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大學 探索“四位一體”的“大思政課”建設新模式
善用“大思政課”,將其與現實相結合,既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思政課提供了遵循,也為民族地區高校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在民族地區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中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有助于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近年來,內蒙古民族大學充分發揮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課程的作用,持續進行思政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為探索建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為主線的民族地區高校“大思政課”建設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內蒙古民族大學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大思政課”建設格局。“四位一體”指“三維聚焦、三方協同、三式融合、三段貫通”四方聚力。“三維聚焦”是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主題報告三個維度共同聚焦的教育平臺;“三方協同”是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過程中思政課程與日常思政、課程思政三方聯動,形成協同育人格局;“三式融合”是指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采取課堂專題講授、課堂討論、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三段貫通”是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形成三學段貫通的教育機制。
善用“三維聚焦”教育平臺,彰顯“大思政課”的價值引領
2011年起,內蒙古民族大學開始探索課堂專題教學、課堂討論、社會實踐“1+1+1”教學模式改革,后來改稱“三三制”,教學成果于2014年獲得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在全部本專科生中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論”課程,采用“三三制”模式教學,全部采用混合編班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學校先后組織教師到各學院作專題報告15次,做到學生全覆蓋,其他4門思政課也共同聚力,課堂教學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充分契合了高校建設“大思政課”的標準要求。
善用“三方協同”協同育人格局,確保大思政課的完善性
為使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能夠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的良好效應,學校積極探索并構建了有效的工作機制。第一,學校根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修訂專業課程的培養方案入手,重新審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實現正確的價值引領為目的,讓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中。第二,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教師聯系學院制度,指導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價值引領作用。第三,建立保障體系,提升育人質量。學校著力落實高校黨委主體責任制,明確要求所有課程都要發揮協同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第四,建立合理的考評激勵機制。協同育人機制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因此,學校改革傳統的獎勵機制,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加強教師對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創新研究,吸引更多教師參與到兩類課程的協同育人工作之中。
學校搭建起思政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平臺,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籌劃建設“互聯網+教育”協同育人平臺。學校教職員工、學生和學校內部有關部門、相關社會團體的參與人員,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實現了有效的溝通交流。學校打破了校內“部門墻”壁壘,將全校的教師資源、教學資源通盤調度、優化組合,一并納入協同育人平臺體系,顯著提高育人實效。學校高度重視變革課程教學體系設計,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力推進“思政課+專業課+人文素質課+校外實踐課”的多維一體協同育人課程體系,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信。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養培養與其他學科教育相融合,持續提升教師參與的自我效能感,圍繞教學目標達成教學實效,切實增強了教師和學生的自我驅動力。
善用“三式融合”教學模式,提升“大思政課”的親和力
“05方案”實施之后,學校積極探索各種有效的教學模式,特別是主動嘗試課堂理論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學習及考核模式。教學中,教師強調在社會熱點、理論難點、學生疑點的“結合點”上設計教學專題,以專題式課堂教學為支撐實現內容貫通,通過精準設置討論主題、培養發言骨干、鼓勵自主思考、強化教師引導,以主題引導式的開放討論為形式實現“三式融合”。學校多次組織開展紅色文化、改革開放等思政課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以多樣化主題社會實踐為抓手落實“三式融合”教學模式。
“三式融合”的教學模式從教育對象的實際出發,教師根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按照教育目標內容,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促使課堂朝著教學目標發展變化,使其更加貼近教育的規律。“三式融合”的教學模式與課程內容相聯系,強調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身體力行中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進而逐步實現從思想認識到日常行為的轉變,充分展現了思政課課程性質及學科的發展特點。
善用“三段貫通”一體化機制,增強“大思政課”的耦合度
為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推進自治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培訓機制,內蒙古民族大學申請獲批“內蒙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師培訓基地”。
學校依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師培訓基地,扎實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程,構建起了“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拓展創新“集中+自學、授課+講座、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學分+綜合評價”等豐富的課程形式。學校統籌規劃,抓好頂層設計,根據各學段思政課程的目標任務及學生成長規律,合理研制思政課程大綱、課程標準、課程細目等,突出立德樹人初心,貫穿育人主線,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基地聚焦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作為關鍵,圍繞思政課教師“六要”總要求,以高水準教材為遵循,以高水平教學資源為支撐,以高質量示范課堂為抓手,以高效率工作機制為保障,以高標準教學質量為目標,深入推進思政課思路創優、師資創優、教材創優、教法創優、機制創優、環境創優,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優化工作格局、加大精準施策力度,全面展現了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新氣象新作為新擔當,全方位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羅艷麗 康相坤 李生 田宗會)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