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勁四能”工匠型焊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7  閱讀:次   |
42.9K

  傳承工匠精神 培養工匠型焊接人才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勁四能”工匠型焊接人才培 陳保國 史維琴 王光文

  ■新時代新職教新征程(江蘇篇)

  電弧焊、氬弧焊、二氧化碳保護焊……焊接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崔恒祥、王海浪、樊鵬飛,一名名優秀的畢業學子,憑借一把焊槍,獲得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大獎及“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智能焊接專業群自2012年以來,聯合中車集團,緊密圍繞“道技合一、追求卓越”的匠心品質,率先引入全國勞模,共建國際化教師團隊,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率先培養“四勁四能”工匠型焊接人才,主動適應高端裝備制造轉型升級需求,持續不斷地輸出重要裝備焊接技術、自動化焊接技術應用等緊缺崗位人才,助力我國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

  傳承創新

  重構工匠型焊接人才培養規格

  “四勁四能”擎起“中國制造”。學校焊接專業緊密對接中國制造業對機器人焊接技術人才的需求,會同中車、中國焊接協會等單位,調研焊接操作、工藝編制、產品檢驗崗位新技術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從以手工焊為主的會焊接操作、會編制焊接工藝、會檢驗焊接工件質量升級到能進行機器人焊接操作、能焊接編程、能編制焊接工藝以及能檢驗焊接產品質量,培養具備“穩勁、犟勁、鉆勁、韌勁”品格的工匠型人才。“四勁四能”的人才規格不僅闡釋了焊接人才對細節與精準度把握的耐心和執著精神,傳承和創新了現代工匠精神,更是“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重要支撐,豐富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一高三基”,詮釋“焊接智造”。焊接專業團隊按照課程理念重塑、課程目標重構、課程內容重選等要求,貫通國內外焊接技術標準新要求,以學徒—焊工—機器人弧焊工—國際焊工職業成長為主線,新增機器人激光焊、機器人焊接工藝編制、離線編程等智能焊接高端技術課程模塊,整合平、立、橫、仰等手工焊接基本操作技能及對應的焊接工藝基礎技術模塊,形成了以智能焊接高端技術為引領,以手工焊接、焊接工藝、機器人焊接技術為基礎技能技術的“一高三基”專業課程體系。對接中車等緊密合作企業,牽頭開發以高鐵轉向架支撐座、鋁合金車體等企業產品為主線的國家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升級改進項目,建成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典型結構件焊接工藝編制及焊接”和國家資源庫“機器人弧焊技術”核心課程資源10門、“特種設備焊接工藝評定及規程編制”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3門,線上學習人數達54121人次。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項目等全面對接企業崗位需求,大力培養一大批能利用機器人焊接的智能焊工。

  道技合一

  培育工匠型焊接人才

  勞模引領,傳承“工匠風范”。2012年起,學校先后聘請全國勞模吳淑玄、國家技能大師張忠任職產業導師,聘請德國專家Lehnert先生、中車集團陳篤等企業工程師任職產業教授,聘請吉林大學科研團隊任職科研導師,通過專兼結對、互兼互聘,建設校企深度融合師資團隊。專業團隊先后開展勞模工作室、大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等師徒結對活動,實施教師企業實踐、高端訪學、境外研修等階梯培養計劃,全面建成一支能教學、能研究、能實踐、能創新的校內外融合、國內外協同發展的跨境混編師資共同體。2021年,智能焊接技術團隊獲批全國第二批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2020年,專業教師黨支部獲得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稱號。團隊成員中,3名教師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獲得江蘇省教學能力競賽一等獎兩次、二等獎一次。史維琴教授從2017年起連續5年擔任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家,主持開發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改革試點賽項機器人焊接項目,2020年獲得試點賽項“優秀工作者”稱號,在不斷接力中傳承工匠精神。

  言傳身教,涵養工匠精神。專業團隊以入門項目—主導項目—拓展項目為主線,深化“三師”帶徒教學模式改革。校內課堂結合專業資源庫、教學項目庫,實施“勞模、大師+教師”三師共同授課,學生線上資源翻轉學、線下焊工考核項目反復練;實訓基地結合虛擬仿真,實施“師傅、工匠+教師”三師共同傳授焊接技術技能,學生虛擬仿真體驗練、企業項目產品真實做;賽創平臺結合科研項目,實施“導師、勞模+教師”三師共同指導、共同研發,學生技能競賽集中訓、研創項目探究悟;工匠平臺結合專業實踐,實施“勞模、大師+工匠”文化傳承,拜勞模大師,聽大國工匠高鳳林暢談航天夢。課堂勞模示范、基地言傳身教、平臺潤物無聲,學、悟、練合一,訓、做、悟一體,打造知行一體、踐悟合一的焊接工匠培育生態,以工匠精神激勵學生爭做高技能人才,培養學生做一個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在校學生參加焊接技能競賽,獲得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國際賽項一等獎4項、團體金獎3項;獲得全國機器人焊接大賽一等獎4項、團體一等獎2項。團隊指導學生作品“‘蜘蛛一號’小型焊接機器人”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畢業生王海浪、樊鵬飛等3名學生獲得中國技能大賽(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全國工程建設系統職業技能競賽)冠軍兩次、季軍一次。

  產研一體

  助“中國智造”走向“中國創造”

  實地實境,構造產學研創賽一體基地。團隊與中車、漢神等企業,以“合作共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為原則,以人才鏈、產業鏈、師資鏈為紐帶,建立“賽訓—實踐—研創”三平臺共育和“基地理事會—平臺團隊—工作室導師負責制”運行的產教協同育人運行機制,牽頭組建了全國焊接職教集團,連續5年承辦“5·18”常州智能制造焊接大會、省焊接學會理事會議、全國機器人焊接先進論壇等;組織“中焊杯”全國機器人焊接大賽、江蘇省“技能狀元”選拔賽、常州市級焊接比賽等18次;基地被授權為全國機器人焊接培訓基地,連續9年為河海大學、常州大學等學生提供焊接技能實踐教學,為中車、漢神等20多家企業提供技能培訓及考證近20萬人時,服務漢神等中小企業激光自動焊接工藝研究等項目52項。校企、校校、院所深度融合,形成產、學、研、創、賽一體的先進焊接服務基地。

  政府部門領導及行業企業多次到先進焊接技術服務基地考察指導。浙江機電、重慶工業、陜西工業等職業院校來校進行交流學習。國內多家權威媒體多次專題報道焊接專業高端人才培養成效,專業示范效應不斷增強,教學質量、社會聲譽不斷提高。

  (陳保國 史維琴 王光文)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