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培訓體系建設實踐
個性定制 標準實施 立足行企 構建體系 ——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培訓體系建設實踐
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通信英才、提升客戶價值、服務終身教育”為使命,遵循職業培訓市場化的特征和規律,主動融入行業企業轉型發展浪潮,充分整合內外資源,持續開展職業培訓能力建設,立足通信行業、面向社會積極開展培訓,逐步建成“個性定制、標準實施”的培訓體系,為通信行業與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成為職業院校培訓的一個優秀范例。
“個性定制、標準實施”的培訓體系簡介
“個性定制、標準實施”的培訓體系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應用“個性定制、標準實施”的方法,建立以運行體系為核心、以資源體系和保障體系為支撐的培訓體系。通過校企共同制定年度培訓計劃,以具體培訓項目的內容定制化和流程標準化為抓手,開展通信行業培訓需求“個性定制”、“標準實施”面向崗位的高質量培訓,滿足通信行業轉型升級的人才培養需求,實現校企合作共贏。
運行體系:建立ISO9001培訓質量管理體系,形成校企共同制定年度培訓計劃、設計個性化培訓項目的“標準實施”流程
學校運用ISO9001培訓質量管理體系,基于與通信行業的深度合作,在為企業編制人才培養規劃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年度培訓計劃,確定當年培訓重點工作;在培訓計劃的執行中,依照標準流程,設計個性化的培訓項目方案。
1.校企共同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學校每年定期開展通信行業的全方位培訓調研,了解企業的戰略方向、經營目標、人才培養重點等相關問題,依此確定下一年度的培訓重點項目、重點對象,與企業共同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并在年度培訓計劃的執行中,完成培訓數據整理與分析、年度總結及資料存檔等工作,保證企業培訓閉環管理,計劃以年度為周期,逐年滾動執行。
2.通過標準化流程個性定制培訓項目學校依照“培訓需求調研—培訓方案設計—培訓課程開發—培訓項目實施—培訓效果評價”的標準流程,按需定制每個培訓項目。
培訓需求調研:按需選取問卷法、焦點訪談、典型調查、工作分析、現場寫實、顧問式診斷等多種方法及方法組合開展調研并形成個性定制的培訓需求報告。
培訓方案設計:通過多維度學情分析,從內容到形式、從師資篩選到培訓環境安排,運用適配的培訓學習技術,設計匹配度高的個性定制培訓方案。
培訓課程開發:開發輸出培訓課程授課課件、學員手冊、講師手冊、配套視頻資料等相關課程資源。
培訓項目實施:依照培訓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培訓實施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確保培訓目標的實現。
培訓效果評價:應用柯氏四級評估理論與方法,按照培訓效果評價規范程序開展培訓效果評估,輸出個性定制的培訓評估報告。
資源體系:立足通信行業,整合培訓課程、師資、平臺等資源,建立面向崗位能力發展的高質量培訓支撐體系
1.建設面向通信行業崗位群的培訓課程體系學校持續關注行業企業長期發展戰略與中短期發展目標,依據培訓需求變化,深入分析“管理運營、專業技術、營銷服務”三大線條若干崗位群的崗位職責、工作任務及崗位能力要求,以此為基礎開發面向崗位群的培訓課程體系。開發適應不同崗位需求,涵蓋前沿發展、創新變革、通用管理、黨政建設、人力資源、法律法規、財務內審、市場營銷、職業素養、行業知識、DICT技術等12個大類的培訓課程體系,形成了包含4000余門課程(2200余門線上課程和1800門線下課程)的培訓課程庫,為行業企業“個性定制、標準實施”高質量培訓提供了課程資源支撐。
2.建立專兼結合的培訓師資隊伍學校按照“按需求匹配師資—按程序評審師資—按標準評價師資—擇優建立長期合作(進入師資庫)—共建共享培訓成果”的師資管理模式,著力打造“大學名師與職業培訓師+企業內訓師+學校自有培訓師”的專兼結合培訓師資隊伍。一是與國內多所“雙一流”大學及華為、海爾等世界500強企業及德國職業教育聯盟等國外教育培訓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篩選整合大學名師與職業培訓師4300余人;二是通過與企業合作,為企業培養了970余名內訓師;三是選派學校教師參加國內外專業培訓機構組織的師資培訓,培養了190余名勝任“學歷教育講臺+培訓講臺”的“雙講臺”教師。通過專兼結合的形式,建立了隊伍穩定、專業結構合理、總數達5500余人的培訓師資庫,滿足行業企業“個性定制、標準實施”的培訓需求。
