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赤峰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扎根地方經濟 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9  閱讀:次   |
42.9K

  赤峰應用技術職業學院于2020年5月獲批成立,學院規劃占地800畝、在校生6500人,是一所以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為辦學目標的高等職業學院。自成立以來,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1年10月,在籍生總計5610人,現有七大專業群27個專業。

  學院牢固樹立“赤峰意識”,堅持以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突出“校企融合”和“就業導向”特色,傾力打造“入學即入職”的就業模式,實現“立足區域經濟,服務赤峰民生;聚焦鄉村振興,服務三牧三農”,讓莘莘學子實現升學深造和高標準就業的美好理想。

服務地方發展

培養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服務精準脫貧、質量興農、文化傳承、就業創業等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要切實培養地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其服務鄉村振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需要從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將職業教育嵌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充分利用市域內高校和企業資源,敞開門辦教育。

  依托師資服務“三農”

  學院畜牧獸醫系教師堅持開展服務“三農”、技術咨詢、科技扶貧等工作。全系選派三區科技人才10余名,至赤峰市周邊旗縣區如喀喇沁旗、阿魯科爾沁旗、林西縣等現場出診40余次;近一年到基層辦培訓班16個,開展科技講座31天,到戶指導23戶;全系教師全年下鄉天數602天,診治大家畜900頭,人工授精與繁殖改良110頭,建立專業微信群28個,每年提供專業技術咨詢1640次,及時到現場對群眾在養殖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指導,幫助養殖場減少損失。全國名師烏力吉每周在赤峰廣播電臺開展一次專業知識講座及熱線答疑,為眾多養殖戶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聯合辦學,共建共育

  學院始終秉持開放管理理念,打造合作共贏的職教平臺。重點推進與市域內龍頭企業的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切實做到依托崗位培養人才,2021年,學院依托赤峰和潤農業高新科技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和潤農學院”,將其作為校企合作的載體和典型。學院以赤峰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為教學背景和招生基礎,依托北方寒冷地區設施農業產業化區位和內蒙古赤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北方國際種苗特色小鎮、內蒙古寒冷地區蔬菜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教學環境載體,探索創新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與行業的有機融合對接,建設了“企業校區”“引企入校”“產業學院”“教學工廠”等項目,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共建共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深度合作機制,實現“教育立體化、教學現場化、培養崗位化、開辦專業化、就業定向化、崗位精專化、發展長遠化”的創新辦學模式,讓學員“學有所用、用有所崗、崗有前途”,突破教學教育場所條件封閉式管理的“教場瓶頸”,共同打造專業實訓基地,提升職業技術教育的企業化“崗位教學”特點,不再單一地以成績評判學生,而是主要根據行業標準進行考核,以崗位為單位進行教學評價,最終形成“職業就是專業,崗位就是課堂,實操就是技術,就業就是技能”的教學特色。

  目前,學院與企業共建園藝技術、作物生產與經營管理、現代農業技術、植物保護與檢疫技術、中草藥栽培與加工技術、設施農業與裝備、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現代農業經營與管理、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水利水電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大數據與會計、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旅游服務與管理等專業20余個。與上海東湖(集團)有限公司、58同城、赤峰市安快數字創意有限公司、赤峰福納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赤峰市中醫蒙醫醫院、山東威高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澳亞牧場等30多家知名企業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搭建了穩定的就業平臺,確保每一名學生畢業后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深度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

  共建科研平臺。一方面,校企高瞻遠矚,發揮雙方優勢,針對關鍵與共性技術,引入國內、國際先進科技成果,從事本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產品開發、技術轉化、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工作,建成輻射全國的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發機構,并積極努力將其建設成為省級或國家級別研發機構;另一方面,以現有的實驗室、實驗設備及實驗基地為基礎,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工作,如設施蔬菜新品種選育,蔬菜、花卉、中草藥工廠化育苗,蔬菜病蟲害防治,水肥一體化,土壤改良,棚室建造,生物肥料研發等多方面新技術,并積極申報專利、標準、軟件著作等相關知識產權;同時,利用雙方優勢,引進、轉化設施農業領域科技成果,以此提高雙方科技成果轉化率。

