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一站式”社區思政打造全域育人場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13  閱讀:次   |
42.9K

  思政育人,“輕”聲嘹亮!2月14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建設名單公布,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輕”)成功獲批國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僅6所高職獲批,華南地區僅有廣輕。這是學校“十四五”規劃目標——職業教育“四高地一典范”建設的重要成果,是全國黨建思政高地建設邁進的重要一步,是學校“雙高”建設的突出成效。

  近年來,廣輕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學生社區中建設“全域育人場”,將“大思政課”上在了學生社區中。“黨政工學團家”育人全資源共聯,五大社區思政工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形成社區思政實踐育人評價反饋體系……探索出以“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為核心的“泛在協同”社區思政育人模式,打通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黨建引領

  重構學生社區管理育人格局

  “思政教育要往深處走、往實里去、往學生心坎里去,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每學期開學,學校黨委書記杜安國都會為廣輕學子上“思政第一課”,將思政教育連接社會“大課堂”。

  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堡壘,守好意識形態安全大門。新時代廣東肩負著“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時代使命,是中國經濟活力強、新興產業發展活躍、制度創新力度大的區域之一,也是高校思政教育面臨強大挑戰的前沿區域。扎牢廣東高校“安全網”,為時代新人筑好育人陣地,顯得尤為重要。

  計熟事定,舉必有功。正如杜安國書記所說:“學生社區是大學生生活的大環境,也是大學生思想變化的‘晴雨表’。”為此,校黨委放眼長遠、通盤考慮,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構建社區思政管理育人體系,為社區思政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據了解,學校成立學生社區思政管理委員會、學生社區思政執行委員會、學生社區思政管委會辦公室、學生社區思政自律委員會四級管理教育機構。各機構具體落實社區的各項工作,統籌協調各職能部門進駐學生社區,將教育和管理力量真正下沉到學生社區一線。

  在學校黨委領導下,各部門協作,勠力同心凝聚育人合力。由學工部牽頭,聯合組織部、宣傳部、后勤部、保衛部、校團委、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創業學院等部門和各二級學院,共同推進社區思政工作,形成分級管理、權責統一、落實有效的學生社區教育管理機制。在學校黨委的科學規劃和縝密部署下,學校社區思政工作站在新的起點上,開辟社區育人新境界。

  多元協同

  建設社區思政育人共同體

  將實踐教學場景搬進社區,將學生社區打造成思政教育新課堂,這是廣輕社區思政的一大創新。廣輕抓住學生社區這個學生學習生活集中、停留時間長的關鍵區域,積極構建社區化育人模式。

  在學生宿舍一樓的“學生社區黨建思政教育基地”,不時有學生前來進行課余活動。該基地建有“四史”連廊、國防教育館、思政大講堂、夢想課堂、易班發展中心、青春直播站等多個功能空間。這是學校探索“社區思政”育人模式的一個縮影。

  學校負責人介紹,學校充分發揮職教特色和職教優勢,多元協同,通過校企、校地、校軍合作,產教融合,吸引社會投入近2000萬元,謀劃建設全場域社區思政教育載體網,將鑄魂育人融入各類場景,實現思政工作全程泛在、潛移默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主題場館社區全覆蓋,思政實踐有抓手。自2018年開始,學校分期分批開展社區思政主題場館建設,目前已建設面積逾5000平方米的社區思政主題場館、168個主題育人空間,覆蓋各校區的每一棟宿舍;2021年,學校建成了社區黨建思政教育基地,為全面開展“三全”育人注入新鮮的營養劑。學生可以在“四史”連廊舉辦紅色主題活動,在黨史館內重溫入黨宣誓儀式,在國學館內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文創館內開展書畫、攝影和創意作品展覽……

  行為養成嵌入生活,環境育人強滲透。學校創新合作經營模式,引入社會企業全額投資,建設多功能文化飯堂。在就餐環境中營造黨建、思政、專業等文化氛圍,將后勤資源轉化為社區育人資源。“互聯網+”智慧平臺把垃圾分類、學生日常行為管理、文明習慣培育和思政素養提升結合起來,將社區生態文明建設與大學生素質養成教育滲于其內、寓于其中。

  “五感心花園”育心塑行,心理育人細滋潤。“五感心花園”于2019年建成,現已是學校的熱門打卡地,吸引許多學生專門來拍照、休閑。中心還設置了談心亭和運動設施,成為學生自我療愈的“好幫手”。

  網絡資源共建共享,自我教育促提升。“社區思政線上育人資源平臺”是覆蓋全校、便捷高效、內容豐富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學生可觀看平臺視頻獲取教育資源與教育積分,以積分兌換大素質教育評分。

  “五育并舉”

