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探索新材料應用 開拓軟雕塑教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7  閱讀:次   |
42.9K

  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原為東北師范大學美術系,始建于1946年,2001年撤系建院。現有美術教育系、中國畫系、繪畫系、雕塑系、綜合實驗藝術系等10個系、3個研究所、1個圖形信息處理中心。秉承著東北師范大學“為基礎教育服務”的鮮明辦學特色,美術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從事美術教育、實踐創作及理論研究的人才。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堅持材料和新具象兩個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博學篤行、兼容并蓄,背靠傳統、面向世界,兼顧個性化的培養,致力打造具有國際視野、人文情懷、多元、開放的創作人才,力爭建成國內一流、有一定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雕塑學科。學院將軟雕塑等新材料引入教學,不斷推進全方位綜合材料的雕塑技法教學和發展,為雕塑系、美術教育系學生的創作和實踐提供了更多的平臺與可選擇的媒材,提高了學生的藝術專業修養,豐富了學生相關理論、實踐知識的儲備。

  探索前沿性專業教學,剖析特色雕塑教學需要

  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990年開設雕塑專業,2001年成立雕塑系。在過去的30多年里,雕塑系共為國家培養了6屆兩年制師范類雕塑畢業生和15屆五年制雕塑本科生及16屆碩士研究生,為中國雕塑人才培養和雕塑藝術創作作出了重要貢獻。雕塑系于2019年獲批吉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于次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諸多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體師生在材料研究、新具象研究、雕塑理論研究等方向的不斷探索與研究。雕塑系面向國家、時代需求和國際化發展趨勢,傳承東師人文精神,以培養具有高水平雕塑創作能力的實踐型人才為基本要求,進而實現厚基礎、精專業、深研究的學者型雕塑人才的培養目標。

  根據當代雕塑藝術發展的客觀事實及社會對雕塑藝術創新人才的需求,雕塑系從2002級五年制本科生起,通過有方向性、有針對性地實施工作室分配制度的“小班上課”模式,將雕塑系人才培養的方向設定得更加系統化、學術化、合理化。不同工作室的開設,目的是更好地以開放的文化視野和系統的知識體系為支撐,培養具有深厚家國情懷、高遠理想、扎實造型基礎的高素質雕塑創研人才。

  雕塑系將本科課程體系納入兩個特色鮮明的工作室之中,以創新性雕塑材料研究和探索為目標的第一工作室(材料工作室),及以夯實深厚的寫實基本功底為目標的第二工作室(新具象工作室)的設置,以培養具有高水平雕塑創作能力的實踐型人才為基本要求,進而推進厚基礎、精專業、深研究的學者型雕塑人才的培養。

  兩個工作室的設置并未割裂專業的具體方向,而是由此培養具有學科知識整合能力的人才,讓學生深刻領會兩個工作室的不同,明晰不同工作室課程之間的交集,并依據學科素養的相關學習方法與策略去解決雕塑學科及跨學科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專業探索精神,使其在了解和基本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學習、掌握各種雕塑材料及技法,探索研究不同的雕塑語言,收集新媒體訊息等資料,并運用到創作中。

  作為第一工作室的專業主干課之一,“軟材料雕塑研究”課程被安排在三年級的下半學期,學生在此階段已經具備相對扎實的寫實造型能力,并基本掌握了傳統雕塑的本體語言。由此,“軟材料雕塑研究”課的設置,承上啟下地拓展了學生對雕塑材料軟硬度、質感、觸覺、溫度、物性等多方面的理解與認知,從而助推他們掌握新的雕塑材料及其技法。

  現當代雕塑藝術發展中出現的軟材料雕塑藝術,以材料語言的柔軟溫暖打破了傳統雕塑的“僵硬”,以流動可變的造型語言打破了傳統雕塑的“恒定”,以空間語言的生活化傾向打破了傳統雕塑的“固定”,以一種全新的美學樣態,豐富了雕塑的材料選擇,進而拓寬了雕塑系材料工作室的教學理念。軟材料雕塑的具體教學內容,還包括對當代藝術思潮和前沿藝術動態的解讀與分析,材料與觀念關聯的建構有助于學生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理論底蘊投身軟材料這一新興雕塑材料的創作實踐。

  由此,雕塑系“軟材料雕塑研究”課程的設置,不僅激活了學生對現當代雕塑材料的多方面認知,促進了學生對雕塑材料的多元理解,還引導學生在擁有一定造型能力的基礎上對雕塑的本體語言有更深層的認知,進而培育了學生在認知和掌握不同雕塑材料語言基礎上的綜合素養,提升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及鑒賞能力,為培養擁有雕塑專業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能夠運用多元化的媒材和手段,將創新精神、人文思考和跨界融合意識自覺融入到藝術創作中的全方位雕塑藝術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探索材料語言的突破,建構軟材料雕塑藝術研究教學體系

  在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中,根據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對世界前沿雕塑藝術發展趨勢的考察,雕塑系材料工作室不斷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強化基于不同雕塑材料的實踐類課程在課程建設中的比重。軟材料這一“非傳統材料”介入雕塑藝術創作的過程,不僅是對生活之于藝術的轉向問題的深入探討,更是基于雕塑本體語言將新興雕塑材料引入材料工作室教學的重大突破。