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探索高質量發展

  學校主動對接、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產業結構性改革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的能力,支撐赤峰市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助力加快建設綠色赤峰、創新赤峰、開放赤峰、法治赤峰、和諧赤峰、清廉赤峰,滿足赤峰人民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學校確立了2022—2024年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未來三年是赤峰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辦學水平和辦學品質、形成規范校園文化的關鍵階段。

  計劃以三個主題建設年為重點,即:2022年——“治理體系建設年”,重點圍繞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開展學院制度建設,確立院系兩級管理體系,完善各層級規章制度,為下一步學院發展提供制度保障;2023年——“內涵發展年”,圍繞“新農科”規劃專業群,加快推進課程體系建設,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入開展中高職銜接;2024年——“校園文化建設年”,重點圍繞校訓、校風、學生觀、教師觀、教育理念等內容,建設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

  學校計劃通過三年高質量發展,到2024年,“新農科”專業群初具規模,建成自治區級骨干專業,以專業發展為引領,基本融入赤峰鄉村振興工作大局;初步形成“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建成中高職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人才培養體系;各專業與產業鏈有效對接、深度融合,在2023年10個中高職貫通培養基地的基礎上,每個專業群有3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1個深度融合企業作為系部的“雙元育人”基地;各專業結合行業資格認定標準和職業能力發展需求,制度化開展課程標準開發和認證;各專業開發基于崗位的“活頁教材”課程教學資源,持續深入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持續推進“三教”改革;專業課程設置中實踐性教學學時占總學時數50%以上,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初步完善;“以賽促建、以賽促訓、以賽促教”實踐教學成果彰顯;“以生為本”的理念初步形成,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學方法得當,信息化教學手段廣泛應用,實施多元考核評價,全面貫徹新型學生發展觀,學分制初步建立,2022年在健康管理系試點率先實行,2023年在全校范圍內全面鋪開;學院畢業率和就業率達到98%,對口就業率達到80%以上,就業滿意率達80%以上,畢業生取得“1+X”證書率達80%以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24年,各類技能培訓年均2萬人次,新增技能鑒定工作站3個,技能鑒定達1萬人次,教師下鄉走基層,提供科技、文化等各類服務不少于1000人次,開展行業崗位技能培訓不少于5000人次。

打造發展品牌

實現“應成國用”

  打造核心文化品牌建設。學校結合實際情況打造具有專業特色、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成立學校黨組書記任組長的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協調推動學院文化建設,明確分工。重點突出“應用”主線,將“一技在手、四海豐收”的教育理念全程植入專業課程設計,將“玉、鐵、星”的核心意象植入素質課程,即通過三年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德潤如玉、技精似鐵、心燦若星”,推動“應成國用”校訓深入人心,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總的來說,學校計劃通過2022—2024年三年建設,治理體系基本健全、治理能力顯著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高,全面開啟探索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征程。

  雖然是新建院校,但赤峰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起點高、扎根深,傾心竭力謀劃學生未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建校一年多以來,學校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與全市12所中職學校簽訂了協議,中高職貫通培養體系基本建成;與姜大源工作室合作,提升了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能力;將傳統學生管制模式變為為學生服務模式,踐行新型學生發展觀,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和平臺發揮特長;與21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與6家企業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合作取得新成效。學校的后發優勢不斷凸顯,教學實力彰顯未來可期。

  未來,學校將以“會當水擊三千里”的氣概,繼續牢固樹立“立足赤峰、融入赤峰、服務赤峰、建設赤峰”的“赤峰意識”,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為中心,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通過改革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學生評價機制,探索高質量內涵發展路徑,為赤峰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培養應用型人才,傾力打造“理念先進、開放共享、德技雙馨、民主和諧、環境優雅”的新型高職院校,成為本土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

  (郭穎妍 馬興家)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