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以社區教育引領鄉土文化傳承與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06  閱讀:次   |
42.9K

  城鎮化發展中的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傳承與創新鄉土文化,不僅關系到灣區融合發展進程,更涉及數千萬海外鄉親的家鄉認同。針對文化場域改變導致文化記憶消失、社會流動加速導致文化主體變遷及鄉土文化建設缺乏統籌等問題,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以社區教育為牽引,建立政校社企四方協同的體制機制,傳揚鄉土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優化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建教結合、社區傳揚”的鄉土文化傳承創新有效路徑。

  順德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10個鎮街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七普”數據統計,順德有323萬常住人口,城鎮常住人口占98.58%。人口構成中,本土居民約155萬,另有50余萬海外鄉親。“離土不離鄉”的本土居民與大量外來的“新順德人”共同構成人口格局,迫切要求增進文化認同、凝聚社會共識。

  順德區政府部門充分認識到社區教育在促進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重要價值,率先成立了順德區社區教育工作指導委員會,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成立了順德區社區學院,牽頭社區教育工作。學院對鄉土文化和社區教育展開深入研究,指出“鄉土”不等于“鄉村”,“鄉土”指的是滋養個體的土壤,是對個體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產生深刻影響的地方,并由此提出“社區是居民的鄉土”,社區教育應以傳揚鄉土文化、凝聚共同價值、推動社區治理和發展為基本目的,成功實現了鄉土文化陣地的鞏固與拓展,具體舉措如下:

  建立立體化鄉土文化教育資源體系

  深入挖掘順德建筑文化、景觀文化、祠堂文化、歷史文化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與現代倫理要義相結合,系統融入鎮街環境建設,建成一批“文化地標建筑”和“公共活動空間”,恢復和發展消失的鄉土文化記憶。如基于樂從宗祠文化和龍舟文化,修復“陳氏大宗祠”,建成“順德龍舟文化館”,傳承優良家風,宣揚“齊心協力”“奮勇爭先”的龍舟精神;在蒙學經典《三字經》傳說作者區適子家鄉陳村鎮建成的“三字經公園”,強調“孝悌、文明、和諧”的價值觀;鄉賢出資在北滘鎮建立的“和美術館”,強調創新、開放、包容、富強的價值觀等。今天,累計建成文化中心、村史館、祠堂等區、鎮、村(居)三級特色鮮明的社區教育實踐基地33個,成為引導社區價值觀念塑造、凝聚社區共識的重要文化載體。

  創新鄉土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與發展機制,豐富鄉土文化教師資源

  順德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功夫之鄉”“世界美食之都”等,有59項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豐富的鄉村技藝文化資源。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學校從非遺傳承人、鄉村工匠中擇優,與職業院校、社區學校、社區組織的師資力量整合,“四位一體”建成一支2000余人的鄉土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培育出一支村居“文化導賞隊伍”。同時,為有效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持續加強隊伍建設,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順德粵劇曲藝學院”“順德永春拳(武術)學院”“順德廚師學院”等特色教育基地,共同開展文化傳揚與師資培訓。在鎮街和基層社區,通過“文化講堂”“社區學堂”等形式定期舉辦鄉土文化教育師資培訓。

  開發形式多樣的活動課程,提升社區教育成效

  社區教育是“提高社區全體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以及實現社區發展的一種社區性的教育活動過程”,其核心是推動社區“共同關系與情感”的建立與強化,強調“社區內的各種教育因素和機構的整合、協調和互動”,具有教育目的“社會性”、對象“多元性”等特點,要求教育資源“立體化”、形式“多樣化”,其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明顯區別于學校教育和其他類型教育。學校深刻把握社區教育的規律,實施“潤物無聲”的教育。如開發“活動體驗式”課程,自2005年起,連續舉辦15屆順德美食文化節,發揚美食文化;定期舉辦《三字經》啟蒙文化周,創下了海峽兩岸和香港用四種語言(普通話、粵語、英語、手語)千人齊誦《三字經》的壯觀場面;舉辦“功夫+”文化周活動,與國際武術聯合會周年慶典、佛山武林大會等結合,綜合展示功夫、舞獅、粵劇等嶺南鄉土文化,傳揚自強不息、奮勇爭先的民族精神。建設“研學體驗式”課程,成立“順德廚師學院”,開辦各級各類烹飪培訓班168期,培訓學員9460余人;編研《尋味順德1—3》《順德揾食秘笈》《美極順德》等美食教材、書籍十余本。探索“環境體驗式”課程,傳承鄉土文化,藝術融入鄉建,開展村落改造,形成復興鄉村文明的“青田范式”,成為全國鄉土文化教育的優秀范例;建成逢簡水鄉,被譽為“不像景區的景區”,為人們留住“水鄉記憶”“水鄉印象”。

  建立系列標準和規范,實現鄉土文化教育資源積淀

  制定基地建設標準,建成205個區級、鎮(街)級、村(居)級優秀鄉土文化傳承基地;制定鄉土文化教育教材編寫規范,編研出版啟蒙文化、村莊社區歷史、美食文化等主題的50余本鄉土文化教育文字教材。制定線上資源評價標準,舉辦年度“社區教育優秀微課評選活動”,評選出“順德烹調技藝”等7300多項鄉土文化教育數字化資源;2019年,龍江鎮出版22冊《龍江村志全集》,成為廣東省首個完成全鎮所有村莊史志的鎮街,實現鄉土文化歷史全方位的承傳與弘揚;2021年,樂從鎮12輯“光陰的故事”祠堂系列鄉土文化解讀推文進入“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實現地方鄉土文化教育的全國傳播,2021年12月,三集祠堂主題的紀錄片《家在順德》首播,成為推廣鄉土文化的范例。

  今天,順德已經形成了政府部門統籌、社區學院牽頭、社會組織積極支持鄉土文化教育的機制,政府部門每年投入250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過億元投入鄉土文化傳揚工作,吸引60余萬人(次)參與鄉土文化教育活動。聘請非遺傳承人、粵劇曲藝大師、粵菜烹飪大師130余人作為文化傳承導師;形成10余項鄉土文化教育品牌,其中3個“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2個“全國社區教育特色項目”,建成黨建引領文化品牌5項,被“學習強國”平臺推介為全國地方文化啟蒙教育典范1項,“串珠成鏈”開發鄉村休閑研學品牌旅游路線6條,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及順德海外鄉親數十萬人次尋找“鄉愁”。

  (羅丹 王法勇 周欽青)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