  溫暖柔軟的新材料介入到雕塑藝術創作中,體現出富有親和力的美學特質,呈現“接地氣”的藝術面貌,構建起“生活美學”視域下的全新藝術表達方式。“軟材料雕塑研究”的教學讓雕塑系材料工作室的學生拓寬了藝術眼界、深化了對當代藝術發展動態的了解和掌握。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的“軟材料雕塑研究”課程,在材料創新性研究教學方面,成為國內美術學院獨具特色的教學品牌。

  雕塑系注重學生對雕塑新媒介、新材料的發現與探索。在具體教學中,專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融會相關藝術學科理論基本知識,不僅啟發學生將傳統雕塑藝術語言融入新材料的實踐創作,還鼓勵學生運用多媒體綜合材料,進行創新性的軟材料雕塑“實驗”探索。基于這一新雕塑材料的開發和教學,全面提升和激發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藝術創作熱情、材料創作能力及開闊的藝術視野。

  過去十余年的軟材料雕塑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對軟材料雕塑的探索和實踐創作熱情,雕塑系每年都有應屆本科生、碩士畢業生以軟材料雕塑形式進行畢業創作,入選面向全國雕塑系/專業畢業生的、中國雕塑學會主辦的“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作品展及《雕塑》雜志社主辦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優秀雕塑作品展”并獲獎。雕塑系師生的兩件軟材料雕塑作品分別入選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的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和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一件軟材料雕塑作品在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獲得優秀獎,還有兩件軟材料雕塑作品分別入選第四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和第五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增強軟材料雕塑教學通識性文化特性,促進學科交叉的特色教學

  雕塑系基于軟材料開展的“軟材料雕塑研究”課程,自2006年開設至今,培養了十余屆畢業生,豐富的作品、成果及在國家、省級重要展覽上取得的獎項,為畢業生從事中小學美術教師行業提供了教學上的輔助及創新性美術課程的開發。

  作為一種創新性的雕塑材料,軟材料與生活親近的屬性及其對于非雕塑專業學生而言相對容易掌握的部分技法,使得軟材料雕塑的相關教學被納入到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的課程體系中。美術教育系秉承學院完善專業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新課程計劃,形成了“課程模塊合理、養成路徑暢通、綜合考核公正、產出成果合格”的養成教育體系,建構了與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相契合的、以“跨界·綜合·通識”為特色的卓越美術教師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全國美術教師教育的一個優秀范例。

  為本科四年級學生設置的“雕塑認知課”,成為美術教育系合理化“課程模塊”中拓展學生“三維空間”雕塑藝術認知的重要環節。面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雕塑系專業教師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及教學目標,將基于軟材料雕塑的教學適時地應用于培養專業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隊伍。專業教師通過講授,以有親和力的軟材料介入雕塑創作的方式作為教學的入口,啟發學生了解雕塑門類與其他美術門類不同的空間認知,讓師范類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雕塑材料及其語言的多種表現形式,并將其運用到將來的實踐及創作中,以豐富中小學美術教學。

  與金屬、石、木等材料相比,軟材料雕塑的創作技法更容易掌握,美術教育系將其融入實踐教學,在不拘泥藝術表達方式的前提下,更加注重開發師范類學生對雕塑本體語言的認知能力、邏輯能力、動手能力及創作能力。針對師范類學生將來就業要面對的中小學生群體,雕塑認知課更注意培養學生對雕塑藝術“三維空間感”的全面理解,使學生找到自身的藝術表達語言特征。由此激發他們將軟材料雕塑課程引入中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以有針對性的教學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逐步加深對材料雕塑語言獨特的表現技巧及其風格的理解,喚起學生藝術個性及創造意識的覺醒。

  同時,作為國家教育部門培訓基地,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承擔著面向全國中小學美術教師的繼續培訓職責。美術學院充分發揮美術教師教育專業方向的優勢,通過開展中小學美術骨干教師培訓,發揮高師美術教育的輻射和帶動作用。2013年4月和2017年12月,美術學院面向大連市甘井子區及北京市大興區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開設包括“軟雕塑藝術創作”在內的一系列培訓課程。此外,2013年3月,雕塑系專業教師還應邀為深圳市羅湖區中小學美術教師開設“軟雕塑”的相關培訓課程。

  在這一系列面向中小學美術教師的“軟材料雕塑”培訓項目中,雕塑系專業教師基于中小學美術教師不同的個人特點,制定具體的培訓方案,拓寬他們對雕塑材料的認知,豐富“三維空間”藝術的多方面表達。在此基礎上,每名學員都很好地完成了培訓項目規定的軟材料雕塑作業。共計120余名中小學骨干教師參加了培訓,將所學所感融入自身的美術教學體系,在針對青少年的美術課堂教育中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其認識世界、認識藝術的全新視角,進一步推動了中小學美育的全面發展。

  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將雕塑新材料的藝術發展及教學育人的需求結合起來,積極推進軟材料雕塑教學的發展。學院及專業還將在全方位的雕塑材料研究、具象寫實的造型研究及相關雕塑藝術理論研究等方面繼續探索,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藝術專業人才而不斷努力。

  (韓璐 殷曉峰 李烜峰)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