  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建設五大社區思政工程,形成特色項目和工作品牌,廣輕社區思政持續沉淀,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021年3月以來,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創新活動模式,全校學子參與的“萬名學子講黨史”主題活動如火如荼開展,掀起了人人參與講黨史、人人都是思政講解員的熱潮,在校內營造了“學黨史、悟思想”的濃厚氛圍。杜安國說:“‘萬名學子講黨史’是學校在‘大思政’格局下把‘學生思政課’融入高校社區思政育人體系的一次探索,是探索高層次思想成長需求的創新之舉。”這正是五大社區思政工程的重要一環。

  據介紹,學校秉承“德能兼備,學以成之”的校訓,堅持“五育并舉”的工作思路,打造“鑄魂、賦能、強魄、陶冶、塑行”五大社區思政工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鑄魂育心工程。學校抓住重大節日、紀念日等時機,通過聘請知名企業家、校內外專家學者、杰出校友作報告,開展專題報告、座談會、討論會等形式,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我們連線千里外的講解員,融入到情境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伍丹薇非常感慨地說道。目前,廣輕已與韶山、井岡山、瑞金等地的紅色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聘請機構的講解員為授課者。

  賦能啟智工程。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和各類專業技能比賽,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學生在各大賽項中均取得優異成績。在第十六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廣輕有15件作品獲獎,特等獎數量為全省高職之首、總分排名全省高職榜首,這也是學校自2013年以來第五次捧得“優勝杯”。

  強魄健體工程。學校在社區內開展各類體育鍛煉活動,以“體育文化節”“輕工杯足球聯賽”“輕工杯籃球聯賽”等校內賽事為載體,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陶冶潤心工程。學校積極開展學生公寓“文明宿舍”創建、評選和表彰活動,結合重大節慶日、重要節點,分主題、分樓層建設公寓文化長廊。

  實踐塑行工程。學校舉辦“勞模大講堂”、“工匠大師進校園”、優秀畢業生報告會等勞動榜樣人物進社區活動,組織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綜合運用講座、宣傳欄、新媒體等,廣泛宣傳勞動榜樣人物事跡。

  精準評價

  形成動態反饋糾偏機制

  全方位評價學生的素質發展,記錄每一名學子在校期間的“成長軌跡”,廣輕社區思政真正走進學子的內心,并形成人才培養新方案。

  “各位同學參加的各類第二課堂活動均可通過‘廣輕成長在線’系統獲得相應綜合測評加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的一則通知,讓“廣輕成長在線”素質教育管理系統引起了關注。據學校負責人介紹,廣輕“智慧校園3.0”聚合各類教育應用,打通數據“鴻溝”,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大數據平臺支持。

  “廣輕成長在線”分為個人中心、活動中心、部落中心、公告中心等模塊,對學生在校內的思政實踐和綜合素質教育活動進行過程全跟蹤、結果全記錄、成績全評價、數據全分析,形成了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綜合素質教育動態體系,實現了教育主客體間互動的良性發展,達到了全面發展的目標。

  在此基礎上,學校從社區思政育人視角出發,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納入大思政教育體系,通過社區活動、社會實踐、學習競賽等形式,將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評價進行學分量化,全方位記錄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軌跡”,生成“大素質教育成績單”,寫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開發《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調查問卷》,在“智慧校園3.0”APP上完成“學生思政素養測評”,結果結合學生在“學生成長在線”系統中的數據記錄,對學生的素質成才進行科學分析,能夠更加立體、客觀、精準地觀測學生在思想政治綜合素質方面的偏向,并依據大數據進行用戶喜好與行為跟蹤,精準推送相關思政教育產品,形成學生思政教育的全程反饋糾偏機制。

  學校負責人表示:“大素質教育成績單”系統客觀地記錄了學生參與活動軌跡,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優勢不足,實現素質教育可量化、可記錄、可評價,有重點、有差異、有系統。在綜合測評成績形成過程中動態把握學生成長狀況,為人才培養方案提供決策支持,通過數據結果有針對性地提供成長建議,為學校決策提供基礎依據,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智者觀瀾于浮萍,明者遠見于未萌。“廣東輕工多年推行的‘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思政和素質教育,造就了畢業生獨有的特質。”杜安國表示,通過多年探新路、出實招,廣輕黨建思政工作探索出很多新做法新經驗,取得了育人實效。學校獲評全國職業院校教學管理50強案例、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案例、全國高等職業院校育人成效50強、全國高職院校網絡思政工作創新示范案例50強、全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示范案例50強……

  接下來,學校還將秉承“德能兼備,學以成之”的校訓和“自強、敬業、求實、創新”的廣輕精神,繼續開展學生社區全方位思政實踐育人體系建設,形成學生社區“泛在協同”全方位實踐育人模式。同時堅持這一理念,把廣輕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輕工業人才培養高地,充分彰顯學校辦學和人才培養在區域中的重要性。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梁艷珍)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