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用結合 走出日語教學改革新路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實用性教學探索
書本式日語、機械化日語困擾著眾多日語學習者,日語學習學用脫離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從教學現狀來看,現階段日語教學還停留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往往忽略了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往往只是機械地接受知識、應付考試,不具備日語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在推進日語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用結合,逐步形成日語教學新模式。
推進日語學習信息化
優化課堂教學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日語應用能力,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不斷完善教學設備,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各種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與教學進行深度整合,針對日語課程開發更多富有針對性、趣味性的課件,將更多網絡資源引入課堂,通過組織學習觀看日劇、日本動漫、日本電影等,為學生學習日語營造情境學習的氛圍,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影視作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可以輕松愉悅地掌握相應知識,又實現對日本文化的了解,形成師生間的良好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打造了一批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日語課程,引導學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為學生營造“高參與感”和“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混合式學習模式將教學、學習、討論相結合,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主學習能力,強化了學生個性化學習。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先后獲批省級精品資源課程一門、省級一流課程一門。
加強校企交流合作
搭建學習平臺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積極牽線搭橋,與日資企業建立了實習和實訓合作機制,企業優先為學院日語系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崗位,通過學生跟班學習,提升了工作能力,特別是日語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學生在實訓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對部分專業詞匯進行了復學。學生通過實習了解日本企業的文化、禮儀等方面的知識,親自體驗日企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借助企業平臺解決日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渤海大學日語專業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就業崗位涉及外事、教育、文化、經貿、科研、企事業單位等相關領域。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高度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特色人才的培養,積極與日本高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學生開拓豐富的交流渠道,提供多層次、多角度的“2+2”“3+1”留學項目,實行中日聯合培養。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積極用好國內外資源,為日語人才的培養搭建橋梁,推動學院教育改革的實施。
建立獎勵導向機制
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為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實行年終績效考核機制,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和各類外語講演比賽、微課大賽、翻譯大賽等。這些賽事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學生得到了鍛煉,收獲了在課堂上無法獲得的能力。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注重引導專業教師參與全員育人工作,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和發展方向,及時解答學生的學業困惑。教師的主動參與,成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風氣。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日語考試,并安排優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生在日本語能力測試及日語專業四級考試中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通過這些專業考試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日語水平,還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
建立形成性評價模式
提升學生學習力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注重培養具有良好專業素養、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日語人才。在日語課程實施中,組織日語教師開展集體備課磨課,研討日語教學的新方法,采取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出發點、以成果導向為目標的形成性評價模式。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的持續性考核,課程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構成。平時考核結果,便于教師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等,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完善和能力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期末課程目標達成度的分析及以聽課領導、同行教師及學生為對象的測評結果,可以了解學生對課程的需求、掌握課程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在教學中突出學用結合,圍繞實際應用推動各項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碩果,廣大師生主動融入到教學改革中,探索出一條適合日語教學事業發展的新路。(金玉)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