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蘭州城市學院張艷平名師工作室培育1.4萬名“種子”教師—— 一片沃野展新綠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7  閱讀:次   |
42.9K

  本報記者 尹曉軍

  在高瑞蘭的印象里,2020年是自己從教22年以來最“棒”的一年。

  這一年,這位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鎮希望小學的普通語文教師所帶三年級語文教育質量在全縣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學生畫的思維導圖、制作的繪本、創作的詩歌均獲得了全國大賽二等獎……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完小,班里大都是留守兒童。是閱讀改變了孩子們。”高瑞蘭坦言,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她加入“星火計劃”密不可分。

  2020年,蘭州城市學院以“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教育部中小學領航名師張艷平工作室為平臺,針對甘肅、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區小學語文教師薄弱現狀,組織實施了“星火計劃”,并以閱讀為突破口,培育近14000名“種子”教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這些“種子”帶動了越來越多教師專業成長,“點燃”了語文教育的激情,“點亮”了閱讀的萬家燈火。

  教語文從閱讀開始

  盡管擁有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教育部中小學領航名師、甘肅省領軍人才、特級教師等“光環”,又有從小學語文教師跨入大學學堂的“傳奇”經歷,但張艷平始終對兒童語文教育情有獨鐘,她在大學教的第一門課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與小學語文打了20多年交道,張艷平只專注一件事:研究12歲以前的兒童怎么學語文,怎么寫作文。她曾經帶過一個班級,六年級畢業時,學生人均讀書達500冊、4年間完成100多萬字的習作。不刷試卷、不做配套練習冊,但學生畢業綜合質量測評卻名列片區前茅。

  這也是張艷平堅持“增量減負”的“童”行語文教學,她主張小學語文教育要“回歸原點、愛心交往、閱讀涵泳、自我建構”,兒童在與教師、伙伴、課程的同行中被點燃、喚醒,愛上學習、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借助“星火計劃”,張艷平的“童”行語文教學,從省城到縣區,從鄉鎮再到村小,得到了工作室50名成員、9個基地校、6個二級工作室的實踐檢驗,得到了師生們的認可。高瑞蘭既是工作室成員,也是“種子”教師。第一次參加培訓時,她就如獲至寶,興奮得好幾天沒睡著覺。

  在張艷平的引導下,高瑞蘭對兒童語文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探索。她堅持讀好課外書、用好語文書、讀好班級報,從讀、講、畫、演、寫做起,打通了習作與生活、習作與閱讀、習作與自我的通道,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被點燃。

  讓更多的種子生根發芽

  教材解讀,是教師的基本功。但在實踐中,許多教師經常有“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評價?”的困惑,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2020年秋季學期,“種子”教師、蘭州市城關區暢家巷小學語文教師彭銘韞和二級工作室主持人沈愛蓮代表張艷平名師工作室赴云南怒江瀘水市第一完全小學支教。“我們發現,教師們整節課在講,學生被動在聽。究其原因,教師的教學觀、兒童觀沒有轉變,缺乏對課程的理解能力、沒有用好統編教材。”彭銘韞說。

  在瀘水市教研室、瀘水一小的申請下,張艷平名師工作室瀘水一小二級工作室成立。此后,每周三的語文教研日上,除閱讀分享外,解讀統編教材成了該校的“規定動作”,并吸納20名“種子”教師建立學習共同體。

  楊何斌是瀘水一小三年級(5)班語文教師,有著26年教齡。起初,他上三年級四單元的《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時,講得很多,學生互動和評價比較少,雖然準備充足但不能實現口語交際的目的。

  在彭銘韞的指導下,楊何斌從教材入手,重新明確教學的內容。第二次上公開課,孩子們流利的表達和落落大方的身姿,博得了滿堂彩。如今,楊何斌也是瀘水一小“種子”教師里最活躍的人之一,他的課堂不斷推陳出新,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我們要做一粒幸福的種子,和許許多多有著共同目標的人一起撒播教育,讓更多的種子生根發芽。”沈愛蓮說。

  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通過閱讀和培訓,讓我對語文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掌握了教材解讀、教學設計的思路和方法,也發現了自身教學的不足,找到了專業成長的方向。”靖遠縣小學語文學科基地負責人、靖遠師范學校六年級語文教師郭娜娜說。

  2020年8月,張艷平名師工作室依托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小學語文學科基地成立了工作站,并遴選了50名“種子”教師。隨之,全縣教師閱讀蔚然成風,共讀、分享、交流成了教師日常生活的必修課。通過多頻次的培訓和碰撞交流,大家在“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提升帶動了鄉村教育越發美好。

  如今,在張艷平名師工作室的帶領下,類似這樣的培訓和送教、支教等活動,已在甘肅、新疆、西藏、四川等地“遍地開花”,在“輸血”的同時,也為西部地區鄉村教師增強了“造血”功能,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受益教師10萬人次以上。

  “我們通過立足教師內生性發展,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依據小學語文學科特點,以課堂教學、課題研究和教師培養等實踐活動為載體,發揮名師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鄉村教育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張艷平說。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