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雪蓮花一樣開在孩子們的心田 ——棗莊學院援疆支教紀略
“這次我終于來到新疆支教。不到新疆,不知祖國之大。我們會時刻牢記使命,全身心做好支教工作,像雪蓮花一樣綻放在邊疆孩子們的心田。”這是2021年棗莊學院援疆支教帶隊教師田春雨到達新疆第一天寫下的一段日記。
今年3月,田春雨再次和棗莊學院204名師生一起,來到新疆喀什。“這是我們第六批援疆支教團赴疆開展支教。”棗莊學院黨委書記曹勝強介紹道,“自2018年起,學校連續(xù)選派六批援疆實習支教團,現(xiàn)在支教師生已逾千人,受益學生超過5萬人。”
把支教工作當作政治責任
學校黨委充分認識到援疆支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專門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印發(fā)實習支教大學生招募工作實施方案,召開黨委會、校長辦公會等會議,對援疆支教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協(xié)調、部署,籌集專項資金用于往返差旅支出和支教師生生活補助,給支教師生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每次招募信息發(fā)布后,師生們都踴躍報名。學校經(jīng)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報名學生中選出政治上積極進步、學業(yè)上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從報名教師中選出政治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的帶隊教師,組建成規(guī)模大、結構優(yōu)、能力強的支教團隊。”學校黨委副書記曾憲明說。
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
支教團實行團、連、排、班四級管理,同時成立學生委員會,分設辦公室、宣傳部、紀檢部、生活部4個部門,形成“四縱四橫”的網(wǎng)格化管理模式,確保支教工作的體系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印制下發(fā)支教學生手冊,詳細制定考勤制度、紀律條例、公寓管理條例、預防疾病管理條例、應急事件處理預案等相關制度。支教團每月出一期工作簡報,師生每周寫一篇工作周記,總結支教工作和生活中的心得體會,分享好的經(jīng)驗與做法。“支教團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進行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教案研討、示范授課、督導檢查等教研內容,解決支教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第五批支教團團長華瑩老師說。為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支教團還自主創(chuàng)作支教團團歌,設計了支教團團徽。
強化思想政治工作
“祖國需要,我們必到!”這是棗莊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的紀仁杰和韓志康的信念。他們倆有一個相同的背景——退伍軍人,還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報效祖國。
紀仁杰于2016年專科畢業(yè)后參軍入伍,服役于武警北京總隊儀仗中隊,連續(xù)兩年獲得優(yōu)秀義務兵稱號,并曾參與黨的十九大駐地警衛(wèi)和“八一勛章”授勛儀式等重大任務。“只要祖國需要,我將一如既往不負祖國不負黨。”紀仁杰考上了專升本,仍毅然報名援疆支教,選擇以另一種方式“保家衛(wèi)國”。在疏勒縣第二小學支教時,紀仁杰將防身術、反恐技術等才藝巧妙地安排到教學中,并新創(chuàng)體育科技藝術課,也因此深受當?shù)貙W生的尊敬與喜愛。
韓志康在大二下學期光榮地加入了人民軍隊的大家庭,并在支教期間擔任援疆支教團學生會主席,整體負責全團的學生工作。由于有連隊秘書的工作履歷,山東省東營援疆指揮部還安排他到指揮部負責工會工作。一身二任,經(jīng)常加班到深夜,韓志康從沒有退縮過、叫苦過。他說:“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援疆支教義不容辭。很幸運有這樣一個機會,讓我以另一種方式來回報養(yǎng)育我的祖國。”
帶著感情去支教
“這趟新疆之旅充滿著未知,一幅畫卻是這未知里有力的支持。來新疆工作的第二天,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教室,一個名叫麥爾孜耶·塔伊爾的女孩激動地將一幅‘兩個人手拉手’的畫遞到我手里。她用圖畫告訴我‘歡迎老師來到這里’,可愛的圖畫伴隨著稚嫩的話語向我表達著她的情感,令我非常感動。”支教的第二天,許可就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段話。
許可是棗莊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的一名大三學生,也是援疆支教團在疏勒縣巴仁鄉(xiāng)的聯(lián)絡員,在八一愛民小學擔任五年級(2)班的數(shù)學教師。“我想讓學生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史,感悟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為人民的初心宗旨,讓學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課余,許可指導學生精心創(chuàng)作了“喜迎建黨100周年”黑板報和手抄報。
“畢業(yè)了,我還要回來!”索雯程是棗莊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專升本的學生,也是第二次來新疆支教,當被問到為何再次援疆支教時,她如是說。她第一次到疏勒縣第二小學教一年級時,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大幅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我感覺到關心是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時也感受到支教帶來的喜悅。在支教結束時,好幾個小朋友哭著抱住我,說:‘索老師,你能不能不走?’當時我哭了,暗暗下定決心,畢業(yè)了一定再回來。沒想到這次援疆支教,我竟然又被選上了,好幸福啊!”
(孫佩鋒 張昌林)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