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積淀·出新·超越 ——我的專業成長三部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08  閱讀:次   |
42.9K

  研究學生,深挖教材,開發課程,探索教法……從小學教師到初中教師,我始終堅守素養為上,著眼于學生的幸福成長,闖出了一條詩意而曼妙的語文教學之路。

  積淀與模仿

  剛參加工作時,我在一所小學任教。學校一至三年級實行包班制,除了音體美,其他科目全教。

  這一時期,我曾代表學校參加市級數學和省級勞動學科的賽課,但唯獨沒有參加語文學科的比賽,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認為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簡單,教學內容也無非是學拼音、認生字、讀課文、分段落、寫作文等,這些對青春年少、勁頭十足的我來說是極其容易做到的。那時,我在課堂中所呈現的是教材、教參里的內容,沒有太多自己的觀點和思考,每節課卻也都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考試成績良好。我便也沉浸在“學生考高分,自己就教得好”的快樂中。

  然而,2005年春,我工作后的第七年,有外校教師來我校參觀學習。充分準備后,我自信滿滿地呈現了《鳥的天堂》一課,并自我感覺良好:課堂氣氛很好、教學環節流暢、預定任務全部完成、課堂達標效率頗高。但聽課的教研員楊雪萍聽完后,一聲不吭轉身離開,我隱約感覺到,這節課“砸”了。

  課后的評議環節,楊老師說:“你是一匹馬!你是一匹很賣力的馬!你以每小時百里的速度在跑,學生遠遠地跟在你后面,望塵莫及呀……”她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你的這節課,只追求形式上的熱鬧,卻忽略了文體意識和語言意識,偏離了語文課的根本。”楊老師幾句話讓我備感震驚,我腦門仿佛被重重地撞擊了一下,說實話,在備課時我壓根就沒考慮過這些問題。

  我頓悟:靠年輕的體力,靠嚴格的管理,靠各種各樣的小招數,靠強行灌輸,我所干出來的這些所謂的“成績”,并不完全能夠證明我就是一個好老師……我離真正的教育距離還很遠!盡管這是一種很痛的領悟,但也是我專業發展的第一個轉折點。

  出新與突破

  進入中學后,這種領悟似乎更深刻了一些。新環境、新群體、新教材、新挑戰……一切發生了改變,在某些時刻,好像又歸零了。課堂是教師的一本大書,自己寫來大家讀,有的章節很精彩,有的段落卻模糊。在反思中,我默默堅定地對自己講:“那就做一名聚焦課堂的教師吧!”我在這種新坐標的新定位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讓一切都有了落葉歸根的感覺。

  我的第二個專業發展轉折點發生在2012年秋。那時,我為“山東省初中語文優質課”的評比做準備。比賽內容涵蓋六冊語文教材中所有文言文、詩歌教學……這讓我感受到了煉獄般的痛苦,不得不開始植根文本,關注細讀,努力使自己的課有分量、有質感。在一次磨課活動中,老一輩特級教師姜懷順校長點撥我:教學應遵循學科規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停留在“挖坑”“設陷阱”的問題上,更不能像領跑人一樣拉著學生、拽著學生走到教師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上來。

  之后,我開始閱讀眾多專業刊物,開始了自己的“追星之旅”,從余映潮、孫紹振、程翔、王君身上學得“良方”,逐漸地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認清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備課到山窮水盡之時,我開始閱讀大量與文本相關的作品,盡管很多內容不能用在教學上,但可以把它們內化為自己的素養,外化為教學行為。這一階段,我獲評了“山東省初中語文優質課評比一等獎”,雖然歷程艱難,但這樣的經歷淬煉了一名普通語文教師的信念和膽識,點燃了我的教學夢想。

  從上好每一節家常課,到上好國家級公開課,我把自己對語文教育的理解,逐漸化作學生發展的生動實踐,讓我的語文教學從自發走向了自覺。自此,我的教學情懷不再只是一個小小的空間,而是打開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語文視野:立足細讀,回歸語言;聚焦思維,激發情感。

  超越與審美

  我的第三個專業發展轉折點發生在2014年秋,那時我受邀準備在一個全國性論壇上執教一節公開課。姜校長特別強調:一定要記住講臺下坐著的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學生,在課堂上一定要實現從“教師教”到“學生學”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銘記——要致力于打通文本和學生之間的通道,致力于使文本的世界和學生心靈的世界和諧共振,努力使語文課成為孩子們語言的熏陶課、思維的發育課、精神的滋養課。準備過程波波折折,幾起幾落,我終于發現了理想的教學路徑:以文解文——用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串聯)或不同作家同類作品(并聯)的大匯聚,并期待通過扎實的細讀,感受文本的溫度,丈量文本的寬度,探究文本的深度,觸摸生命的力量。

  自此,我開始走上了真正追求語文教學專業成長的征途,我用專題閱讀的方法進行著有計劃的專業學習,從盧梭的《愛彌兒》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從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到保羅·弗萊雷的《被壓迫者教育學》,從王君的《更美語文課》到肖培東的《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從《從有效教學走向卓越教學》到《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從《課程的力量》到《課程與教學論》,從名家散文到經典名著……我邊閱讀邊思考,邊思考邊做詳盡的記錄和整理,正是這持續不斷的輸入與輸出,讓我獲得了極大的滋養,促使我的語文課堂教學往縱向深入,往橫向擴展。從實踐“語文六大策略”,培養學生“語文思維”,探索“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到創設“基于學生問題的課堂”……這個過程讓我真切地感受到閱讀與思考才是“最美教師”的素養底氣。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我也漸漸地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僅在于他課堂教學技藝的提高,更在于他內心的釋然與敞亮。

  就這樣,一個活的語文,一個可觸摸、可運用又可創造的語文,一個關于人生的語文展現在我面前:為學生的人生,讓人生多一些坦蕩;為自己的人生,讓人生多一些豐盈;為經典的生命傳承,讓經典浸潤生命。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