3.建設智慧培訓的IT平臺為了提高“個性定制、標準實施”的運作效率,學校開發培訓學習和考試平臺、培訓全流程信息化服務平臺、培訓業務管理平臺。培訓學習和考試平臺提供在線課程學習、在線考試、學習社群運營、學習數據分析等功能,依托學校的2200余門線上培訓課程,可以為行業企業定制個性化的在線學習項目,提供在線學習的項目設計及運營。培訓全流程信息化服務平臺是基于培訓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化服務流程,為各類培訓班提供全流程信息化服務,實現培訓服務的高效便捷。培訓業務管理平臺融合財務管理的規范性要求,建立培訓立項、預算管理、進度管理、項目結算、項目關閉等全過程信息化支撐,實現培訓業務信息共享,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保障體系:通過“合”文化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價值驅動”的培訓動力引擎
1.建設價值共創的“合”文化生態學校在傳承與創新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六域“合”文化,包括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協調發展、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使命融合”,市場導向、校企一體化的“機制統合”,平臺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合作共贏的“資源整合”,合縱連橫、組織順暢、運轉通達、質量精益的“管控順合”,廣納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聚合,勇擔責任、師生同樂、校園美麗、和諧向上的“物我和合”。“合”文化引領教師主動融入市場,強化服務與市場意識,持續提升培訓專業能力,為客戶創造價值,從而形成價值共創的良性發展生態。
2.建立基于培訓價值鏈的組織架構學校按照培訓策劃、開發、實施等前后端分工,設置了培訓事業部、客戶服務部、經營管理部。培訓事業部負責培訓業務拓展、客戶關系管理、市場宣傳、培訓項目策劃和培訓項目實施管控;客戶服務部負責配合培訓事業部實施培訓項目,提供班務、課室、食宿、車輛等服務;經營管理部負責培訓發展規劃、數據管理、制度建設、師資課程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質量管理等。通過“外引內培”打造培訓研發、營銷、師資、技術、服務5支團隊,為“個性定制、標準實施”的培訓體系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3.建設價值導向的激勵機制學校建立“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的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教師積極參與開展培訓。一是設置培訓業務崗、培訓師崗,為教師參與開展培訓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通道;二是培訓業務崗、培訓師崗績效檔次高于其他同層級崗位;三是教師參與培訓的工作量積分、課酬標準高于學歷教育;四是設立“教研能手”“業務明星”“服務明星”“創新能手”等榮譽稱號對教師開展培訓進行獎勵。通過激勵制度建設,從職業發展、薪酬待遇、榮譽獎勵等全面鼓勵教師開展培訓工作。
“個性定制、標準實施”的培訓體系應用及推廣效果
1.實現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的協調發展學校將“個性定制、標準實施”的培訓體系從通信行業推廣到其他行業、從產業界到教育界,服務全國460家單位,培訓量由2012年的46萬人日增長到2021年的87萬人日,9年累計培訓近620萬人日,為通信行業轉型升級與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培訓滿意度長期保持在93%以上。入選全國職業院校校長培訓基地、全國郵政行業人才培養基地等行業企業培訓基地。
學校用企業專業師資、優質課程、先進教法和設備設施等優質培訓資源反哺學歷教育,形成了“學培融合”良性發展格局。通過育訓結合為企業培養“零距離”上崗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第二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
2.學校成為全國職業院校培訓優秀范例學校通過對“個性定制、標準實施”培訓體系的長期研究和實踐,形成了高職院校為社會提供高質量培訓的典型模式,為系統解決職業院校培訓針對性不強、服務不規范、教師動力不足等問題提供了方法和路徑,贏得教育同行的高度認可。近5年,省內外近100所本專科學校到校交流學習;學校領導在全國職業院校校長治理能力提升專題研討班、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峰會等12場高層會議、研討班上作職業培訓經驗報告,對職業院校開展培訓產生積極影響。
學校“個性定制、標準實施”培訓體系的應用及推廣為支撐行業企業培養人才,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培訓工作也獲得相關行業企業高度肯定,先后獲得2020年“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單位、全國通信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未來,學校將繼續不斷完善培訓體系,持續深度結合行業和企業人才培養需求變化研究與實踐,支撐行業企業人才培養。(蔣文莉 趙永鋒 羅劍 韓紅玉)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