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構建“大思政”體系 拓寬“三全育人”格局
■特色為筆繪制“雙高”建設新畫卷•浙江篇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黨建領航、思政支撐、學生管理三者合力同行,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者有機融合,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合作教育三者相互協同,構建了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大思政”體系,拓寬了“三全育人”格局。
思想政治理論課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
科學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校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實施小班化教學,通過“多名教師上好一門課”的專題組式教學改革,用好國家統編教材,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列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實施由黨委書記主要負責的“一把手工程”。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納入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崗位,在師資建設上優先考慮,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隊伍中擁有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均超出學校平均水平。此外,學校還出臺《專兼職輔導員考核辦法》、修訂《班級工作班主任責任制實施細則(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制度,以省思政培訓研修基地和引領學生千日成長工程博士工作室建設為抓手,構建班主任工作室、輔導員工作室和高水平育人名師工作室三級梯度化的培養體系和覆蓋全員的三級培訓培養體系,不斷錘煉和提升隊伍質量。同時注重團學干部隊伍建設,針對不同層次的團學干部定期舉辦團校培訓、“青馬工程”培訓班、團學骨干“金鷹銀雁”計劃,促進學生干部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可持續能力的培養。
扎實推進公共基礎課程思政。依托學校明理學院、銀領學院等素質教育學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注重勞動教育,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圍繞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憲法法治意識等內容,建設了一批高水平公共基礎課程。著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體育、美育類課程,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在美育中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持續鞏固專業教育課程思政。依托學校“千日成長工程”,根據不同專業(群)的優勢和特色,深入研究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將全課程育人的理念、目標、原則、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融入專業教學標準。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一年級金院學子、二年級院部學友、三年級行業學徒為階段培養目標,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專業和行業領域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從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
不斷增強實踐類課程思政。一是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依托學校篤行創新創業學院,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完善“八個一”學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注重讓學生敢闖會創,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創業能力。二是強化學生規范操作、安全生產等的職業基本要求,注重教育和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廣泛利用社會資源,整合全體師生員工和校友力量,特別是合作企業、優質校友等資源,引導學生養成嚴謹專注、敬業專業、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質。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智慧才干,在實踐中涵養“零差錯”的金院精神。
馬克思主義學院與素質學院交相輝映
2015年9月,學校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并從2016年開始連年舉辦全國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書記)論壇,帶動了高職馬院建設。學校黨委明確“真信真懂真學真用真教馬克思主義,傳遞傳達傳誦傳唱傳習中國共產黨好”為辦好馬院宗旨,較早提出“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馬院全體教師必須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要求,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黨委副書記具體直接分管的馬院建設領導小組,聘請了省社科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領導等組成專家指導委員會,并切實重視課程改革創新探索。到目前為止,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共有博士11名,教授12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學校馬院被確定為全省高職院校僅有的重點馬院,并以馬院為基礎申報了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基地、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研究基地。學校被推薦為全國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聯盟副會長單位,學校馬院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為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實現“三全育人”的目標,學校還先后創設了明理學院、銀領學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交相輝映,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體系。
明理學院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以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金院學子”為教育目標,開展明理課程教育教學、明理實踐活動組織、素質教育實施研究,通過“明法理、明德理、明事理、明學理、明情理”的“五明理”教育,培育“會守法、會做人、會做事、會學習、會感恩”的金院學子,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明理教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創新”榮獲2020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創新示范案例。
銀領學院以訂單培養為始點,以優質銀領為目標,構建了校企育人平臺,建立了學校和行業深度融合開展產學合作的長效機制,是學校“行業、校友、集團”共生態辦學模式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的優秀范式。銀領學院訂單人才培養實現了教學與培訓緊密結合,將企業的用人競爭前移,在校企合作上形成了“趕集”效應。銀領學院先后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績突出單位”等稱號,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網絡思政工作案例獲全國高職院校網絡思政創新示范案例。學生連續8年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銀行業務綜合技能賽項團體一等獎,3人獲“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新計劃大賽全國金獎一項,兩人分獲團組織首屆“勁牌陽光獎學金”暨踐行工匠精神先進個人尋訪活動特別獎和提名獎。畢業生20余人獲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金融青年服務明星、全國金融系統青年五四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首席工人等榮譽稱號。一人在中央電視臺《挑戰不可能》欄目中30秒蒙眼手動點鈔202張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一、二、三課堂有機融通
在積極探索高職教育辦學規律的實踐中,學校黨委針對高職學生群體的普遍特點,明確提出了高職教育既要抓教學,又要抓育人,更需要立體化育人體系作支撐,切實把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大約1000天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悉心指導,凝練提出了學生“千日成長工程”,將一、二、三課堂有機融通,實現了課外教育和課內教學、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集體培育和個體修養等有機結合,努力培育更多綜合素質高、職業能力強的基層復合型人才。
一是以“三教改革”夯實第一課堂根基。圍繞學生“大思政”教育,深入推進“三教改革”,要求專兼職任課教師將“大思政”育人理念融入課堂教學,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等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等各環節。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采用案例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有效利用各類紅色基因場館、基地等,進行案例教學、實地考察、訪談探究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體驗感悟。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經常性地開展“大思政”育人的典型經驗交流、現場教學觀摩等活動。
二是以“三維四化”拓寬第二課堂陣地。學校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凝練形成了以金融文化、誠信文化、校友文化為基本架構的“三維文化”育人體系。并在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堅持把“誠信文化‘立人’、金融文化‘立業’、校友文化‘立世’”作為價值導向,把“品德優化、專業深化、能力強化、形象美化”作為目標導向。據此,學院每學期都組織開展數百項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拓展知識應用,提升綜合素質。例如在“品德優化”領域,緊扣金融特點,從職業素養和人生品格的交叉點入手,廣泛開展誠信教育,設置誠信書架、發布誠信指數;在“專業深化”領域,通過開展系列技能擂臺賽、專業能力大賽等,讓學生的專業知識在活動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在“能力強化”領域,以學生社團為載體,由學生主動策劃發起系列主題活動,讓學生在不同方面多維度錘煉自身能力;在“形象美化”領域,組織開展學生黨員“亮牌示范”活動和紅色經典活動,讓學生黨員身份亮出來、工作干出彩、形象靚起來。
三是以“456”實踐模式豐富第三課堂載體。每年開展創新創業、專業學科、職業技能、文藝體育等四類競賽百余項,提升學生競爭力和創新力;樹立“五百榜樣”,即百名實踐先鋒、百名學習標兵、百名團學骨干、百名技能尖子、百名文體之星,引領學生向身邊的標桿看齊;辦好千名學生寫萬封書信、千名學生評萬象風云、千名學生傳萬句箴言、千名學生訪萬名校友、千名學生讀萬卷書、千名學生行萬里路等6項“千萬活動”,豐富學生人生閱歷,踐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周建松 張鵬超 吳德銀)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