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交通職院做實做細就業創業工作 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高于85%
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在社會整體就業形勢嚴峻、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矛盾不斷凸顯、就業人數不斷增加、新的就業形態不斷涌現、就業觀念多元化的作用下,如何更好地開展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有效解決高校人才培養和產業人才需求的供需矛盾,推動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著力提升就業服務效能、推動精準供需對接、開展困難幫扶、釋放創新創業活力、營造良好氛圍、實施“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等方面,做實做細各項就業工作,實現了學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近3年,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達到97%,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高于85%,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高于98%。
著力提升就業服務效能。一是完善就業體制機制。建立“黨政領導、處室統籌、系為主體、全員參與”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落實就業工作院系兩級管理模式,實施“一把手”工程和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發揮各系主體作用,進一步明確就業工作的任務、責任和要求。二是實施就業關口前移,開展就業育人行動。面向一年級學生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面向二年級學生開設“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課程,從筑牢根本、注重感受、引起關注和激勵為主等4個維度入手,圍繞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思想認知,開展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發揮就業指導的育人作用。三是提升服務效能。盡早摸清畢業生中慢就業、緩就業、不就業學生底數,強化該群體就業指導教育,定期與該群體畢業生進行溝通、交流,從而達到轉變就業觀念、實現盡早就業的目的。
著力推動精準供需對接。一是實施常態化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精準組織線上線下就業服務活動,舉辦行業性、區域性、專業性專場招聘會。二是利用教育部“24365”就業平臺、學院智慧就業平臺和云就業平臺,為畢業生進行大數據需求“畫像”、智能匹配、精細管理等,滿足畢業生個性化求職服務需求。建成學生和用人單位供需“雙數據庫”,對學生群體開展就業意向調查,整合其生涯檔案相關信息,構建學生求職意向數據庫;對用人單位開展招聘需求調查和崗位信息整理,構建用人單位崗位需求數據庫。在“雙數據庫”基礎上,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和相關性分析進行應聘特征與崗位需求的智能化匹配,分別為學生與用人單位精準推送符合要求的供需信息,使學生求職需求與用人單位人才招錄需求相匹配、學生勝任能力與市場人力資源要求相適配。三是定期開展用人單位走訪,在加強與優質用人單位聯系服務的基礎上,開拓更多用人單位,重點開拓數智時代發展數字經濟及新型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新的就業市場。
著力開展困難幫扶。一是摸清底數,把專升本未被錄取考生和就業困難畢業生等各類群體進行細化分類,密切關注思想動態和就業進展情況。二是突出重點,針對就業困難畢業生,建賬立卡,實施“一人一策”制度,優先為其“送崗位、送政策、送培訓、送技能”,開展“一對一”就業指導服務,確保人人就業。三是提供便利,對家庭困難畢業生,積極幫助其申請求職創業補貼,并及時發放到每一名困難畢業生手中,最大限度降低其求職成本。
著力釋放創新創業活力。一是鼓勵和引導師生跨專業組建創新創業團隊,積極申報校級、省級創新創業教學改革、能力提升、實踐訓練等計劃項目,組織參加校內外“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及“挑戰杯”等各類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活動。二是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協同創新,打造專兼職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師隊伍,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線,以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推動創新創業項目落地應用,全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步入快車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國家培養造就一大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著力營造人人關心就業、人人參與就業的良好氛圍。一是密切關注畢業生所思、所想、所盼,通過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大賽、就業形勢講座等活動,更加深入細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教育,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就業觀,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理想同祖國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主動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二是通過舉辦就業政策報告會、企業文化宣講會、優秀校友交流會等,講清現有就業創業政策、講清就業創業服務流程、講透風險提醒,全方位、多角度滿足畢業生需求,讓畢業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多一份溫暖、少一些挫折,盡早實現高質量就業。
著力實施“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一是編制、發布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報,多維度分析畢業生就業狀況,緊盯市場需求,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期望,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二是根據就業質量年報、市場需求和畢業生跟蹤調研現狀,準確把握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實時調整招生專業和各專業招生人數,實現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作者張士輝系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