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西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的民族特色小吃人才培養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01  閱讀:次   |
42.9K

  民族特色小吃登上職教發展大舞臺 ——廣西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的民族特色小吃人才培養實踐

  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壯鄉五色糯米飯、油茶……廣西南寧市新陽北一路19號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的大門旁,一座富有壯鄉氣息的建筑——廣西民族特色小吃展示和體驗館,收錄展示了200多種廣西知名民族特色小吃。走進館內,圖片、視頻、仿真食品、工藝流程雕塑、體驗制作等,講述著縱貫歷史長河的小吃文化。

  從2013年開始,學校以建設廣西民族文化傳承基地為契機,挖掘民族小吃文化引入校園,融入專業、對接產業,搭建育人大平臺,使民族特色小吃登上職教發展大舞臺,推進民族特色小吃傳承與創新。

  小吃館(展示館、體驗館、非遺館)、小吃教學實訓和實體食品公司獲評首批廣西示范性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三館建成以來,免費向社會開放,吸引數萬人前來參觀學習。

  搭建平臺,拓寬渠道

  民族特色小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經濟和社會價值。2013年,學校探索將特色小吃引進學校、引進專業、引進課堂。通過搭建教學、生產、展演、比賽、研發、創業等平臺,對接產業鏈開展小吃研發、設計、制作、包裝、服務和營銷,并按照“教學即生產、作品即產品、實習即創業”的新思路,開展專業群建設和人才培養。

  同時,依托校內實訓基地,推動項目式教學,聯手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和知名小吃企業搭建育人大平臺,建成民族特色小吃人才培育基地13個和功能齊全的民族特色小吃教學資源庫,形成了特色小吃活態傳承模式,成為目前廣西乃至全國極具影響力的民族特色小吃文化技藝傳承和創新基地。

  學校通過引進小吃進入課程,建設非遺傳承人大師工作室8個,引進企業大師14人,帶動學校的烹飪專業教師成為一支能教學、能生產、能研發、能烹制大雅席面名菜佳肴、能調制街邊巷尾熱門小吃的獨具匠心的專業教師隊伍。

  規范標準,精準育人

  小吃體驗館里有民族小吃習俗文化、糕餅文化、餅模文化介紹及展示,還有帶著歷史印記的手工餅模墻,在這里可以現場學習、制作和品嘗。

  學校聯合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與廣西名小吃非遺傳人,依托校辦企業,采集和規范了80多種小吃工藝標準,研發創新了50多個小吃品種,推動10余家小吃企業組成聯盟,共同挽救了一批瀕臨消亡的少數民族小吃,并編制了9本小吃人才培養相關教材,應用于廣西部分中職學校。

  經過實踐,學校探索出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定標準、搭平臺、鏈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變“招生即招工”的建班方式,制定了民族特色小吃標準、小吃人才培養標準和課程標準。

  在學生學習一年之后,根據學生升學和就業意愿以分流進階方式確立學徒制班,解決學生升學與企業用工之間的矛盾,與行業協會合作成立小吃企業聯盟,創造性解決學徒制培養的輪崗需求難題。

  經過9年探索,學校創立的“廣西傳統美食大學堂”獲評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培養了具備民族特色小吃素養的餐飲類畢業生4000余人。2013年以來,餐旅專業學生參賽獲得國家獎項41人次,省賽獲獎136人次,成為培育國賽選手的搖籃。

  餐旅專業招生規模逐年提升,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97%以上,職業資格取證率97%以上,企業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廣西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涌現了一批以小吃制作技藝創新創業的案例。

  對接產業,服務社會

  在培育人才過程中,學校以“民族小吃+”的跨界融合思維,聯動烹飪、酒店、旅游、電子商務、工藝美術、計算機等專業,對接文旅產業鏈,通過一系列培訓服務社會,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小吃美食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

  近年來,學校開展特色小吃技能培訓年均上千人次,民族鄉村旅游培訓上千人次。

  上林縣鎮圩瑤族鄉排呈村村民藍東海夫婦便是培訓受益者,夫婦自主創業做特色包子,從原來日均銷售8千克面粉到現在每天50千克以上,圩日增加到100千克,每月收入翻倍。

  馬山縣古零鎮小都百屯村民接受培訓后,在特色村寨旅游服務中獲得可觀收入,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小都百村先后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2015年以來,小吃進校園活動在廣西14個市開展了160多場特色美食(小吃)評選和推廣活動,評出桂菜名小吃60種,100多個特色小吃菜品申報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伊制味”小吃享譽廣西,伊制味公司獲“廣西傳統小吃伴手禮技藝傳承基地”稱號,成為廣西職業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政校行企合作建設典范,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小吃年營業額500萬元以上。

  2021年,4種廣西小吃首次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小吃(米粉)行業已經連續5年成為廣西餐飲業發展迅速的餐飲業態,年均增幅超過13.5%,吸納社會就業約150萬人,市場銷售收入(線上線下)約占廣西餐飲行業銷售總額的三分之一,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產業發展后勁。

  (毛永幸 黃喜珍 李變花 龍霞)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