長期教改實踐成果豐碩,獸醫學院培養了以泰洋動物醫院院長何揚等為代表的大批卓越復合應用型人才,近70%的畢業生在兩年內成長為公司技術骨干。由于人才培養等成效顯著,華南農大獸醫學科在上一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名列第三。“‘兩型兩類’卓越獸醫本科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教改成果榮獲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三本位’融合理念下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獲評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志合越山海。華南農大獸醫學院培育卓越獸醫人才的優秀經驗成果開枝散葉、引領示范。受國家教育部門動物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多次邀請,華南農大獸醫學院在專業教學改革會議、中國寵物醫療行業人才發展高峰論壇等活動上作主題發言和經驗介紹。華南農大獸醫學院教改項目組成員先后應邀到20余所高校作專題交流,10余所知名農業院校慕名來學院考察調研。華南農大獸醫學院的卓越獸醫人才培養模式因實操性、普適性強,已在多所高校開花結果,促進了高校相關專業學生的多樣化發展,學生的就業質量、滿意度大幅提升。(易暉 馬勇江 孫永學 嚴會超 馮耀宇)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